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還信什麼

    簡單說因為他是“皇帝”。拿破崙是由大主教按照傳統進行“敷油”冊封的國王,也就是說是得到上帝認可的國王。

    結論是處死拿破崙等於否定歐洲君主們的合法地位,君主們是絕不可能是答應的。

  • 2 # 林一說史

    拿破崙一世(Napoléon I),作為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拿破崙有著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他多次在國內外擊退反法聯盟的入侵和鎮壓反動勢力的叛亂,進行七次與反法聯盟的戰爭,他持續不斷的對外擴張打破了歐洲各國的權力均衡,沉重反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維護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但他也有著兩次戰敗和流放的戰績。1814年,拿破崙第一次失敗,這一次拿破崙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侷限在厄爾巴島上。不過他在這個島上並沒有待多久,在1815年又再次打回法國本土了。不過在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再次失敗。後來拿破崙被迫退位。這一次英國非常不客氣,把他流放到大西洋中的聖赫勒拿島島上。之後拿破崙在這個島上病逝。

    很難想象,拿破崙橫掃歐洲多次,給歐洲各國帶來沉重的災難,歐洲各國王室都很痛恨他。但當他失敗時各國只是把他流放,卻沒有殺他。之所以這樣,主要還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歐洲並沒有處死君主的傳統

    歐洲自始至終只處死了三個君主,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要知道歐洲分裂一千多年的時間,戰爭不斷,不過他們極少會處死國王,這也是傳統。這個傳統讓他們覺得是還是文明人,所以他們並不處死拿破崙。這種現象到後來也是這樣,最多隻是流放或者驅逐,都不會處死。最鮮活的例子就是普法戰爭時,吃了敗仗的拿破倫三世最後也是活得好好的。

    其次拿破崙是教皇加冕的皇帝,君權神授

    拿破崙的加冕雖然是強迫教皇這樣做的,但不管怎麼說他也是教皇加冕之後才成為皇帝的。只要有教皇加冕,說明是上帝同意的。歐洲各國君主幾乎都是這樣來的。而在當時的整個歐洲又都很崇尚宗教信仰的力量。如果處死的拿破崙,也就說明上帝的選擇是錯誤的,到時歐洲各國君主的位子都很難保住。

    第三是法華人民的支援

    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原因。拿破崙在第二次兵敗後,法華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強烈要求他專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議會。這樣就能發動全國力量對抗反法同盟,不過拿破崙沒有這樣做。這在側面也反映了一個問題,拿破崙雖然失敗了,但還是有很多人支援他的。尤其是法國軍隊,有很多人都是拿破崙屬下。再加上拿破崙橫掃歐洲各國時,推翻了當地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思想,很多人對拿破崙都是推崇的。如果處死拿破崙,這些人都是會反對的。

    最後是拿破崙並沒有犯下死罪

    我們看拿破崙掌權的時候能發現,他之所以掌權,是法華人民的選擇,並不是他自己僭越或者篡權的。而且他掌權期間,也沒有對各國犯下什麼嚴重罪行。他只是發動了戰爭,這種事在當時非常常見,並不能一次判處他死罪。

    綜合以上幾點原因,拿破崙在兩次戰敗後雖然都受到了相應的懲罰,但都不可能將其處死,最終都選擇流放。而拿破崙的一生也在第二次流放中畫上了一個華麗的句號。

  • 3 # 一起讀資治通鑑

    歐洲文明進步了,殺了一個國家的統帥會激起法華人同仇敵愾,到時候反法同盟自己也會受到損害,為了自身利益和安全選擇流放是不錯的選擇。不像中國這樣,中國是同一個民族使用的語言幾乎相同,這還僅僅限於春秋戰國時代,你看看金朝人俘虜宋朝皇室,羞辱而死,不如一下殺掉他們可能更好些。

    戰敗流放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現今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十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

    紛紛脫離法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7],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同年4月11日,拿破崙宣佈無條件投降,並在日記裡說到:法國首相塔列朗是法奸,是波旁支持者潛伏於他身邊,暗算出賣他。同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根據《楓丹白露條約》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他在前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拿破崙保留“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侷限在厄爾巴島上。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國國王,波旁復辟。

    百日政權

    1815年2月26日拿破崙從厄爾巴島潛返法國,國王路易十八派去的部隊並沒有攻擊他,反而迎接。路易十八逃亡至別國後,拿破崙再次奪得政權。歐洲其他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同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被英國威靈頓公爵以及普魯士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元帥帶領的反法盟軍所擊敗,史稱“滑鐵盧戰役”,同年7月15日他正式投降。其後拿破崙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聖赫倫那島。從奪回政權到再次戰敗只有約一百天的時間,被稱為百日政權。

    孤島餘生

    1815年10月16日拿破崙被流放至聖赫倫那島。英國對其進行監視與防範的措施,使聖赫倫那島彷彿變成一座監獄。而拿破崙決定在這座島上度過餘生,並拒絕逃亡。其之所以拒絕逃亡,是因為拿破崙將自身榮譽看得比性命還要來的重要。

    拿破崙之死

    自1821年2月起,拿破崙的健康狀況開始急速惡化。同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這位征服者在禮炮聲中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託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仍是眾說紛紜,英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瘍或者胃癌,但根據新的研究:1980年代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生物化學系檢驗拿破崙遺體發現,他應死於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桌布上,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猜測是因為環境潮溼而讓砷在空氣中滲透;部分認為是波旁王朝為阻止拿破崙重返法國,買通侍從人員在拿破崙專飲的橡木桶葡萄酒裡放砒霜,導致拿破崙被暗殺。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民意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國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派其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同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被安葬到塞納河畔的榮譽軍人院。

  • 4 # 能看見光的瞎子

    歐洲說白了是貴族統治,都有血源關係,本來一個個都是不大的國家,今天有可能是你戰敗,明天可是我,而拿破崙是被天主教正式透過的皇帝,殺了他,那天又可能下一個是你自己。

  • 5 # Mer86

    第一次是大家都不敢。

    第二次是英國不同意。

    拿破崙第一次宣佈退位時,身邊還有大概十多萬軍隊,並且法國各地也還有很多願意效忠於他的老百姓。

    而拿破崙在法華人心裡是什麼地位,應該不用多介紹。從後來拿破崙的侄子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就不難看出,哪怕是個狗屁不通的庸才,只要他叫拿破崙,法華人民也會淚眼汪汪的擁戴他為皇帝。

    既然如此,當然就不能殺拿破崙了。如果反法聯軍殺了法華人民心中的拿皇,後果會非常嚴重。

    大概就相當於,麥克阿瑟殺了日本天皇。

    一旦這麼幹,法國的民族主義者,大機率會因為拿皇之死而點燃復仇之火。跟反法聯軍和法國王室來個魚死網破。

    如果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那法蘭西就會變成歐洲最大的火藥桶。

    周邊一圈國家再也別想安寧。

    所以拿破崙第一次退位,只是被流放,而不是被殺。很關鍵的一個原因,就是他那時積累的個人威望太嚇人了。

    另外還有一點,就算歐洲各國王室不承認拿破崙是皇帝。可不管怎麼說,拿破崙也是梵蒂岡教皇封的神羅皇帝。

    如果把他殺了,影響太壞。

    畢竟,當時歐洲各國的皇室貴族,有一個算一個,都沒少做見不得人的勾當。屁股都不乾淨。他們也怕遭報應。

    尤其是路易十八。他作為被反法聯軍扶持上位的新任統治者,地位不穩固。他並不希望因為殺拿破崙,而激怒法華人民和那些擁護拿破崙的將領,導致法國再次陷入內戰中。

    相比於第一次,拿破崙第二次退位時,形勢就相對複雜一些了。

    當時,依然有很多人主張不殺拿破崙,但主張殺拿破崙的人也有很多。拿破崙最後能全身而退,是各方博弈的結果。

    具體的情況是這樣的。

    聽聞滑鐵盧戰役的結果後,法國的資產階級立即以議會投票的形式建立新政府,並威逼拿破崙退位。毫無節操般地把拿破崙賣了。

    聽聞資產階級要投降,拿破崙身邊不少人都勸他發動政變。

    當時,反法聯軍還沒有進巴黎。拿破崙是有機會發動支援他的人,推翻新政府,與反法聯軍戰鬥到底的。

    但是拿破崙不想這麼做,便拒絕了身邊人的好意。並對外宣佈了自己退位的訊息。

    不過,拿破崙也不是無條件退位。他在退位前也提了條件,那就是法國新政府要護送他去國外。如果新政府不答應,他就不退位了。

    對於這個條件,新政府滿口答應。然後,新政府派人與英軍主帥威靈頓和普魯士元帥布呂歇爾斡旋——表示我們的拿皇已經退位了,你們能否就此停戰?反法聯軍能否不進巴黎?我們的拿皇想退隱美國,你們聯軍在這方面能否給予安全保障和通行許可?

    在聽到法國新政府的條件後,威靈頓和布呂歇爾均表示不能接受。

    威靈頓說,英國政府並未給自己授權如何處理拿破崙。現在自己無權放走拿破崙,也無權接受法國新政府以拿破崙退位為由,要求就此停戰的提議。自己現在只能視拿破崙為戰俘。至於拿破崙能不能去美國,自己要等英國政府的回信。

    而布呂歇爾的態度更直接,他不僅果斷拒絕了法國新政府的停戰請求,而且偷偷下令,命普軍繼續前進,趕在英軍之前,殺進巴黎。抓住並處決拿破崙!

    後來,布呂歇爾的企圖被威靈頓知道了。

    對此,威靈頓表示強烈反對。因為這不符合英國的利益。如果拿破崙死了,法國因此而天下大亂,對英國的利益會造成極大損害。

    眼見威靈頓反對,布呂歇爾只好作罷。但復仇的慾望讓他不能就此罷休。

    於是,他就又想出了一招,那就是威脅法國新政府——普魯士軍隊可以不進巴黎。但法國新政府必須交出拿破崙。無論死活都可以。

    布呂歇爾這招,意圖太明顯了。拿破崙如果死了,那正中其下懷。而如果是活著交給他手上,最後也估計是難逃一死。

    而至於拿破崙死後,法國會如何,會不會天下大亂,會不會損害英國的利益,他才不操心呢。他現在只想讓拿破崙死。

    對此,英國方面自然是不能接受的。所以當普魯士人的新招被威靈頓知道後,他再次對布呂歇爾表示了自己的強烈反對。

    眼見英國和普魯士在殺不殺拿破崙的問題上有鬧掰的趨勢,各國不得不紛紛表態。有的支援英國,有的支援普魯士。

    為了籠絡人心,威靈頓當時說了一句很感性的話:“殺了拿破崙,將使我們的名字在歷史上留下罪惡的汙點,後人將會說我們不配成為拿破崙的征服者。”

    最後,支援威靈頓意見的國家佔多數。

    於是反法聯軍也就決定不處決拿破崙。

    當然,瞭解歐洲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

    威靈頓代表英國政府力保拿破崙,主要原因不是什麼害怕在歷史上留下汙點,被後人指指點點。

    真正的主因,是英國要保證歐洲大陸的均勢局面,不能讓歐洲大陸崛起任何能挑戰英國的強國。

    而法國的實力,因為資本主義繁榮,當時緊跟英國之後,明顯強出普魯士、奧地利、沙俄等國一大截。

    如果拿破崙死了,波旁王朝復辟,路易十八重新坐穩了王位,那想必法國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又會復興,變成英國的新威脅。

    所以,英國需要攪屎,需要在法國佈局。

    而不殺拿破崙,把拿破崙關押在英國領地聖赫勒拿島上,牢牢得控制住,就是英國對法國最大的牽制。

    也就是說,英國不殺拿破崙,選擇囚禁。可以把拿破崙當作牽制路易十八的籌碼。

    如果路易十八聽話,英國就囚禁拿破崙。

    如果路易十八不聽話,敢於英國為敵,英國就把拿破崙再放回來。

    這一招,明擺著是“陽謀”。英國就是明擺著告訴法國王室,你們別輕舉妄動。

    事實上,拿破崙為什麼在1821年被毒殺。

    就有人懷疑與法國王儲貝利於1820年被刺殺有關係。

    貝利公爵遇刺身亡後,英國趁機操控法國極右王黨掌權。在這幫混蛋的治理下,當英國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工業革命時,法國卻在搞封建復辟。而當法國被搞得一團糟後。其實力與英國也就拉開了差距。

    既然法國已經不成器了,那此時此刻,英國已就不需要拿破崙這張籌碼了。

    既然用不著拿破崙制衡法國王室了,那還留著他有何用呢?乾脆毒死拉倒。

  • 6 # 泡一碗麵

    哈哈,那年頭,流放和死沒有任何區別,能活下來的不多,你想想現在把你扔到任何一個無人區什麼結果吧。關鍵是死的分散,不用自己殺,還要處理屍體,或埋或燒,那年頭都靠人力,哪樣不是錢?直接流放多好,死光了還留把柄,歐洲的史官寫起來也不會稱呼為劊子手,所以古今中外,戰爭中失敗的人數多的敵人都是流放,還有一個,處死主要原因是威懾,也就是殺雞儆猴,得有猴子看,你想想,猴子看幾隻雞被殺,就嚇著了,看幾百幾千幾萬被殺,那猴子他麼就麻木了習慣了,還威懾個屁,偶爾殺只雞嚇唬猴子,數量大了就沒用了。

  • 7 # 混跡於人世間的胖子

    殺了拿破崙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破壞英華人的大陸均勢戰略。

    拿破崙雖然最終戰敗了,但是在法國內部忠於拿破崙的力量仍然很強大,特別是在拿破崙第二次戰敗時,反法同盟並沒有佔領整個法國,此時無論是英國還是復辟的波旁王室都需要拿破崙來穩定法國內部的局勢。對英國和法國波旁王室來說,拿破崙已經戰敗,不再具有威脅,他們不想在這個時候加劇法國內部的混亂。如果真的處死拿破崙,那會得罪整個法國所有的階層勢力,波旁王室的統治也將不穩。

    特別是對英國這個歐洲攪屎棍來說,法國的穩定非常重要。如果處死拿破崙,那法國必然會陷入內亂,剛剛復辟的波旁王朝根本無法穩住國內的局勢。在這種情況下,獲利最大的必然是沙俄和普魯士,這是英國不願意看到的。英國的戰略目的一直都是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波旁王朝只要能夠穩定住法國的局勢,那就可以遏制住普魯士和沙俄的擴張。否則普魯士和沙俄趁著法國內部混亂直接擴張勢力到法國,那英國就白打了那麼多仗,到時英國就還得重新組織“反俄同盟”了。

    波旁王室需要拿破崙活著,這樣才可以平息法華人的怒火,英華人也需要拿破崙活著,只有法國穩定了,歐洲大陸的均勢才會存在。

  • 8 # 左庶長FrSl

    在歐洲,如果你是一個普通的統治者,那你頂多也就能稱王,如果帶領你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做大做強,可以自行稱帝加冕,但是這個皇帝是民族皇帝,只在自己的國內有效,在歐洲範圍內還是沒什麼人搭理你的。比如德皇威廉一世以及奧地利帝國皇帝還有沙皇。

    只有由教皇親封“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才是皇帝的正統,真正意義上的普世皇帝,也可以說是繼承了西羅馬帝國法統的皇帝。是歐洲級別最高的皇帝。

    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

    在當時其實也是有人不鳥這個的。

    比如普魯士元帥布呂歇爾。滑鐵盧戰役結束後,拿破崙宣佈退位,但是希望聯軍能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關於這一點,英國的威靈頓公爵表示同意,畢竟拿破崙也是神羅皇帝,在歐洲歷史上還沒有哪一位皇帝是被處死的,更重要的是留著拿破崙,可以在法國內部埋顆雷,讓那些念念不忘拿破崙的法國將軍們有個念想,不至於死心塌地的給法國新政府幹活,法國也就沒那麼容易強大起來再威脅到英國的統治。同時如果有一天法國真的又變牛逼了,英國也能隨手寄出拿破崙這張牌給法華人上眼藥。作為歐洲攪屎棍,這也算是帶英的傳統藝能了。

    而普軍元帥布呂歇爾則堅持要求處死拿破崙,神羅皇帝我家也有一位,只不過被拿破崙逼退位了而已,殺了拿破崙再把他抬出來就好。像這種靠混臉熟就能當皇帝的怪物,是堅決不能留,萬一哪一天再揮揮手當了皇帝,普魯士可遭不起這個罪。

    英軍和普軍都是聯軍主力,雙方各執己見的情況下只能採取折中的辦法。將拿破崙流放至聖赫勒拿島,這鬼地方孤懸海外,離非洲西岸1950公里,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里,可以說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天然監獄了。

  • 9 # 藍風破曉

    “我需要一場乾淨漂亮的打勝仗!”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之前說道。

    “滑鐵盧戰役”確實很漂亮,不過是對英國和普魯士而言的。

    於是乎,失敗後,拿破崙被流放到了小島聖赫勒拿島。

    時間往前調一年,他是被流放到了另外一個小島厄爾巴島。

    兩次都是拿破崙戰敗,都是流放,為何兩次都沒處死拿破崙呢?

    到底有什麼原因?

    1、拿破崙深受民眾愛戴

    整個十九世紀,最傑出的統帥,無疑就是拿破崙了,沒有之一。

    出生於科西嘉島的拿破崙,個頭不高,年輕時候就是個“二愣子”,還一度將“科西嘉島獨立”作為自己的夢想之一。

    隨著時間飛逝,註定他是離不開法蘭西的。

    1784年,拿破崙來到了歐洲雄城巴黎,來的目的很簡單:讀軍校。

    他讀的是炮兵專業。

    如果,法國大革命沒有發生,那麼,拿破崙可能就在軍隊混混日子,上到最高統帥那是難上加難的。

    只有亂世,才可以造就偉大的英雄。

    1793年法國大革命達到了高潮,雅各賓派走上了政治舞臺,成為決定國家方向的重要力量。

    就在那一年,24歲的拿破崙,因為發揮出色,被雅各賓派的首領羅伯斯庇爾欣賞,成為了准將。

    24歲的准將,放到歐洲大地上的任何時代,都將是個傳奇。

    但誰能想到,傳奇僅僅才開始。

    人生無常,有時就像過山車。

    拿破崙當了准將一年後,就被撤職了,理由很簡單,因為羅伯斯庇爾兄弟在熱月政變中被趕下了政治舞臺,作為羅伯斯庇爾曾經的紅人,拿破崙就此受到了牽連。

    此時,年輕的拿破崙,仔細觀望著各種變化,當“保王黨一派”力圖東山再起的時候,因為受到巴黎督政官巴拉斯的委託,帶人強力鎮壓了保王黨。

    而巴拉斯給拿破崙的回報是:一夜之後,榮升拿破崙為陸軍准將兼巴黎衛戍司令。

    “衛戍司令”這四個字,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妥妥的軍隊大佬,而且是有實權的大佬。

    從這開始,拿破崙的擁躉們飛速增長,他在巴黎,猶如一道閃電,照亮了很多人,感覺這就是未來的法蘭西希望。

    接著,天才的拿破崙開始超級發揮了,多次暴打奧地利,奧地利的名將維爾姆澤、阿爾文齊、博利厄等將領,妥妥地成了拿破崙的背景布;而對於義大利北部的成功攻擊,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天才的拿破崙。

    拿破崙在軍隊中的作用,無與倫比了,是軍人們的偶像,是很多將領們心甘情願的追隨者。

    巴黎政府開始擔心了,土雞變成了鳳凰,天空才是拿破崙的極限了,如果稍有不慎,法國就會被此人完全控制。

    於是,有人提出了主意:派他擔任法蘭西東方軍團司令,向著中東、北非攻擊,為法蘭西建立不朽之功業。

    年輕的巴拿馬無法抗拒,就此上路了。

    途中,拿破崙讓軍隊照顧學者和駝行李的驢子,因此有了那句著名的話:

    讓學者和駝行李的驢子走在隊伍的中間!

    這樣的拿破崙誰不愛?

    關鍵是,學者、文化人是無冕之王啊,他們會透過筆和口,將拿破崙的形象描繪的正義而生動,可以讓更多法華人知情。

    三年過去了,拿破崙在北非、中東西部,表現不錯,除了沒有攻克土耳其人守衛的阿克爾城堡,一切堪稱完美,軍人們更加擁護拿破崙了!

    此時,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危險了,反法聯盟已經形成,保王黨勢力開始抬頭,怎麼辦?

    拿破崙帶人機智地繞過英華人的海軍,回到了巴黎。

    面臨各種危險的法華人,看到拿破崙的歸來,把回來的拿破崙當成了大救星。

    條件已經成熟,拿破崙在1799年11月,發動“霧月政變”,從此,拿破崙成為了最有權勢的法華人,成為了最高執政者。

    其後的日子裡,拿破崙所向披靡,英勇無比,民眾對拿破崙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哪怕是在1800年加冕,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民眾依然愛戴。

    後來,因為進攻俄國失利了,這才導致法蘭西元氣大傷。

    法蘭西是受到影響了,但拿破崙在全國的影響力,仍然超級巨大,有無數擁躉。

    因此,在1814年,面對第一次失敗後,對於法國的拿破崙,沒有國家敢於下令處死,那會導致法國民眾熊熊的怒火。

    於是,拿破崙發配到了厄爾巴島。

    當時的拿破崙,顯然很不適應,就像拿破崙自己所說:

    “在我看到厄爾巴島之前,我曾所向無敵!”

    這個矮個子的男人,身體裡有一顆騷動的靈魂,註定這一次他不會安生。

    後來,拿破崙悄悄下了島,並開始快速組織人馬,重新起盤。

    這就是拿破崙的“百日王朝”。

    很不幸,雖然支援度不小,依然敗了。

    但是,拿破崙在法國的擁躉仍然很多,特別是底層的工人、農民,對拿破崙非常的忠誠,所以,英國還是沒有處死拿破崙,而是,繼續流放至另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

    拿破崙的民眾支援率太高,是英德等國不敢處死拿破崙的原因之一,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2、拿破崙兩次都是主動的妥協,並不是被動地擒獲

    拿破崙從不願意有人俘虜他,然後就像路易十四一樣上了斷頭臺。

    他是一世英雄,受不得這種屈辱。

    (1)第一次失敗後,經過談判,拿破崙讓位投降,盟國給予活路,送到了厄爾巴島上

    1814年3月,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被反法同盟揍翻了,同盟提出了要求,讓拿破崙投降。

    拿破崙則是提出了自己的訴求:讓自己的兒子接班,他可以考慮投降、退位。

    一切說明,同盟還是比較強硬,拒絕了拿破崙的要求。

    無奈之下,拿破崙還是投降讓位了,反法同盟要保證的就是拿破崙和家人的安全。

    歐洲自古都有如此的例子,提前主動投降的,會被區別對待,何況一國之君呢?

    不過,拿破崙如果在中國,他可能沒有這樣的待遇,因為華人信奉一句話: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拿破崙是為了法國的安寧,不願意再興師動眾做最後的反抗了。如此的舉動,獲得了很多法華人的理解。

    但是,出發厄爾巴島途中,拿破崙就開始後悔了,因為中途遭到了暗殺。雖然沒有成功,但還是驚出了自身冷汗。

    到了厄爾巴島之後,拿破崙越來越受不了了,而同時,他得知自己的妻子兒女被軟禁在奧地利,這讓他更加堅定了“東山再起”的念頭。

    (2)滑鐵盧戰役後,拿破崙被英國堵住了,投降,並且給英國攝政王寫了信

    不得不說,拿破崙的影響力非常之大,下了厄爾巴島之後,振臂一呼,很快應者雲集,彷彿恢復了往日的榮光。

    但是,這一次不同以前,拿破崙老了,已經四十六歲了,指揮缺乏果斷,身體不如從前。

    雖然,支持者眾多,但依然面臨一個巨大問題:議會和拿破崙並不是一條心了。

    但在強勢的拿破崙面前,議會忍著。

    滑鐵盧戰役發生之前,拿破崙的部下建議他,在做充分的準備,再開戰。

    拿破崙說道:“我需要一場漂亮的大勝仗。”

    拿破崙按照自己的主張開始了安排,他要快速拿下英國軍隊。但是,誰能想到,普魯士人來得那麼快,導致法國軍隊狼狽極了。

    滑鐵盧戰役成為了拿破崙的人生絕唱。

    一個以軍事成名的統帥,倒在最後一場戰役中,這讓拿破崙非常傷感。失敗不可避免,法國大敗退,反法同盟軍越來越逼近巴黎。

    要麼組織工人和底層人士,進行最後的拼搏,要麼投降。

    議會主張投降,此時,如果拿破崙誅殺議會人員,那麼,一場血戰可能會很快來到,拿破崙興許還有機會,實在不行,棄城而走,以後也可以捲土重來。

    一些人開始擔心議會人員的生命安全了,但拿破崙思前想後之後,決定逃跑。

    對,暫時沒投降。

    之後,拿破崙開始策劃逃跑,決定去美洲避難。

    人算不如天算,拿破崙的出海船,還是被英華人堵住了。很無奈,拿破崙選擇了妥協,他決定再次投降,並選擇了寫信給英國攝政王:

    拿破崙希望英華人放他一條遠行之路,或者,讓他當一個平民 ,在法國安靜生活著就可以了。

    這麼簡單的訴求,英華人沒有答應。

    最後,英華人將他發配到了聖赫勒拿島。

    但是,允許拿破崙帶一個醫生,三個軍官,12個僕人。

    因為有了第一次的經驗,英華人的防範提高了,而拿破崙也再也沒有出什麼么蛾子,老實極了,據他自己說,是不希望回去後引起內戰。

    其實,與其說拿破崙老實了,不如說拿破崙沒有了雄心壯志,沒有了信心,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趨勢不可違!

    1821年,拿破崙死在了島上,公開的訊息說,是病死的,畢竟已經62歲了。

    很多年後,有人說拿破崙是被人毒殺的,他的遺體中含有的“砷”超過100倍,居住的房屋裡,牆壁上也是“砷”超標的。這就是所謂的拿破崙之死的“陰謀論”。

    回到開頭,為什麼英國和普魯士等,沒有處死拿破崙,兩次都是流放呢?

    一是拿破崙的支持者眾多,擔心引起更多的法國民眾強烈反應,如此,反而不利於英國和普魯士等;

    二是,第一次拿破崙是投降,因此,同盟根據談好的協議,進行了流放。第二次是逃跑途中被堵住了,拿破崙向英國攝政王投降,並寫了信,英華人好面子,才把他流放到了聖赫勒拿這個小島上。

  • 10 # 漁耕樵讀

    他們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我們先看拿破崙在第一次是怎麼被流放的。

    實際上想處死拿破崙的人不在少數,而且還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其中要求最強烈的當屬普魯士元帥布呂西爾了,他要求把拿破崙交給普魯士處置,不問死活。

    普魯士自然有處死拿破崙的強烈願望,拿破崙在進入柏林以後公開羞辱了腓特烈大帝墓,還讓被俘普魯士士兵遊街示眾。強迫普魯士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使普魯士人口減少了一半,軍隊削減到了原來的1/5,解散了德意志邦聯,讓普魯士從一個可以與奧地利抗衡的德意志邦國變成了一個二流小國。

    同樣希望處死拿破崙的也有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了抵抗拿破崙的軍隊,亞歷山大一世甚至親手燒了莫斯科,莫斯科80%以上的房屋被燒燬,就連克里姆林宮都沒能倖免於難。

    可以說歐洲大多數人至少上層的大多數人都是希望處決拿破崙的。照此看來拿破崙似乎必死無疑了,可是結果卻是拿破崙非但沒被處死,還受到了格外的優待。

    按照1814年的《楓丹白露條約》規定,拿破崙不但保留了皇帝稱號,在厄爾巴島享有絕對統治權,而且每年還能獲得250萬法郎的贍養費,皇后瑪麗·路易絲還分到帕爾馬、皮亞琴察、瓜斯達拉三個義大利公國。

    而促成這一結果的就是當時的盟軍統帥威靈頓公爵,有人認為這是英國平衡歐洲的大陸的慣用手法,但一個失勢的拿破崙對平衡歐洲大陸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意義,難道英國還能把拿破崙放出來不成?而且威靈頓即便是作為聯軍統帥,也不可能同時違背俄國和普魯士兩大盟友的意願,究其原因還是處死拿破崙是不現實的。威靈頓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原因

    一、拿破崙尚有一戰之力

    在萊西比會戰中聯軍雖然擊敗了拿破崙,但是聯軍也只能算是慘勝,當時拿破崙僅有17萬人,而且大部分還是新兵,但是聯軍士兵卻有37萬人。法軍的傷亡人數是3.8萬人,算上被俘的3萬人也只有6.8萬人,而聯軍的傷亡也達到了5.4萬人,也就是說拿破崙尚有一戰之力。

    二、法華人還在支援拿破崙

    如果聯軍在最初還沒有看到這一點的話,那麼在1914年4月被聯軍扶持的波旁王朝復辟後,他們就應該明白了。

    4月7日,拿破崙退位的訊息被傳開,駐紮在楓丹白露的4萬法軍走上街頭,高喊著“拿破崙萬歲”、“打倒叛徒”、“去巴黎”的口號開始遊行示威。

    同樣在奧爾良、布里亞爾、里昂、杜埃、蒂永維爾、朗多這些地方,都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有些地方的甚至開始公開焚燒波旁王朝的白旗。甚至還有許多地方的軍隊發生了譁變,忠於拿破崙的衛戍部隊試圖在安特衛普、梅斯、美因茨發動起義。里爾計程車兵公開造反,真的對軍官開槍。就像戴高樂評價的那樣:“他給士兵帶來的痛苦最多,但恰恰是他們最忠於他。”

    英國外交大臣被法華人的行為震驚了,他當機警告英國戰爭大臣巴瑟斯特勳爵,如果任由事態發展下去,是很危險的:“拿破崙還待在楓丹白露,他的軍隊仍然效忠於他,法華人仍然信任他,這是很危險的跡象。”也正是法軍的這次暴動,直接促使了《楓丹白露條約》的簽訂。

    三、對於歐洲各國君主來說最恐懼的並非是軍事侵略,而是法國大革命

    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拿破崙時代的歐洲戰爭,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作為侵略者的法國,被宣戰的次數甚至遠超宣戰的次數。

    1800年,奧地利對法宣戰;1803年,英國對法宣戰;1805年,奧地利入侵法國盟友拜恩;1806年,普魯士對法宣戰;1809年,奧地利對法宣戰。儘管1812年法國入侵沙皇俄國,但同時沙俄也在計劃入侵法國。1913年到1915年,則全部是反法同盟向法國宣戰。

    事實上這一點也不奇怪,實際上反法同盟反的並不是拿破崙,而是法國大革命。第一次反法同盟早在1793年就成立了,拿破崙在這一年底才剛剛被晉升為准將。那這一年的反法同盟到底反的是什麼呢?實際上這一年真正讓歐洲各國君主不安的是,法國大革命把路易十六推上了斷頭臺。反法同盟實際上是歐洲封建勢力的反撲。

    而拿破崙是法國大革命的忠實擁護者,《拿破崙法典》成為了Continental法典的典範。對後來的《德意志法典》提供了範本,成為了德意志統一的基礎。拿破崙曾說:“我最得意的並不是我打了多少次勝仗,但它終究會被抹去,但《民法典》將永垂不朽。

    拿破崙每征服一個地方,便推廣法國大革命,當時的許多名人都是拿破崙忠實的崇拜者,甚至包括歌德,貝多芬這些德意志人,許多歐洲普通人甚至不把法軍看成侵略者,而是解放者。在倫巴第,在荷蘭,在許多歐洲的城市法軍受到了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的歡迎,儘管最終拿破崙還是掠奪了他們的財富。

    所以,歐洲之所以對法國恐懼,不厭其煩的組成反法聯盟,歸根到底還是對法國大革命的恐懼,處死拿破崙非但反而會激起更廣泛的傳播,結論就是處死拿破崙是得不償失的。

  • 11 # 圍爐煮酒話春秋

    拿破崙第一次戰敗的時候,沒有人敢殺他,也不太願意殺他;第二次戰敗的時候,很多人有點想殺他,但英國為了搞制衡術,這才留了他一命。

    法國大革命之後,拿破崙開始嶄露頭角,他憑藉出色的軍事才華,逐漸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官,數次擊敗反法同盟,並征服了除了俄國和英國之外的幾乎所有歐洲國家,他也由此晉升為法蘭西皇帝,成為法蘭西人民的守護神,擁有極大的威望。

    拿破崙在法蘭西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簡單來說吧,就如同日本的天皇一樣,被人民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神;但不一樣的是,天皇的運氣要好一點,被美國保護下來,而拿破崙卻被拉下神壇。

    1812年,拿破崙率領由說十二種語言的人組成的五十七萬大軍遠征俄國,雖然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巨大勝利,但俄國寒冷的天氣以及廣闊的縱深,最終讓拿破崙遭遇了失敗,最後只有三萬軍隊回到法蘭西。

    這是拿破崙軍事生涯中最大的敗績,也是一個極大的戰略失誤,同時也讓歐洲各國看到了反攻法蘭西的機會,於是第六次反法同盟形成。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瑞典聯軍進攻法蘭西,但兩次被拿破崙擊敗,隨後奧地利加入同盟,使得聯軍在實力上超過法蘭西,拿破崙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只剩下五萬六千殘兵敗將。

    1814年,反法同盟向拿破崙開出條件,要他將吞併的領土全部吐出來,這讓高傲的拿破崙無法接受,但此時法蘭西軍隊總攻也就十萬人,而反法同盟卻有三十五萬人,拿破崙能反敗為勝嗎?

    在隨後的戰爭中,拿破崙展示出了極高的軍事才華,幾次擊敗聯軍,但後來他被迫分兵兩路出擊,結果給了聯軍攻入巴黎的機會。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聯軍佔領了,聯軍要求拿破崙無條件投降並退位,這個要求其實並不過分,至少沒有說要殺掉拿破崙。

    事實上,聯軍也不敢殺掉拿破崙,畢竟拿破崙受到法蘭西人民擁護,如果貿然殺掉拿破崙,那仇恨之火必將點燃法蘭西人民,跟聯軍來個魚死網破,這對於數次敗給法蘭西的反法同盟來說,絕對是災難性的。

    當然了,這一切的前提是,那時候法蘭西雖然戰敗,但依然是個強大的國家,沒有人敢忽視這一點。

    另外,雖然各國不承認拿破崙是皇帝,但拿破崙畢竟是羅馬教皇親封的神羅皇帝,如果把他給殺掉了,是不是意味著皇帝就是可以隨便殺的呢?

    皇帝的神聖性被侵犯,這是許多歐洲國家皇帝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拿破崙不能死。

    尤其是,當時革命思潮風起雲湧,各國都有反對君主制的人存在,就比如說反法同盟的領頭羊之一的俄國,其皇帝亞歷山大一世被歐洲各國稱為歐洲神聖同盟的領導者,也叫作神聖王,在對外戰爭中風光無限,卻遭到國內各方勢力的反對,地位也不那麼牢固。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一些主要國家的君主,為了維護作為皇帝的權威,也不希望拿破崙被殺掉。

    由於在軍事上遭受失利拿破崙準備答應聯軍要求,但他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條件,即讓兒子以拿破崙二世的身份繼承皇位,聯軍當然不同意了,拿破崙只得答應無條件投降,並在4月13日於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就此滅亡。

    隨後,拿破崙被流放到了厄爾巴島,這是義大利中部托斯卡納大區西邊海域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島嶼,面積二百多平方公里,是拿破崙的封地,如果不出意外,他將在此了卻餘生。

    至於拿破崙的家人,則都被奧地利被扣留了,安全當然還是有保障的,只不過他的愛妻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背叛了他,因為瑪麗·路易絲是個不折不扣的反拿破崙主義者,當初嫁給拿破崙也是被迫無奈。

    拿破崙被流放之後,路易十八回到法國,成為法蘭西國王,波旁王朝就此復辟,但奇怪的是,他也主張保護拿破崙的安全,這是為何?

    答案其實很簡單,他害怕因為殺掉拿破崙而激起新一輪的大革命,要知道他的哥哥路易十五就被送上了斷頭臺,他可不願意看到自己也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由此可見,拿破崙雖然遭受了第一次失敗,但他的民眾基礎異常牢固,各國皇室又心存鬼胎,因此沒有人敢輕易殺死他。

    那麼,拿破崙就甘心失敗嗎?

    當然不甘心了,那時候拿破崙的領地雖然只有一個島,軍隊也不對七百衛士,但他時時刻刻關注著歐洲各國的局勢,他在等待一個機會。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蟄伏,拿破崙得知他依然受到軍隊和人民的支援,於是他在1915年二月帶著七百人離開厄爾巴島,朝巴黎方向前進。

    路易十八聽說拿破崙要回來,緊張得不得了,連忙派遣大軍前去堵截,但讓他驚訝的是,軍隊見到拿破崙之後,竟然直接選擇了投降!

    後來,路易十八多次派遣軍隊前去堵截,毫無例外全部投靠了拿破崙。

    更神奇的是,之前效忠拿破崙的文武大臣,雖然被路易十八留任,但當他們聽說拿破崙要回來了,紛紛拋棄路易十八,前去投奔了拿破崙。

    到三月二十日,拿破崙來到了巴黎,此時他身邊已經有十四萬正規軍和二十萬志願軍,路易十八見大勢已去,便再次撒丫子逃跑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復辟成功。

    歐洲各國見拿破崙復辟了,又開始緊張起來,十分擔心這個戰爭狂魔再次侵犯他們,與其這樣不如先下手為強,於是組建了第七次反法同盟,總計七十萬大軍進攻法蘭西,而拿破崙能拿得出手的軍隊,只有二十八萬四千人。

    最終,在滑鐵盧戰役中,拿破崙遭受了巨大失敗,但他此時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因為人民依然支援他,甚至要求他解散逼他退位的議會,而議會則是由資產階級控制的。

    是的,那時候拿破崙雖然得到人民擁護,但資產階級已經拋棄了他,早在第六次反法同盟形成之前,資產階級已經開始策劃推翻拿破崙了,並組建了新政府。

    至於說,資產階級為何要推翻拿破崙,當然是因為經濟因素了,因為他們在頻繁的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尤其是與歐洲各國的生意沒法做下去了,所以他們只能推翻拿破崙了。

    當時,除了得到人民的支援外,軍隊也勸拿破崙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一個完全專政的政權,但拿破崙以大勢已去為由拒絕,並準備釋出退位宣告。

    不過,這一次拿破崙並不打算無條件投降,而是向法蘭西新政府提出,要把他安全地護送到美國去定居,不然他就不退位了。

    拿破崙之所以有這個要求,純粹是為了自身安全著想,這一次他算是徹底意識到,他再也無法擊敗反法同盟了,他得給自己找個退路。

    新政府答應了拿破崙的要求,然後派人跟正在進攻法蘭西的聯軍談判,說拿破崙都已經打算退位了,聯軍能否就此撤軍呢?還說他們準備送拿破崙去美國隱居,聯軍能否給予通行方便並加以保護?

    對於這件事,英軍主帥威靈頓表示反對,理由是關於如何處理拿破崙這個問題,英國政府還沒有授權給他,所以他不能擅自做主,他只能將拿破崙當戰俘來看。

    普魯士被拿破崙欺負得夠嗆,元帥布呂歇爾的態度也很堅決,他說要趕緊攻打巴黎,然後處決拿破崙,並將巴黎給一把火燒了!

    威靈頓得知布呂歇爾的態度後,表示強烈反對,因為這麼做對英國的利益有損傷,萬一拿破崙死掉了,那就會生出大亂子,英國不但撈不到好處,可能還會遭到憤怒的法蘭西人民的強烈反抗。

    因為威靈頓反對,布呂歇爾也不好再堅持,但他並未就此放棄,而是對法蘭西新政府提出一個條件,說普魯士軍隊可以不進巴黎,但要把拿破崙給交出來。

    布呂歇爾的用意是,如果當時拿破崙已經死了,那倒是省心了;但如果拿破崙沒死,只要法蘭西新政府將他交出來,他也難逃一死,至於說拿破崙死後,哪個國家的利益會受到損害,他就管不著了。

    布呂歇爾的意見得到了一些國家的支援,當然與英國持同一立場的國家也有好幾個,雙方你來我往,相持不下。

    後來,威靈頓說了一句話,他說如果殺掉拿破崙,那將會在各自國家的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黑點,後世之人也不會承認他們是拿破崙的征服者,而只是個殘暴的殺戮者。

    歐洲人特別講究名聲,各國聽了威靈頓的話,都覺得有道理,於是反法同盟中大多數國家支援威靈頓,決定不殺掉拿破崙。

    得知訊息的拿破崙覺得新政府沒有話語權,英華人有心保護他,便來到法國海岸向英軍投降,但英華人並未許諾送他去美國生活,而是見他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一個位於大西洋的火山島,這也是拿破崙第二次失敗之後的最終下場。

    事實上,英華人不殺拿破崙,根本不是為了什麼名聲,而是為了利益,當然這裡所說的利益有兩層意思,淺層次的含義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英國可以從法蘭西獲得各項權益,比如後來英國就獲得了在法蘭西等佔領區駐軍的待遇。

    深層次的含義是,英國不殺拿破崙,而是將其流放,其實是為了利用拿破崙牽制法蘭西新政府擁護的路易十八。

    而這一目的的指導思想,則是英國數百年來在歐洲堅持的戰略,那就是為了維護英國在歐洲的強勢地位,不能讓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強大起來。

    具體到法蘭西身上,作為當時除了俄國之外,歐洲大陸上實力僅次於英國的國家,英國必須將其拿捏得死死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英國只有用拿破崙來牽制路易十八,因為拿破崙一旦死掉了,那麼路易十八就坐穩了江山,未來再將法蘭西復興了,豈不是英國的心頭大患?

    所以說,將英國說成是攪屎棍的始祖,也是毫不為過了,美國作為一個基本由英華人建立的國家,後來堅持的也是這個策略,只不過美國更為強大,是在全球範圍內搞制衡術罷了,而不僅限於歐洲或者亞洲。

    不得不說,將拿破崙流放到聖赫勒拿島,是英國的一手妙棋,因為這個島是被英國實際佔領的。

    這就意味著,英國實際上掌握了拿破崙,將其變成了棋子,未來路易十八如果聽話,那拿破崙就繼續待在島上;但路易十八如果不聽話,那英國隨時可以放他回去,就看路易十八怕不怕了。

    因此,拿破崙第二次失敗之後,雖然被普魯士等被法蘭西欺負得夠嗆的幾個國家要求處死,但因為英國的庇護而得以活下來,那他最終結局又如何呢?

    拿破崙是1815年10月來到聖赫勒拿島的,當時自願跟他一起去的人,有貝特朗、蒙託隆和拉斯加斯三位伯爵以及古爾戈將軍,可見他當時人氣還是不錯的。

    起初,拿破崙居住在英國商人巴爾科姆家中,後來他搬到龍塢德莊園定居,並開始撰寫回憶錄,別看他每天優哉遊哉,其實受到了英國的嚴密監視,他根本無法離島,雖然他也無心離開。

    總的來說,拿破崙人生最後幾年時光是安詳的,但他的死卻充滿了陰謀,據說他是被毒死的,而且是英華人乾的,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1820年的時候,法國王儲貝利公爵被殺了(路易十八的侄子,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的兒子),英國趁機出手,扶植法蘭西極端派掌控政局,維萊爾伯爵組閣後,在英國的操縱下開始搞復辟運動,大力打壓自由派,法蘭西因此陷入混亂,發展也出現了倒退。

    與此同時,英國則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工業革命,逐漸將法蘭西遠遠甩在身後,這就意味著拿破崙失去了作為棋子的作用,於是英國果斷將其拋棄,留下來反而會留下一些難以預料的隱患。

    拿破崙去世的時間是在1821年,死時五十二歲,他雖然去世了,但他的影響力卻存在了很久。

    1948年,拿破崙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依靠家族的影響力,被推選為法蘭西共和國總統,他在1951年發動政變並取得成功,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他也自稱皇帝,即拿破崙三世,直到法蘭西在1870年普法戰爭中戰敗,法國才廢黜帝制。

    由此可見,拿破崙的影響力實在是深遠,法蘭西人民對他有很深的感情,哪怕他去世了二十多年,法蘭西人民依然將他的侄子選為總統。

    時至今日,法國依然將拿破崙作為本國曆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看待,那些曾被他侵略過的國家也對他表達了尊敬,比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就曾攜王儲愛德華七世,到巴黎榮譽軍人院拿破崙墓前祭拜,維多尼亞還讓愛德華七世給拿皮侖下跪,並說拿破崙是一位偉大的君主。

  • 12 # 澹奕

    1814年,法國皇帝拿破崙被迫退位,他被流放到了義大利的厄爾巴島。

    但沒多久,拿破崙憑藉著個人極高的威望捲土重來,建立百日王朝,可惜再次失敗。

    而這一次歐洲的反法聯盟仍舊沒有將拿破崙送上絞刑架,還是流放,不過這回流放的地點極其偏遠,是位於大西洋中心的聖赫勒拿島。

    就是在聖赫勒拿島上,拿破崙離開人世,而根據後世的檢測,拿破崙死於中毒。

    兩次退位兩次被流放,那時候的反法同盟對拿破崙恨之入骨非常忌憚,可奇怪的是,拿破崙失敗之後,卻並沒有被直接處決,兩次都是流放而已,這好像是有點奇怪。

    關於拿破崙的功績,不必多說,這個出身科西嘉島沒落貴族的小個子,可以說是法國近代歷史上的一個偉大人物,親自締造了法國近代最輝煌的歲月。

    法國大革命發生之後,原本的王朝被推翻,法國陷入混亂之中,就在這個時候,拿破崙從小島攻入了巴黎,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在公元1804年正式稱帝,建立法蘭西帝國。

    這個法蘭西帝國與一般的封建制度之下的國家完全不同,法國大革命時代的各種思想觀念與文化都得到了強化,因此西方當時的君主制國家,對於法蘭西帝國都很忌憚。

    面對拿破崙,英國等諸多歐洲國家紛紛組織起了反法聯盟,想著將其置諸死地,但多次反法聯盟都大敗而歸,反而拿破崙統治之下的法蘭西帝國,逐漸走向了巔峰狀態。

    只可惜拿破崙的野心實在太大,在進攻沙俄的事情上犯下大錯,公元1814年巴黎被反法聯盟的大軍攻破佔領,拿破崙也只能無條件投降,宣佈正式退位。

    當時的拿破崙並沒有被反法同盟直接處決,他甚至還保留著皇帝的稱號,而他的領地侷限在了被流放的厄爾巴島,而後路易十八回到法國,復辟了波旁王朝。

    估計也是歐洲各國掉以輕心,沒多久拿破崙逃出了厄爾巴島,一路暢通回到了巴黎,建立起了著名的百日王朝,而歐洲第七次反法同盟迅速組建起來,對拿破崙進行圍攻。

    滑鐵盧之戰中,百日王朝迅速崩塌,拿破崙被流放到了英國屬地聖赫勒拿島,那裡幾乎是與世隔絕的狀態,也就是在大西洋的小島上,拿破崙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關於歐洲的反法同盟為什麼沒有將拿破崙給直接處決,僅僅是將其流放,這顯而易見,因為拿破崙在法華人心目中地位實在太高了,百日王朝建立的時候,就看得出。

    拿破崙從土倫登陸追隨他的人數不勝數,到巴黎前,他輕而易舉集合了十八萬大軍,百日王朝垮掉之後,法國大量民眾直接要求拿破崙獨掌大權,將迫使他退位的議會給直接廢掉。

    包括英國在內,反法同盟雖然屢屢攻擊法國,但是對於拿破崙卻並不敢輕舉妄動,一旦對拿破崙下狠手,恐怕激怒法國民眾,這對於歐洲反法同盟沒有任何好處。

    就好像二戰之後美國不敢動日本天皇一樣,反法同盟也害怕處決拿破崙會讓法華人不惜代價對英國等展開報復,更何況還真找不到能夠將拿破崙處決的理由,只能將其流放荒島。

  • 13 # 扁豆哥

    歐洲君主怕開了一個處死君主的先河,你們下一個就會拎到他們了。

    同樣在中國出現一個統一中國的秦始皇,每一個梟雄都夢想有一天能做中國大一統的皇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板材十大名牌包括什麼?挑選好的板材,具體入手哪款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