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灤陽庶民

    殺母立子是從漢朝的漢武帝開始的,但是以後的皇帝沒有執行。而北魏殺母立子已經成了規矩,從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開始,每一代都執行,除非太子生母早亡,直到宣武帝元恪時才廢除了殺母立子的規矩。據《魏書·太宗紀》的記載,拓跋珪在對兒子的教誨裡談到這個問題,說自己是學習漢武帝。

    “立子殺母”為漢武帝劉徹首創,因漢武帝晚立幼年的兒子作太子,因擔心太子年少,日後登基,其母鉤代夫人會攝政,使外戚獨攬朝政,所以漢武帝晚立幼年的兒子作太子同時賜其母鉤代夫人死。那個時候,漢昭帝劉弗陵只有七歲,生母鉤弋夫人二十六歲,可以說是青春年少,而漢武帝呢?已經六十九歲了,可謂是老態龍鍾。雖然被稱作“萬歲”,不過漢武帝還是知道自己所剩的時間不多了,因此為了防止鉤弋夫人成為第二個呂后,果斷將其賜死。

    北魏皇后劉氏死的時候,拓跋珪不過才三十九歲,正是壯年時期,而太子拓跋嗣也已十六歲,算是血氣方剛,加上是北方遊牧民族,所以成熟得更早,繼承皇位完全沒問題,要知道拓跋珪十六歲的時候就已經建國創業了。另外,如果真怕皇后干政,大可在自己臨死前賜死她,何必要在冊立太子的時候下手?何況等拓跋珪再活個十年八年去世的時候,太子也已經完全成熟穩重,根本沒有賜死劉氏的必要。

    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原因是“主少母壯”和“女主顓恣亂國家”,其中前者算是基礎,後者則是病症。

    那這種制度究竟效果如何呢?確實沒人染指皇帝的權力了,不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人都是怕死的,所以在這種“子貴母死”的陰影下,到了元恪(北魏孝文帝將“拓跋”改為“元”姓)當皇帝的時候,竟然出現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那就是他的後宮妃嬪們都焚香禱告,祈求生下王爺和公主,而不是太子。但是生下來之前怎麼知道孩子會不會被立為太子呢?所以妃嬪們採取了更乾脆的方式,直接自行墮胎。

    經過這件事,元恪發現很容易出現沒有繼承人的問題,為了王朝的延續,他下令廢除了這個在北魏王朝傳承百年的殘酷制度。然而令人唏噓的是,這位胡充華後來果然干政,然後毒死了皇帝——也就是自己的兒子,而她也落得了個身死國破的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孃家人看不上我老公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