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薩沙
-
2 # 簡運書生
六君子做錯的地方就是手無寸鐵卻臆想著可以扳倒慈禧再造乾坤。空有一身對新法的覺悟,而政治覺悟幾乎是無。
慈溪早期默許變法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是因為國家已經病入膏肓,不變不行,二是慈溪自信可以掌控一切。最終觸怒慈禧,主要就是她發現編髮有點失控,觸及了她以及整個貴族階層的利益。
-
3 # 標書小Y
百日維新跑的太快了。
開始只是技術的改革。大刀換洋槍。
這些當然好,當權者不管多昏庸。
也會希望自己建立的政權被後人歌頌。
當然會受到支援。
後期確想著改革政權。
自然是不會受到當權者友好對待。
試問誰會養著一頭天天想吃你肉的狼。
就像企業,開始改革制度,規範企業流程。
老闆覺得管理輕鬆,會大力支援。
可是,到了老闆無法控制的時候。
那麼結果也是可想而知。
hr被裁員。
物極必反。世間真理。
百日維新中,慈禧態度有一定的改變。
從最初她並沒有公開反對變法維新,中期跳出來反對,末期直接反對。
為什麼最初慈禧並沒有公開反對光緒變法呢?
原因很簡單,當時滿清確實已經到了不變法不行的地步。
慈禧上臺以後,支援恭親王奕欣一夥搞了不改變政治制度,只是單純發展經濟和軍事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搞了30年,隨著甲午戰爭北洋水師的覆滅,這支被當作洋務運動最大成果的海軍被小小的日本打敗,宣告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而在戊戌變法之前,其實滿清已經到了人人可欺的地步。
甚至連在華僅有二三艘炮艦和幾百個水兵的義大利,竟然也要強迫滿清割讓三門灣。
對外百戰百敗,對內各種叛亂四起,國家經濟幾乎崩潰,僅僅賠款給日本的白銀就有2億兩。
要知道,即便滿清末期經濟非常好的甲午戰爭之前1893年,國家財政結餘約760萬兩。
也就是說,賠款這2億兩白銀,滿清需要30年的盈餘採購支出。
可以說,慈禧就算為了維持自己統治,也不能按照老一套繼續胡來了。
況且,慈禧最初認為光緒只是小孩子,完全在他的掌握中,所以並不反對變法。
反正,如果變法有了成功,慈禧就會佔為己有;變法出了問題,就推給光緒。
包括《定國是詔》這些檔案,都是光緒交給慈禧批准以後,才公開發布的。
但是,就算是慈禧也沒想到,光緒表面上看起來已經很緩和的改革(有很多激進主張根本沒有公佈出來),仍然遭到滿清貴族官僚集團的堅決反對。
滿清權貴集團當時已經是一群不學無術之流,只剩下榮祿等區區數人尚且有些才幹。
他們認為光緒這樣的改革,本質就是打壓他們集團的利益。
即便最不相干的教育改革,滿清權貴集團從上到下,不看書不看報,根本就不可能透過教育出頭。這些教育改革的受益者,只能是普通漢人或者普通滿人,同他們沒有關係,反而會印象他們將弟子安插進入官僚體系。
再說經濟上鼓勵民營經濟,而滿清權貴並不會經商,也不懂經商。這些政策扶持最終就是出現大量漢人資本家,而資本家實力足夠強大就會試圖獲得政治權利,對他們非常不利。
軍事改革,其實就是徹底廢除的腐朽的八旗兵,一切新軍都是漢人的軍隊,在滿清權貴看來是自掘墳墓。
其餘改革也是類似。
所以,滿清權貴包括比較傾向改革的榮祿等人,一律強烈反對變法。
他們利用一些底層民眾對改革的不滿,向慈禧太后表示出堅決的反對。
很多人認為慈禧太后是一手遮天,這沒錯。但一個人是無法唱得了一臺大戲的,再好的主角也要有一群配角。慈禧不可能和所有自己人對著幹,也要考慮手下的意見。
所以,中期慈禧出現動搖,開始要求廢除變法。
然而,此時光緒卻感到了極大的危險。其實光緒變法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實際上奪回權力。而光緒這點花招,當然瞞不過慈禧的眼睛。
此次慈禧廢除變法,也是考慮到光緒藉機奪權,很可能稍後就收拾他。
而慈禧的手段極為狠毒,後來也確實毒死了光緒。
在慈禧宣佈廢除變法以後,光緒就感到極大的危險,被迫進行自衛。
於是,就出現了譚嗣同冒險聯絡袁世凱要求武裝政變一事。
自然,當時袁世凱只有一鎮軍隊,是萬萬不敢冒誅九族危險同光緒一起政變的。
最終,袁世凱出賣光緒,戊戌變法徹底失敗。
其實,為什麼滿清最終並沒有任何的政治改革成功?
原因就是滿清權貴,不願意放棄任何的國家權力,寧可最終被暴力推翻,雞飛蛋打。
而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慣例,只有一個統治者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