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中國五大發明之一的“水運儀象臺”
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曾經講述出一段被湮沒了六個世紀的歷史,他說當西方的鐘表在17世紀初進入中國的時候,其實它們所裝配的“擒縱機構”的雛形已經出現在600年前的中國。由此,鐘錶界泰斗、中國的國際著名鐘錶大師、古董鐘錶收藏家、鑑定家矯大羽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首倡、提出了“華人開創鐘錶史——鐘錶是中國古代五大發明之一”的觀點。
公元1088年,中國宋代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觀測儀器——“水運儀象臺”,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巨型機械裝置。高約12米,7米見方,分為三層。
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摸擬天體運轉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部分,計時、報時、動力源都在這裡。因為天象的運轉是以時間為基礎的,而透過機械結構實現時間的執行就必須有能夠形成時間間隔的裝置,這樣便出現了早期的“擒縱機構”,所以“水運儀象臺”也就成為鐘錶的鼻祖。
由此可見,11世紀末期誕生的“水運儀象臺”不僅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更是中世紀最偉大的一個世界科技文明的劃時代創舉!
現如今,在廈門同安、蘇州等地,都可以看到這臺儀器的複製品。
堪稱中國五大發明之一的“水運儀象臺”
英國著名的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曾經講述出一段被湮沒了六個世紀的歷史,他說當西方的鐘表在17世紀初進入中國的時候,其實它們所裝配的“擒縱機構”的雛形已經出現在600年前的中國。由此,鐘錶界泰斗、中國的國際著名鐘錶大師、古董鐘錶收藏家、鑑定家矯大羽先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首倡、提出了“華人開創鐘錶史——鐘錶是中國古代五大發明之一”的觀點。
公元1088年,中國宋代科學家蘇頌和韓工廉等人制造了天文觀測儀器——“水運儀象臺”,它是把“渾儀”、“渾象”和機械計時器組合起來的巨型機械裝置。高約12米,7米見方,分為三層。
上層放渾儀,進行天文觀測;中層放渾象,可以摸擬天體運轉作同步演示;下層是該儀器的心臟部分,計時、報時、動力源都在這裡。因為天象的運轉是以時間為基礎的,而透過機械結構實現時間的執行就必須有能夠形成時間間隔的裝置,這樣便出現了早期的“擒縱機構”,所以“水運儀象臺”也就成為鐘錶的鼻祖。
由此可見,11世紀末期誕生的“水運儀象臺”不僅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更是中世紀最偉大的一個世界科技文明的劃時代創舉!
現如今,在廈門同安、蘇州等地,都可以看到這臺儀器的複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