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江秀儒
-
2 # 簡單平凡123123
科舉制度,是古代中國封建社會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無數的讀書人都希望透過它來進入仕途。它由隋朝的隋煬帝創立,在唐朝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他取代了以前的察舉制、徵辟制以及九品中正制,為廣大讀書人進入仕途提供了一個平臺和機會。
科舉制度又分為文舉和武舉。一開始創立的只有文舉,武舉考試是在武則天時期才設立的。我們先來講講武舉。武舉制度,前面我們說了武舉是在武則天時期設立的,主要內容是武藝方面的,像怎樣對一場戰役進行謀篇佈局,以及格鬥技能,騎馬的本領,射箭的精準度,舞刀弄槍的能力等。選拔的過程就是如此,但有一點需要跟大家告知一下:歷史上的很著名的武將沒有出自武狀元的。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我的理解是:武舉選拔的更多的是功夫好的人,但功夫好、能打敗別人並不代表可以很好的帶兵打仗。我們知道上戰場可不是僅僅靠一位武將能打就夠了的,如何謀篇佈局,如何提高將士們計程車氣,怎樣誘敵深入等等都很重要。這,應該就是武舉難以選出著名武將的原因吧。
我們再來說說文舉,一般我們所說的科舉就是說文舉考試。文舉考試共分為六級,包括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因為鄉試是在秋天舉行,所以也稱“秋闈”,進入秋闈,考上的就是舉人,有點錢和背景的人就可以做官了。所以同志們想起《范進中舉》裡面的范進了嗎,考中了舉人為何親戚們都如此興奮。鄉試第一名也稱解元,像大家熟知的唐伯虎。擁有舉人身份的,你就可以參加會試了。由於會試在春天舉行,也叫“春闈”,這個時候的考生統稱為貢生,考上就是準進士。會試結束,金榜題名的人就可以參加殿試,參加殿試,就可以面見皇上了。面見聖上的人,就是我們所說的天子門生了。
從隋朝到清朝共產生700多位狀元。其中,後世知名度最高的文狀元、武狀元有:王維,賀知章,文天祥,郭子儀。就拿郭子儀來說,歷史上唯一一個由武狀元當上宰相的人,歷經四朝,兩次任宰輔。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死後追贈太師,諡號忠武。
回覆列表
狀元是科舉制度的產物,隋朝創立科舉制度,唐朝武則天時期創立武舉制度。應試學子需經層層選拔,即:參加會試,會試通過了參加鄉試,最後參加殿試,殿試中獲得一甲第一名的稱為狀元。武狀元的產生與此類同。
自隋朝建立科舉到清朝廢止,中國共出現文狀元700多人,其中只唐朝就佔了270人,歷代狀元中,官爵最高的是西夏人李遵頊,他參加西夏科舉,得廷試第一,後來繼承父親齊王的爵位,西夏皇建二年,發動宮廷政變,廢夏襄宗自立,成為皇帝,是為夏神宗。
出現武狀元共117人,其中清朝居多。歷代武狀元中官爵最高的非郭子儀莫屬。他是唯一一個由武狀元當上宰相的人,最高官位太師、太尉、中書令,集軍政大全於一身,最後封爵汾陽王,成為歷代武將追求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