回覆列表
  • 1 # 不抽菸不燙頭

    本人80後,自小喜歡相聲,聽相聲二十年,最喜歡少馬爺,其次馬三立、劉寶瑞、侯寶林、郭榮起、馬季、蘇文茂、高英培、趙偉洲、楊少華、王謙詳、李增瑞,但是以上相聲前輩留下資源有限,後來聽了郭德綱,發現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對口、單口、群口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不過聽膩了可以聽一下苗阜王生,王自健、高曉攀、盧鑫玉浩登等

  • 2 # 圖文無關一世

    同時幫自己理一下頭緒。

    相聲之源,很早,先於文字,殆與語言同時,先民們的鳴叫、嘶吼、撩逗,勢必滋生那種叫作幽默、滑稽、詼諧、情趣的東西。

    先秦文字,不乏上述。嚴肅、正經之中,隱含笑意,大都來得很冷。諸國或有倡優,是職業搞笑專家。

    及至《史記.滑稽列傳》,笑聲漸顯。行內尊東方朔為祖師,不無道理。

    而後,漫長歲月,誕生傳奇、戲劇、評話、小說等文藝、文學樣式,喜與笑的傳統,亦在醞釀、發育之中。《水滸》《西遊》、三言兩拍、十大悲喜劇之中,多有捧逗成分甚或說學逗唱…

    其問世,還是清末民初。既是政治鉅變的附產,又是民間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張三祿也好,窮不怕朱紹文也罷,生活所迫也好,性情使然也罷,順應了這一必然,開創了中國相聲。

    至於流派或派別,部分認同郭德綱所言: 戲劇式個人流派並不存在。相聲必須一人一派、千人千派一一第二個朱紹文絕對多餘。可借用梨園行格言: 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雖然事實證明,戲劇界還是以像求存、求生。

    然而大派卻有。且是客觀存在。這就是體制內相聲和民間相聲。代表人物分別是侯寶林及郭德綱。天津馬氏因為時代及家族命運,介乎二者之間。

  • 3 # 岑詮

    這裡得特別交代一點:別看窮不怕是民間藝人,江湖人士,其實很有才,學識淵博,長於編寫武戲,代表作有《能仁寺》、《八大拿》等。

    為了生存,窮不怕只好在北京天橋等地方路邊,撂地表演曲藝,既有口技,又有評書,又揉合一起,慢慢形成相聲原始形式,也是相聲的由來。

    到了現代,相聲形成了主要三個流派,當然也有人說四派,這都不無所謂,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利波特。

    所謂相聲流派,也是觀眾劃分的,只因各有風格特色。主要三派:馬三立,侯寶林,常連安。感興趣的上網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又撿起了淘寶店,快一個月了,花了一千多,也沒開幾單,要不要繼續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