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出於美育或是公益考慮,確實是可以透過一些社會活動來讓大眾更貼近藝術,更容易理解藝術。
但如果單純從藝術創作角度出發的話,卻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矛盾。一方面是要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要表達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大眾更容易理解甚或迎合大眾的口味。任何一個藝術家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然而,藝術發展的大勢所趨是藝術家個性的體現。藝術家不斷挑戰藝術的邊界,藝術才得以發展,尤其是在如今思想開放、資訊通暢的社會環境下。但對公眾而言,這看上去可能只是某種對認知的挑戰。
蛻變必然是痛苦的,但也不必悲觀。資料顯示,如今公眾對新的藝術的接受速度已經大大快於過去。這與為藝術教育和推廣貢獻力量的藝術家也是密不可分的。
單就藝術而言,如何創造更多有價值、可以留存於世的作品,才是藝術家需要考慮突破的難題。
不是大眾太膚淺,也不是藝術多高深,真正的藝術早已走下神壇。一頭霧水有兩種情況:
1、觀者真的很膚淺。
2、以藝術的方式忽悠。
藝術家出於美育或是公益考慮,確實是可以透過一些社會活動來讓大眾更貼近藝術,更容易理解藝術。
但如果單純從藝術創作角度出發的話,卻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矛盾。一方面是要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要表達的東西,另一方面是讓大眾更容易理解甚或迎合大眾的口味。任何一個藝術家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平衡點。
然而,藝術發展的大勢所趨是藝術家個性的體現。藝術家不斷挑戰藝術的邊界,藝術才得以發展,尤其是在如今思想開放、資訊通暢的社會環境下。但對公眾而言,這看上去可能只是某種對認知的挑戰。
蛻變必然是痛苦的,但也不必悲觀。資料顯示,如今公眾對新的藝術的接受速度已經大大快於過去。這與為藝術教育和推廣貢獻力量的藝術家也是密不可分的。
單就藝術而言,如何創造更多有價值、可以留存於世的作品,才是藝術家需要考慮突破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