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睿中

    古代看不見,解放初到合作化前也沒化肥,畝產稻穀250市斤就是高產了!雜糧青菜,只要餓不死也可算自給自足吧!你是7O後,我也是7O後,大家交個朋友吧!小朋友!

  • 2 # 許其波

    中國古代沒有化肥,原始社會沒有化肥,奴隸社會沒有化肥,封建社會也沒有化肥,農業是支柱,因為當時人們依山而居,逐水生產,狩獵種植方能自給自足,豐衣足食是相對而言,原始社會有個樹葉樹皮一遮,獸皮一圍,算是豐衣;木棍叉著魚,打死獵物,生吃也行,鑽木取火燒著吃也行,算是足食。……(此處省去N萬字,只說原始社會)最後告訴你害蟲肯定有,什麼時候都有,也許現在的害蟲在古代可能是益蟲。

  • 3 # 36817向祖國致敬

    但凡懂一點點歷史也不會提出這種問題。地還是那塊地,可現在那塊地上的人翻了多少倍?那塊地的糧食產量翻了多少倍?逃荒逃難是那時的專利,現在還有嗎?電都還沒有發明出來,你不搞農業拿什麼去搞工業?遠的不說,六七十年代能自給自足嗎?

  • 4 # 老牛279535622

    中國古代治亂迴圈是常態,從另一個角度看,是自給自足與自給不足之間迴圈。自給自足時間較長,自給不足時間較短。

  • 5 # qzuser

    有有機肥啊!家這個字裡就有豬字。用化肥還把地種板結了。看看美華人寫的千年農夫一書就知道了,古人比現代高明。

  • 6 # 來自胭脂河夭桃濃李

    中國古代的這個“自給自足”是一個極低水平的,而且是在社會相對穩定的狀況下才有的,這種狀況在各個朝代的初期有一個不長時間的持續,之後隨著土地兼併、氣候變化、自然災害、農民起義等事件下很快就蕩然無存,人口又會大量死亡,進入下一個迴圈。

    英國洛桑實驗室進行了已經持續170年的種植實驗,實驗證明,在同一小麥品種的情況下,完全不施任何肥料的地裡的小麥產量只有一百多斤,施用農家肥可以達到二百至三百斤,科學施用化肥可達一千斤。

    長期以來,化肥生產裝置和技術一直是處於國外封鎖中,僅有五十年代中蘇友好時蘇聯援建的少量化肥廠。六十年代時,中國科學家侯德榜研發了一條適合中國的碳氨生產技術路徑,當時建成的遍佈全國的小化肥廠都是這個技術,但碳氨含氮量只有16%。直到1972年國際政治形勢緩和,中國從國外引進了13套尿素大型合成裝置,到1978年左右續投產,才使得中國糧食產量發生了質的飛躍。要知道,尿素含氮量高達46%。

    中國科學家也做過類似的實驗,實驗證明,糧食增產因素中,化肥的貢獻大約佔六成。

    所以據估計,華人能夠吃飽,化肥有60%的功勞,雜交育種技術有20%的功勞,聯產承包制有20%的功勞。

    事實上,華人均糧食佔有量也是逐漸增長的,1949年人均200公斤,到1974年達到300公斤,到1996年達到400公斤,現在約480公斤,並且是在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取得的,這是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才得到的,絕不是某個單一因素的功勞。

  • 7 # 中哥的頭條

    古代主要靠刀耕火種或者人蓄糞便做農家肥。

    這種種植方式不僅辛苦,而且產量很低,所以古代只能拼勞力,勞力多,可以大量開荒種地,燒糞積肥,收成便會多一些。

    古代的糧食畝產量很低,一畝田正常情況下一般產出主糧(如稻麥)就兩三百斤,一些不適合種植主糧的山地,只能種些豆、薯類雜糧或桑麻等經濟作物。要想保證收成,必須辛勤勞作除草除蟲防野獸不說,還得老天照顧,看天吃飯是常態,碰上旱澇災害,經常是顆粒無收。

    所謂的自給自足也是很低水平的,至今很多農村人吃飯,裡面都會摻雜一些飯豆或紅薯、白薯、土豆等作為補充,以減少主糧消耗,大概是以前糧食不足時期保留下來的習慣。以前化肥和雜交優良品種沒有大量推廣之前,很多人家經常會青黃不接,靠借貸或親友互相接濟度日。

    一旦遇上饑荒年代,只能挖草根、剝樹皮,吃觀音土為生,連基本的溫飽都難以維持的年代,能不以農業為支柱嗎?

    慶幸我們能生活在如今機械化、農藥、化肥、種子都極大發展的好時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國如果暴發疫情,留學生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