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彼岸淺眠

    首先,中國畫是具有悠久歷史和優良傳統的中國民族傳統繪畫,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氣質,以其鮮明的特色和風格在世界畫苑中獨具體系。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

    而誇張與變形是一種手法,主要用於漫畫,動畫。誇張一定要自然的誇張,讓人覺得本來就是這樣的。中國畫中用上誇張變形但一定 要突出畫想表達出寓意。

  • 2 # 水墨畫家陳莊

    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姚鳴京老師的山水畫非常誇張變形,咋看他的山水畫,植被茂盛,樹可以從天上、從水中冒出來,如“鬼魅”之影,荒唐怪異,讓人一時接受不來。

    認真細看姚鳴京老師的山水畫,深究其理,恍然大悟,他的山水畫早已打破時空的界限,巧妙運用現代的構成法,把自然中的物像按畫面需要,重新組合,如夢裡津渡,構成一幅幅別樣的山水畫面,現代而不失傳統,內斂而奪人眼球。

    姚鳴京老師的誇張變形是成功的,是順其自然的表現。

    有藝術就有誇張和變形,中國畫的誇張變形不能違背法理、畫理,順勢之法,順勢之理才能贏得觀眾的喜愛,才能在一眾作品中跳躍出彩!

    關注畫家陳會衡,帶給您不一樣的業內體驗和資訊。

  • 3 # 瑞雪豐年710

    中國畫,我就認傳統畫,後來的發展,我認為都是性格的扭曲,失去細緻的愛心,才出現潑墨,手,腳,肢體沾墨狂草亂畫,畫界真是亂的很!

  • 4 # 墨廊先生

    一、中國畫繪畫的物件和審美特點。

    中國畫繪畫的物件主要是山水、人物、花鳥等,它的審美特點主要是“以形寫神”“形神兼備”,而寫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傳神,如何寫好形從而達到傳神,是歷代畫家繪畫的主要目標。所以題主這個題目切中了要害。

    二、部分畫家們如何運用誇張變形手法創作出類拔萃作品。

    簡單從山水、花鳥、人物畫家中各舉一個例子:

    1、黃賓虹說過:“惟絕似又絕不似於物象者,此乃真畫”。他所畫的山水,絕對沒有完全照搬的痕跡,先概括畫出他的外形,然後根據自己對山的理解,經營好心中山的丘壑,讓自然的山和心中的山融為一體又有所不同,第一次他的作品覺得不像,但後來越看越像,直到回味無窮。

    黃賓虹九十作的山水

    2、潘天壽說過:“繪畫不能不要形而寫神,但要提高形的藝術性,形就要有所增加和減弱,要有所變動。變動,是形神的有機概括,絕不是隨便變動”所以,看他的花鳥畫中的形象,都是將自然形刪除,透過他自己的千錘百煉,誇張的表現出來。特別是他的蒼鷹,運用誇張遒勁的筆墨,張揚出了新的生命活力。

    潘天壽的蒼鷹

    3、周思聰的《礦工圖》,充分的表現了在日本侵略者的鐵蹄下,中國老百姓被摧殘的極度扭曲、遍體鱗傷的面目和軀體,卻集聚了苦痛和反抗。畫家本人談到創作過程是就說過:“情緒已到絕對受不了的地步,。。。必須變,把人扭曲,不扭曲就表達不出壓抑的感覺”

    周思聰礦工圖組圖部分

    三、誇張變形應賦予真正的藝術內涵。

    1、有些繪畫作者,喜歡完全照搬照抄描摹物件,不運用誇張手法塑造藝術形象,結果畫山水就像畫地圖,畫花鳥就像畫標本,畫人物就像畫照片(超寫實除外),平庸至極,而有的繪畫作者,不懂得如何誇張變形,脫離繪畫物件,主觀臆造,畫山水無意境,看著就讓觀者噁心,畫花鳥花瓣無芯、鳥無形態,就如小兒塗鴉,畫人物滿目猙獰還號稱雅士。。。

    2、李可染說過:“藝術要把客觀事物的最重要的拿過來,加以強調錶現。這就叫誇張。誇張是感情上給人以最大滿足。藝術表現愛和憎,要從分表現感情就要誇張,。。。只有真實的誇張才有感人的魅力。”我們所描繪的物件,都存在著對稱和均衡,比例和尺度、節奏和韻律等美的因素。只有對這些美的因素加以強調(誇張變形),而這種強調來源於深厚的基本功和反覆的藝術推敲琢磨。歷代所有畫家筆下作品,無一不是畫家嘔心瀝血創造出來的,成為我們永遠也無法忘懷的經典之作。

    中國畫誇張變形的根據是客觀物件,誇張變形的準則是形式美的法則和規律,目的是激情傳神。

  • 5 # 漢印畫院

    首先這個題目就不恰當,中國畫的造型,不是“造形” 、“作形“,更不是誇張,而是嚴格的“應物象形”。謝赫的六法“應物象形”講的就是中國畫造型理念,其含義就是把客觀形體特徵表達傳遞準確。將客觀物件主要特徵捕捉到予以強化,乃至“符號”,這就是中國畫的造型藝術。中國畫的造型是離不開線條語言的,不僅僅只依靠客觀物件的影像而單一完成,而是需要我們還要找到其線體表達的方圓曲直特徵符號。殷立宏圖文(個人觀點不宜轉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電能會是主要能源嗎?有沒有可能出現其他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