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春秋網
-
2 # 歷史研習社
熱播大劇《軍師聯盟》中,諸葛亮為了北伐成功就一心想搞死司馬懿,這當然是為了滿足劇情需要,但卻給觀眾留下了一個錯誤的歷史觀點:好像搞死司馬懿,諸葛亮就能打敗魏軍,蜀國就能克服中原。真的如此嗎?
圖1:孔明火燒司馬懿
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司馬懿只是魏國的一個人,而不是整個曹魏。不能否定司馬懿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他負責鎮守關中阻擋了蜀國的北上。北伐實質上蜀國和曹魏兩個國家的對抗,而不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人的對抗。即使司馬懿死掉了,還會有第二個“司馬懿”頂上。
圖2:諸葛亮
蜀國要克服中原只有一個字——難,歷史事實也確實如此。
因為蜀漢缺乏統一天下的物質基礎,而戰爭某種程度就是資源和經濟的對抗。巴蜀之地雖被譽為“天府之國”,物產豐饒,但這些物質實力在統一戰爭中就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支援蜀國統一戰爭。中國歷史上,巴蜀之地只要割據不向外就會繁榮富饒。而一旦向外擴張、逐鹿中原就會貧弱,就是這個道理。
反而是曹魏統一整個北方,資源雄厚。三國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尚在北方而不是南方,曹魏的勢力具有天然的優勢。此時的南方地區還處於逐步開發的階段,直到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才最終完成。
圖3:三國鼎立
縱觀中國歷史上的統一王朝,漢、晉、隋、唐、宋、元等都是興起於北方,最後由北向南統一中國。只有明朝是朱元璋在南方崛起,並定都南京,由南向北統一中國。可以說,由曹魏——西晉統一中國可謂是天下大勢。
參考書目:
1、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2013年;
-
3 # 一個人的歷史
克復中原,實力不濟
搞死了司馬懿,西蜀還是不能克服中原,根本原因在於蜀漢的實力不濟,這不是諸葛亮多活幾年或者司馬懿被搞死就能解決的問題。做為諸葛亮的主要對手,司馬懿對於抵抗西蜀入侵有很大作用,但並不是說沒有司馬懿就能伐魏成功。
西蜀的進攻從來都沒有動搖曹魏的國本,蜀漢想要克復中原,在劉備夷陵之戰失敗以後,基本上就已經成為了水中月鏡中花,沒有太大的可能。
知其不可而為之有地有人有資源,提升國力才是致勝的關鍵,戰爭的勝利只能取一時之效,提升國力才是根本辦法。以西蜀的國力只能維持自保,進攻對於西蜀屬於知其不可而為之,這點諸葛亮是清楚的。但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諸葛亮義無反顧主導北伐中原匡扶漢室。
弱魏強蜀,徒勞無功但是魏國的國力比西蜀強大太多了,如果都一板一眼的發展,蜀漢根本沒有擊敗曹魏的可能,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這也是西蜀最先滅亡的原因。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的目的其實不是滅魏,因為那不可能,他們的目的只是弱魏強蜀,以待天下有變尋找機會罷了。
-
4 # 崔溫Trayvon
我覺得夠嗆,畢竟國力差距太大,原因上面都講了很多,我提一下我的假想,如果,對如果孫權能幹翻曹魏,諸葛亮或許能撿個漏,控制西北長安,接下來就是要老套路連弱抗強,等自己變成最強的,下來就是幹翻一切。
就這樣,自己瞎想,不喜勿噴,要臉。
回覆列表
沒有司馬懿,還會有歐陽懿、司徒懿。蜀漢能不能克復中原並非是司馬懿的緣故。在隆中對策時,諸葛亮就已經與劉備說道,先取荊州,再取益州,一旦中原有變,就兵分兩路,北伐曹魏。
諸葛亮為何制定這樣的基本國策,因為當時劉備的集團實力是幾個國家之中最為薄弱的。相對於曹操、孫權,他等於是剛剛創業。劉備在中原兵敗以後,剛剛佔據新野。後來,孫劉聯盟趁著赤壁之戰一舉打得曹操元氣大傷。劉備趁機拿下荊州五郡,並與孫權聯合,趁機襲取益州,拿下漢中。登位漢中王之後的劉備可以說是鼎盛之時。然而即使是鼎盛之時,劉備的實力與曹操相差仍然很遠。
劉備與曹操相比,手下戰將不過十幾人,謀士幾人。而曹操手下猛將三十多人,謀士十多人。劉備全國之力不過10萬人馬,曹操卻掌握四十萬人馬。人口方面曹操掌握五百多萬人口,劉備卻只有不足一百萬。
就是這樣的差距,因為關羽的貿然行動,使得劉備集團元氣大傷。丟荊州,猇亭之戰兵敗如山倒,劉備病死白帝城,此生再也沒有機會奪取中原。
這就是現實,實力的絕對差距讓蜀漢沒有任何機會能夠克復中原。
我們看劉備死後的諸葛亮時代,諸葛亮多次透過漢中北伐中原,曹魏涼州地區乃是兵力相對薄弱的地區,但是諸葛亮十多年征伐,卻始終徒勞無功。由此可見,克復中原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曹魏內亂。
然而,曹魏並沒有內亂,反而讓司馬氏篡權。
新朝初立,一舉拿下蜀漢與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