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k爺就是這個範兒

    我五三年生人,四十年代是父輩的童年。聽說,我父親只念了一個冬天的書,因家境貧寒,就不念了。

    我上學是60年,當時村裡沒有學校,在一大廟裡學習二年,後來又將一大戶的舊宅改造,成了學校。大約是八十年代正或建的學校。

  • 2 # 使用者雲佳

    我們江口村第一所學校是一九三五年當時十八歲的村長梁志堅響應白崇禧(廣西省長)拆廟堂建學堂號召,拆三界廟擴建北府廟作學校,一個學生一個月學費是一斤米……很快就成為全縣學費最低適齡兒童入學率最高的小學同期也獲得了模範村稱號,一九二0年代後期出生的人基本上都能上學讀書,廟堂改的學校一直用到一九五0年代中期。

  • 3 # 我是小六六

    現在四十年代能上學的人年齡小的也都有八十歲往上了吧。我爸四十年代上過幾年學,後來因為戰爭逃難時跟家人走散,流浪了幾年沒有上學,再後來都快解放了,被人收養才又能上學,我媽四十年代也上過兩三年學,解放後大人都失聯了,因為家裡出身不好,她也就輟學了

  • 4 # 鍾嚮陽

    家父1928年出生,1946年曾祖名下9兄弟每家一擔谷供家父一人讀書,結果1949年父親高階師專肆業(3年學了2年多)在地下黨安排下參加了華人民解放軍,入華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江西分校培訓,1950年40軍首批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高射炮手,曾護衛彭德懷司令和金日成將軍視察長津湖,擊落美軍飛機三架,榮立大功一次,1952年回國,進學華人民解放軍坦克學院,首屆畢業生,再入北韓為坦克手。歸國後任華人民解放軍40軍120師325團車務助理,高階技師,坦克教練,駐地興城北大營。在部隊榮立大小戰功十三個(次)。1964年325團改編坦克5師,父親支援地方建設,1973年父親確認轉業,國防部頒發軍人轉業證明書,正式轉業地方工作,工資82元/月。

  • 5 # 柳葉刀3514

    我爺爺有四個兒子,靠給別人趕大車維持一家人生活。大兒子19歲時夭折了,爸爸則成為家中大兒子。1926年出生,小學還有半年畢業就到鐵路當了工人,下面兩個叔叔都讀到初中畢業,最小的叔叔畢業時抗美援朝戰爭開始了,即報名參軍了,在部隊工作一輩子。

  • 6 # 秋深123

    我們家在40年代有學生上學,家父出生於二十世紀初,從小好學,在附近的學校裡上學,屬於髙級小學畢業生,這在當時的地方上就算是個有名的文化人了,人們尊他稱“先生”,卻也沒教過書。我兄長生於1934年,從小上學,抗美援朝戰爭暴發了,初中剛剛畢業的兄長報名參加了志願軍,被編如空軍部隊,專業是航空攝影師,1966年轉業工廠工作直到退休。

  • 7 # 的哥佬685

    老漢我是1943年剛過完春節就去幼稚園,上學了,當時要想進好的學校讀書,小孩子必須要有半年以上讀幼稚園的學歷。而且要有名氣的幼稚園的圓長寫上評語!我父親在1933年就進入到上海的中國銀行總務科工作了,但是因為沒有學歷文憑,只經過私塾教育。工作再優異也只是科員身份,乾的卻是科長的工作。就是不懂英文也沒有新式的學歷文憑!所以就決心讓我五歲生日以後,就讓我進幼稚園讀書。半年的學費就要35塊大洋,還要備齊其它學習用品。後來聽母親說,為了讓我讀書,連續好幾年的春節都降低了消費,她和父親都七八年沒有買過新衣服了,也改掉了經常到戲院裡看戲的習慣。後來我進入到一家教會學校讀書,天主教華東教區辦的學校,景德學校,讀書學費高達每學期78塊大洋。幾乎是父親薪酬的兩倍。(父親的薪酬是48塊大洋)再加上其它的學習用品與校服費等等,都要用光了父親整個年終薪酬!(那時候父親在春節前都有雙倍的工資➕一些紅包)但是,父母親節衣縮食為了就是我的將來可以過上安穩的生活啊!

  • 8 # 還行137346136

    我父親是四四年奉天農大畢業,畢業之後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五七年被戴上右派帽子,勞動改造二十一年官復原職三年離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富裕不等於幸福,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