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非利貞
-
2 # 晨風236306616
魯迅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他的作品中每一句話都是濃縮的經典。
魯迅作品以文字犀利,文筆簡潔,富含深意為特點,針扎世事,揭露黑暗,直擊心靈,隱喻社會。
餘華大師曾對魯迅作品做過細緻入微的分析,而對於月亮和月光,餘華在《活著》中有很震撼人心的描述,就是富貴得知兒子死去後,望著兒子曾經跑過的村頭小路,月光像鹽一樣,撒滿地面。那種悲傷是無法言語的。
而魯迅大師善於隱喻,用天上月圓,來對比人間人不能團圓。隱喻社會的黑暗!
-
3 # 老張聊語文
哈哈,我突然想到聽來的一個笑話。有一個少年作家的作品發表了,還被選為當年的高考語文閱讀題,結果,作者都沒有答對這個題。他沮喪的說,我在寫文章時候,沒想這麼多啊?
雖然是笑話,但是很真實。現在的語文教學中,過分解讀文字,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有的老師分析文章時,那真可說是咬文嚼字,反覆琢磨。魯迅作品自然也難逃命運,我想如果先生再世,讓他來做自己的文章閱讀題,估計也做不上來。
回到文章中的圓月滿月,其實沒有什麼過多寓意,直接當做景物描寫就可以了,有含義,但是不必過分解讀。
這種寫法其實是對比,魯迅筆下過去的以及魯迅當時的月很圓,山川,景色很美,但對比的人卻很經歷了少時的機靈,活潑到成年的愚昧,麻木,強烈突出了文章的思想主題。既給人以難以割捨的美感,又讓人痛惜不已,記憶猶新。不說什麼浪漫主義,西方印象派的表現手法了,就中國古代蘇軾的“寄蜉蝣於天地,抱明月而長終”都有著相似的表現力。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體會一下,你會理解的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