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清大歷史
-
2 # 像魚兒一樣自由
傅友德原先是在劉福通部屬李喜喜手下做事,跟他一起入蜀,後來李喜喜被人趕出四川,傅友德留在了那裡,看有沒有好的機遇。在陳友諒死後,傅友德投降了朱元璋,終於大放異彩。
對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傅友德以死相報,每當打仗的時候,敵人強他更強,越被壓制反彈越厲害。
不怕死的打法,也讓他很快拜將封侯,賜免罪金牌,可代代相傳!
奈何朱元璋年紀越大,對功臣的猜忌越重,很多功臣都死於其手,傅友德最終也沒能逃脫悲慘的命運。
關於他之死,《明史》記載為賜死,其他資料則有說自殺的。其中有一種,流傳很廣。
在一次宴會上,他三兒子傅讓站崗,武器沒有佩戴好,朱元璋就說他不敬,讓他去把傅讓的人頭取來。沒過多久,一顆腦袋扔上桌子。朱元璋假惺惺地說,你也下得了手?傅友德拔出匕首,憤怒地說,你不就是要我們父子的命嗎?給你就是。與其侮辱而死,不如有尊嚴的死去!
-
3 # 孟先生007
大明王朝在建立初期,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對於在建立明朝過程中,立了大功的文臣武將,都封侯拜相,有一部分人還恩賜象徵皇恩浩蕩的“免死金牌”,但是,而那些所謂的免死金牌只不過是帝王的一個承諾罷了,但是朱元璋即便是一個專權的帝王,他也故意繞開了免死金牌。
因為朱元璋當年所賞給元勳功臣的免死金牌上面清楚的寫了: “除逆謀不宥,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
不能排除明太祖在建國的初期,的確是想給這些開國功臣一定的權力和地位。但是,伴隨發生的文臣權力的增加,相權和皇權的衝突,以及武將的囂張跋扈,收養義子,擴充軍隊,等等問題,使朱元璋反思這些”免死金牌”隱藏的有可能帶來的危機,再加上官員貪汙,結黨。吏治腐敗等,讓太祖皇帝開始擔心這些“免死金牌”帶來的副作用。
太子朱標的出世,對於太祖的打擊是不可估量的,太祖心性大變,為了能順利的傳位給皇太孫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對於文臣武將進行了徹底清洗。所以對於傅友德這樣的老將,肯定在清洗的行列。被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歷史的車輪是很難把控的,誰都沒有想到,也因為太祖的清洗,導至在後面的燕王靖難之役中沒有得力的將領可以來抵擋燕王的軍隊,從而使建文帝失去皇位。
回覆列表
所謂免死金牌,應該指的是丹書鐵券(如圖)。功臣的丹書鐵券,都是朱元璋發的,朱元璋想收回,隨時可以收回。這就是開國皇帝的任性,這就叫君主專制。這就像我們現在的免費優惠券,最底下都有這麼一句話:最終解釋權歸**所有。丹書鐵券最終解釋權歸朱元璋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