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依爾耳

    萬曆十五年,熱鬧非凡的“國本之爭”開始了,明朝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開始消極怠工了,為了立太子,和朝臣弄得不可開交,在經過了十多年高速發展後,大明一下子停下腳步,每天就吵吵立誰做太子,皇帝更厲害,開始學自己爺爺,不上朝,不坐班,每天靠著太監掌控朝局,大明已經不思進取了,開始走向滅亡。

  • 2 # 杭州小黑諸鳴講故事

    我個人覺得是明宣宗朱瞻基開始,宦官開始從內廷走向外廷,正式開啟明朝中後期宦官專權的歷史,導致內鬥不斷,開始了明朝的衰敗。

    首先明朝的制度是中央集權制度,明朝開國的三任宰相都被朱元璋給宰了,朱元璋建立了所謂的中書省(後期的內閣也是同理),由內閣官員對所有奏摺進行初步賽選給出意見,後送到皇帝面前進行審批,想想全國那麼多奏摺都給你皇帝審批,以及當時明朝特色職務言官,職務不高但以罵皇帝為榮,算起來每天都是上千份,除了開國皇帝朱元璋,明成祖朱棣這兩父子有這工作精力外,其餘皇帝都沒這精力,咱吃吃喝喝,泡泡妃子不好嗎?

    於是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直接設立了所謂“司禮監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將一些不太重要的事項由他們來代為審批,宦官正式成為了內閣和皇帝溝通的橋樑。從工作內容上來講,司禮監秉筆太監主要負責代替皇帝批紅,而司禮監掌印太監則負責最後的稽核蓋章,如果認為秉筆太監的意見不對,掌印太監還有權將奏摺打回去重批。兩者之間雖有相互制衡,但都身為宦官這個利益群體,基本都能意見一致了。宦官至此正式成為了皇帝與內閣之間的溝通橋樑,至於怎麼溝通,怎麼說就是一門學問了,逐漸的形成了兩個對立的利益群體。

    而在皇帝看來這些宦官不過是依附皇權,處置他們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嗎?但是他始終沒有注意到,這些宦官會揹著他做什麼事情,這就為後世子孫偷懶提供了依據。特別是批紅和票擬的出現,直接讓後代有樣學樣,嘉靖和萬曆兩朝皇帝可以二十幾年不上朝,這樣不稱職的皇帝正是從朱瞻基開始的。

    明朝的幾個大的衰敗,土木堡之變裡的王振太監,皇帝被俘虜(朱元璋和朱棣若知道此事,絕對會跳出棺材板來,搞不懂最近還有電視劇去拍這皇帝,演的很深情,不知道這編劇是否真懂歷史,懂什麼叫恥辱),宦官和內閣士大夫之間的不停內耗,都導致了明朝的衰敗,到最後崇禎皇帝上吊前都還信任宦官說“若忠賢在此,時事必不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可以進哪些國企?工資範圍大概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