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數的解毒與解讀
▲一個空調背後的門道真不少,光看這些名詞就得迷糊
說到選購空調,很多大神都會提到壓縮機、變頻、電機、用料、銅管、電子膨脹閥……這麼多的名詞,各路攻略都有提及,像什麼銅比鋁好,電子膨脹閥比毛細管強,變頻比定速牛,30kg以上的外機才是用料足,各種終極指南,看完之後,彷彿一臺符合我們需求的完美型號就要呼之欲出。但是對於小白,或者是一個只想安安靜靜買一臺空調的普通消費者,空調不是買來拆的啊,不拆怎麼判斷用料牛不牛逼,所以看了這麼多,依然不知道買。就拿京東空調品類目前銷量最高的AUX掛機為例,作為一款冷暖定頻機器,能耗3級, 廠家的標稱使用了品牌壓縮機,全銅管,看引數似乎不錯啊,還這麼便宜,那為什麼要加錢買其他的呢?
同樣價格下,AUX用料不比其他中中國產差,但是可能是線下經銷商利潤率太低,我所在的城市都已經基本絕跡,看大神們的眾測報告,發現前段時間眾測的傾城系列就算是一款價效比較高的機型。
那些比較貴的空調到底好在哪?空調引數這麼多,廠家主打的概念層出不窮,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應該怎麼看引數呢?獲取引數的渠道是廠家的廣告,還是哪裡呢?對此,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資訊來源,一個是能效標識,二是廠家官網的技術引數欄。為什麼要看這兩個,因為相比一些近乎“玄學”的選擇標準,這是最為可信和科學的指標。何以見的呢?我有以下材料作為佐證:
▲這份江蘇省消協在2015年度報告顯示,所有被檢產品都能達到標稱指標,所以對於產品的能效標識和產品銘牌上的技術引數,完全是可以信賴的
下面我將就如何解讀技術引數進行分析,分別將將如何看懂能效標識、產品銘牌,及如何透過這兩個重要資訊源推測出那些我們不拆空調沒法看到的用料和核心技術。
能效標識
如果你有過購買國行家電的經歷,那你一定對能效標識不陌生,購買空調時,大家也能看到這樣的能耗標識,但要注意的是對於定頻和變頻空調來說,能耗等級的計算標準完全不一樣,大家也千萬不要直接比較不同型別產品的能耗等級來判斷空調的製冷、制熱能力,以及節能情況。
▲能耗標識都是3,所以以為兩個產品差不多?Too Naive
對於定頻空調,中國採用的定級標準是《GB 12021.3-2010 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而對於變頻空調,標準則變成了《GB 21455-2013 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這兩個標準到底有何不同,我們又能從簡單的標識上得到什麼樣的資訊呢?聽我慢慢分解。
定頻空調的能效等級由能效比EER決定,『 能效比EER = 製冷量/製冷功率 』,換句話說,定頻空調的能效等級反映的是製冷效率,與制熱效率無關,而透過公式,我們能夠很清楚地知道越大的能效比值表示更好的製冷效能。如果你選購空調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夏天的製冷使用,那麼只考慮製冷效率就足夠了,也就是你只需要看能效比就行,但如果你是秦嶺以南的消費者,空調很大程度上還要兼顧冬天制熱需求,這時候光看能效比EER是不夠的。
▲能耗標識為3級,但是開啟電輔熱後的理論制熱效率卻要低於2.3
相對於製冷效率,定頻空調的制熱效率怎麼體現呢?這時候,你需要參看空調的技術引數或名牌,制熱效率一般被稱為效能係數COP,『 效能係數 = 制熱量/制熱功率 』。當前很多國內品牌的空調製熱時採用熱泵結合電輔熱的方式,電輔熱其實就是用熱電阻加熱,理論上限也就是100%了,效率上遠低於熱泵,那為什麼空調廠家還要加入這一費力又不討好的制熱方式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這些空調的熱泵本身無法在低溫下達到標稱的制熱量。
▲低價的中中國產貨低溫制熱都很著急
變頻空調的能效等級是由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相比定頻空調簡單計算製冷效率的演算法,它把製冷能力和制熱能力綜合起來計算,對空調效能的評估更加全面。
總的來說,透過對能效標識及其計算方法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1、定頻空調和變頻空調的能效定級方法不一樣,光看等級,兩者沒有可比性。2、定頻空調的能效等級和能效比只反映製冷效率,無法體現制熱效率。3、變頻空調的能效等級和全年能源消耗效率綜合反映空調製冷和制熱效率。4、若要對比制熱和製冷能力,我們應當透過銘牌和引數表自行計算製冷和制熱效率,如果電輔制熱量在總制熱量的比例中越高,制熱效率就越低,冬季使用空調就越耗電。
產品銘牌
▲松下的怡爵,Made in Japan,品質的保證
相比於其他家電,空調的銘牌上可以說是提供了足夠多的資訊。以上圖中的松下怡爵為例,內機的銘牌上清楚地標明瞭製冷制熱能力,製冷制熱時的噪聲水平,迴圈風量,EER和APF指標,製冷劑類別等,可以說透過這樣的幾個關鍵性指標,我們基本就能夠了解空調的基本硬體基礎了。
如果不是在實體店購買的話,我們還可以透過品牌的官網瞭解到具體型號的具體引數,透過這些資訊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根據以下的原則來對空調的幾大部件做一個基本的判斷。
引數解讀 & 噱頭解毒
變頻與定頻到底孰優孰劣:變頻最大優勢是溫度調節的精確性,而副產品才是節能降耗。變頻能達到的控溫視窗遠小於定頻機,但是並不等於任何變頻都強於定頻機,因為控溫不僅取決於電機控制方式本身,也取決於控制電路的反饋特性,變頻器的特性等。
▲僅以PAM和PWM這兩種典型的變頻器為例,學過電機與拖動相關課程的值友覺得熟悉嗎
什麼變頻才是好的變頻:APF值越高越好。作為小白不要去糾結全直流與否,直接看結果。還以上圖為例,APF越高的空調,在製冷(制熱)過程中,超調量更小,達到舒適的同時,壓縮機工作負載也更小。APF值越高代表空調在控溫過程中所做的無用功越少,即溫度的在設定值附近波動的範圍越小,這樣的空調在使用過程中,帶給人體的感覺也更為舒適,同樣的製冷能力下,選擇APF值更高的。
APF值相同的空調製冷和制熱能力有沒有差異:如果額定製冷(制熱)量相同,且APF值相當的情況下,基本可以斷定在額定工況下空調的效能差異不大,但極寒和極熱情況下的極限效能仍有待考察,如果空調僅僅為了滿足夏天的使用需求的話,看到這裡就可以了,此時選購的時候就可以比較諸如外觀,除菌過濾功能,品牌附加值及售後保修年限等附屬條件。
除去APF值選購空調還需要注意哪些點:個人認為除去APF值之外還有兩個很值得關注的引數,最大製冷(制熱)能力,迴圈風量。最大製冷(制熱)能力實際上會超過本身的額定製冷量,相當於機器的冗餘能力,如果超過越多,那麼意味著在極端天氣情況下(夏天特別熱>40度,冬天特別冷<0度)製冷和制熱的效能就要好上不少。迴圈風量反映的是內機送風和熱交換的能力,這個數值越大,也能更快地達到目標溫度,就拿同樣額定製冷能力(e.g. 5100W)的掛機和櫃機為例,一般櫃機的迴圈風量都會比掛機更大,所以如果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像客廳這樣的大面積開放式空間,櫃機仍是更好的選擇。而且目前有不少機型也附加了一些過濾除菌甚至是降低PM2.5的功能,而這樣的功能有效與否,或者說是比起專門的空氣清淨機如何,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透過迴圈風量進行判斷。
1Hz或者一度電這樣的技術值的多付錢嗎:不值得,如果光是標榜所謂的1Hz、一度電或者類似技術,但是APF值仍然處於2級或3級的產品,那麼只能說明這樣的技術是雞肋或事商家整出的噱頭。如果一個商家宣傳的技術的先進性根本沒有辦法透過行業標準的測試方法得到體現,那麼只能說這個技術是無用的垃圾和堆料,就像一個連1+1等於幾都不能確定的人說他已經在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上大有造詣,你們覺得可信嗎?所以在這裡提醒大家,商家的技術一定會在APF值及相關行業標準的測試結果中得以反映,把錢花到這樣的刀刃上,而不是所謂的愛國技術的信仰上。
選購空調必看的資訊總結
總結一下,其實普通消費者選購空調時候,最簡單的直接的方法除去外觀和品牌的選擇外,只需要關注能效標識和產品銘牌或品牌官網上的技術引數詳情,而不用去糾結外殼裡面到底用了什麼電機,什麼壓縮機,熱管的材質,因為一切的堆料都會在APF值、額定製冷(制熱)能力、最大製冷(制熱)能力、迴圈風量上有所體現。空調是一個系統,而這個系統的好壞結果不僅依賴於零件的選材,更在於整體的配合,所以不要糾結於過多細節(對於一個價位檔次的產品,廠家會在開啟一扇窗的同時關上一扇門,價效比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無良導購吹出來的),直接看最後的結果。
前面說到了看引數,那麼知道了如何看引數,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我們的空調呢呢?
要不要上中央空調
現在很多家庭裝修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上中央空調,很大程度上也即是所謂的一拖多空調。我個人並不推薦,特別是目前很多公寓的使用者。一拖多的優點在我看來就一個:節省室外機安裝位置一個優點;但缺點卻很多:1、購買安裝費用高;2、系統冗餘度太低,如果發生故障,解決起來那不是十分麻煩,那是萬分麻煩;3、不省電,可能很多使用者本來是衝著省電去的,特別是一託多標稱的IPLV(類似分體空調的APF值)還特別高,但是實際使用中,你會發現普通公寓往往只需要1-2臺室內機開啟,但此時,外機的能耗相比獨立的分體機還是要高上不少,特別對那種無法達到室內機全部或大部分執行的使用者;4、很多家庭期望安裝的風管機其實相對傳統的掛機和櫃機在送風角度和送風距離上都有限,實現遠距離送風必須加大迴圈風量,噪音會大幅上升;5、清潔問題,特別是風管機,清潔問題是超出一般家用空呼叫戶的想象;6、在國內家用中央空調的施工市場上,具有專業暖通安裝經驗和敬業態度的施工隊伍很少,而這樣情況下安裝會有很大隱患。
當然更多已經打定主意要上中央空調的使用者們可以參看一些相關的技術帖,或者是諮詢相關已有使用經驗的使用者,當然要是有必要的話(這個Flag不要立太早),我可以分享一些偏商用中央空調的皮毛知識,雖不一樣,但其中的一些問題可能有共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何確定相關引數
選購空調時,預算之內,我們首先應該確定的是我們需要的額定製冷(制熱)量,而不是空調匹數。
▲計算面積時考慮的要全面,每平米的製冷量按照200W的基準計算較為合適。
關於如何確定所需製冷量呢?說容易也挺難,說複雜也簡單。影響房間所需製冷量的因素挺多,牆體的隔熱效能、氣候、朝向(e.g. 是否西曬等),甚至人數、室內家電執行情況不同,都會影響最終結果;所需製冷量與房屋面積的關係並沒有統一規範,但大致在每平方米 100W 到 300W 之間。大家也可以透過美國家電製造商協會(AHAM)的製冷量計算方法,填寫氣候相近的城市、房間面積、牆體、朝向等具體條件,提交後便可得到所需製冷量。當然對於普通使用者啊來說,如果你所在地區氣候炎熱,位於頂層,隔熱性差,屋內人數較多,電器發熱嚴重,窗戶面積大,房間朝西,在計算製冷量時就該選較大值,比方說每平方 250W ,甚至300W。
▲時代進步了,也許我們的選擇方法也該換換了
確定完所需的製冷量後,我們再來選擇型號,這裡叉出去說一說為什麼不採用傳統的面積-匹數搭配的關係。因為匹數這個概念實際指的是空調的輸入功率,1匹等於735W。以前空調的EER各個產品之間差距不大,同樣的輸入功率下,製冷能力也相差無幾,匹數可以直接和製冷量做線性推斷。但是現行產品能效比差距越來越大,如果還用匹數來選擇的話很可能會造成小馬拉大車的情況,或者費力不討好。所以,選擇型號時直接看製冷量,例如KFR-36GW/BpVK1這個型號中的『36』,就表示額定製冷量為3600W。
確定完了所需的製冷量及型號後,我們會得到一系列產品,這些產品選擇之後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首先,如果你不是處於極寒或者極冷地區,那麼根據APF值做選擇,用預算做限制,選出那些標稱APF值高的,在此基礎上,再選擇最大製冷(制熱)量高的產品。假如你處於極寒或者極冷地區,那麼最大製冷(制熱)量將是你的首選指標。除此之外,像一些附加的淨化功能,看看迴圈風量就好了。
品牌差異
對於品牌,我認為某些分線方法其實是合適的,因為這反映了市場需求和品牌本身產品線的定位:
國內品牌:
一線:格力,美的,海爾(雖然沒好感,產品的穩定性太差,兩臺同批次購買的相同機型,一臺已經用了6年多,一臺1年時候就問題不斷),這些品牌產品有一定的產品溢價,但高階產線也算物有所值,不要相信它們的三級能耗產品更穩定這麼一回事了,故障率基本一致。
二線:海信,奧克斯,志高,品牌溢價低,經常又一些效果不錯的神機,這三家都有點像空調界的神舟,買空調也可以上船。
三線:揚子,TCL,長虹,格蘭仕及其他國內品牌貼牌機,滿足能吹的要求,其他的空調舒適靜音性免談,實現空調從無到有這一重要跨越,適合使用率不高,不想花錢,但又不能沒有的使用者。
國外品牌(比國內一線品牌更高的產品溢價,只建議一、二級能效的中高階產品):
提示:國外品牌保修一般都較國內品牌(整機六年)短,如有必要可以購買相關延保產品
一線:三菱電機、松下、大金,高階及進口機型重點關注,製冷(制熱)冗餘大,溫控確實牛,室內機靜音出色,相關售後也算規範完備。
二線:三菱重工、日立、富士通,相比一線進口品牌,在終端網點和售後的便利性上有所不足,適合撿漏。
三線:惠而浦、伊萊克斯等小眾歐洲品牌,國內渠道產品基本是貼牌代工,也沒有很突出的產品,不值得信仰。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最大程度上保證自身的權益呢?
首先是要對安裝人員有一個同理心,一線的安裝人員真的很不容易,工作算是很累但收入又低,所以多理解他們的難處。為他們準備茶水,香菸有時候真的能讓你的安裝過程順利很多,客氣地提出要求,在一些原材料購買上作出適當的讓步。
除此之外,在安裝時確保以下幾步:
1、在安裝前,確認安裝人員資質,詢問是否抽真空(無論新舊冷媒),搞清原材料額外收費的標準;
2、在安裝中,留意是否有檢查內外機支架承重、冷媒洩露、漏水、排空(或抽真空)等步驟;
3、安裝後,透過5-10分鐘的測試,檢查安裝效果,包括內外機振動情況,製冷情況,排水情況等。
關於冷媒排空(抽真空)這一既定程式,其實如果按照《GB 17790-2008 家用和類似用途空調器安裝規範》標準要求,舊冷媒R22(一般定頻機使用)可採用內氣排空法,但也建議先抽真空,而新冷媒R410A(變頻機普遍採用)必須用真空泵抽真空,且要求此外真空壓力達 30Pa 以下( 觀察真空表達到 0.1MPa)為止,這一點上真空度更為重要,而不僅是抽真空的時間。
關於空調的選購就說到這裡,主要介紹的是分體式空調選購的要領,選購分體式空調對於普通消費者其實很簡單,透過對能耗標識和官網技術引數的基本瞭解,根據房間所需製冷量,以APF為導向,再加上預算限制,你就能選出合適的空調了。不要再堆料細節上糾結太多,因為所有的真正有用的努力最終都會反映在APF、額定製冷(制熱)能力、最大製冷(制熱)能力、迴圈風量這幾個關鍵引數上,想透過看有沒有銅管,有沒有電子膨脹閥來撿漏,獲得高性價比的產品,可能會讓你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想撿漏,多去品牌的專賣店看看,可能由於配額制的關係,一些高階機型會成為經銷商燙手的山芋(吾之蜜糖,他之砒霜),你有機會以神價格入手一些高價神機。
引數的解毒與解讀
▲一個空調背後的門道真不少,光看這些名詞就得迷糊
說到選購空調,很多大神都會提到壓縮機、變頻、電機、用料、銅管、電子膨脹閥……這麼多的名詞,各路攻略都有提及,像什麼銅比鋁好,電子膨脹閥比毛細管強,變頻比定速牛,30kg以上的外機才是用料足,各種終極指南,看完之後,彷彿一臺符合我們需求的完美型號就要呼之欲出。但是對於小白,或者是一個只想安安靜靜買一臺空調的普通消費者,空調不是買來拆的啊,不拆怎麼判斷用料牛不牛逼,所以看了這麼多,依然不知道買。就拿京東空調品類目前銷量最高的AUX掛機為例,作為一款冷暖定頻機器,能耗3級, 廠家的標稱使用了品牌壓縮機,全銅管,看引數似乎不錯啊,還這麼便宜,那為什麼要加錢買其他的呢?
同樣價格下,AUX用料不比其他中中國產差,但是可能是線下經銷商利潤率太低,我所在的城市都已經基本絕跡,看大神們的眾測報告,發現前段時間眾測的傾城系列就算是一款價效比較高的機型。
那些比較貴的空調到底好在哪?空調引數這麼多,廠家主打的概念層出不窮,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應該怎麼看引數呢?獲取引數的渠道是廠家的廣告,還是哪裡呢?對此,我認為有兩個重要的資訊來源,一個是能效標識,二是廠家官網的技術引數欄。為什麼要看這兩個,因為相比一些近乎“玄學”的選擇標準,這是最為可信和科學的指標。何以見的呢?我有以下材料作為佐證:
▲這份江蘇省消協在2015年度報告顯示,所有被檢產品都能達到標稱指標,所以對於產品的能效標識和產品銘牌上的技術引數,完全是可以信賴的
下面我將就如何解讀技術引數進行分析,分別將將如何看懂能效標識、產品銘牌,及如何透過這兩個重要資訊源推測出那些我們不拆空調沒法看到的用料和核心技術。
能效標識
如果你有過購買國行家電的經歷,那你一定對能效標識不陌生,購買空調時,大家也能看到這樣的能耗標識,但要注意的是對於定頻和變頻空調來說,能耗等級的計算標準完全不一樣,大家也千萬不要直接比較不同型別產品的能耗等級來判斷空調的製冷、制熱能力,以及節能情況。
▲能耗標識都是3,所以以為兩個產品差不多?Too Naive
對於定頻空調,中國採用的定級標準是《GB 12021.3-2010 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而對於變頻空調,標準則變成了《GB 21455-2013 轉速可控型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這兩個標準到底有何不同,我們又能從簡單的標識上得到什麼樣的資訊呢?聽我慢慢分解。
定頻空調的能效等級由能效比EER決定,『 能效比EER = 製冷量/製冷功率 』,換句話說,定頻空調的能效等級反映的是製冷效率,與制熱效率無關,而透過公式,我們能夠很清楚地知道越大的能效比值表示更好的製冷效能。如果你選購空調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夏天的製冷使用,那麼只考慮製冷效率就足夠了,也就是你只需要看能效比就行,但如果你是秦嶺以南的消費者,空調很大程度上還要兼顧冬天制熱需求,這時候光看能效比EER是不夠的。
▲能耗標識為3級,但是開啟電輔熱後的理論制熱效率卻要低於2.3
相對於製冷效率,定頻空調的制熱效率怎麼體現呢?這時候,你需要參看空調的技術引數或名牌,制熱效率一般被稱為效能係數COP,『 效能係數 = 制熱量/制熱功率 』。當前很多國內品牌的空調製熱時採用熱泵結合電輔熱的方式,電輔熱其實就是用熱電阻加熱,理論上限也就是100%了,效率上遠低於熱泵,那為什麼空調廠家還要加入這一費力又不討好的制熱方式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這些空調的熱泵本身無法在低溫下達到標稱的制熱量。
▲低價的中中國產貨低溫制熱都很著急
變頻空調的能效等級是由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相比定頻空調簡單計算製冷效率的演算法,它把製冷能力和制熱能力綜合起來計算,對空調效能的評估更加全面。
總的來說,透過對能效標識及其計算方法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1、定頻空調和變頻空調的能效定級方法不一樣,光看等級,兩者沒有可比性。2、定頻空調的能效等級和能效比只反映製冷效率,無法體現制熱效率。3、變頻空調的能效等級和全年能源消耗效率綜合反映空調製冷和制熱效率。4、若要對比制熱和製冷能力,我們應當透過銘牌和引數表自行計算製冷和制熱效率,如果電輔制熱量在總制熱量的比例中越高,制熱效率就越低,冬季使用空調就越耗電。
產品銘牌
▲松下的怡爵,Made in Japan,品質的保證
相比於其他家電,空調的銘牌上可以說是提供了足夠多的資訊。以上圖中的松下怡爵為例,內機的銘牌上清楚地標明瞭製冷制熱能力,製冷制熱時的噪聲水平,迴圈風量,EER和APF指標,製冷劑類別等,可以說透過這樣的幾個關鍵性指標,我們基本就能夠了解空調的基本硬體基礎了。
如果不是在實體店購買的話,我們還可以透過品牌的官網瞭解到具體型號的具體引數,透過這些資訊的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根據以下的原則來對空調的幾大部件做一個基本的判斷。
引數解讀 & 噱頭解毒
變頻與定頻到底孰優孰劣:變頻最大優勢是溫度調節的精確性,而副產品才是節能降耗。變頻能達到的控溫視窗遠小於定頻機,但是並不等於任何變頻都強於定頻機,因為控溫不僅取決於電機控制方式本身,也取決於控制電路的反饋特性,變頻器的特性等。
▲僅以PAM和PWM這兩種典型的變頻器為例,學過電機與拖動相關課程的值友覺得熟悉嗎
什麼變頻才是好的變頻:APF值越高越好。作為小白不要去糾結全直流與否,直接看結果。還以上圖為例,APF越高的空調,在製冷(制熱)過程中,超調量更小,達到舒適的同時,壓縮機工作負載也更小。APF值越高代表空調在控溫過程中所做的無用功越少,即溫度的在設定值附近波動的範圍越小,這樣的空調在使用過程中,帶給人體的感覺也更為舒適,同樣的製冷能力下,選擇APF值更高的。
APF值相同的空調製冷和制熱能力有沒有差異:如果額定製冷(制熱)量相同,且APF值相當的情況下,基本可以斷定在額定工況下空調的效能差異不大,但極寒和極熱情況下的極限效能仍有待考察,如果空調僅僅為了滿足夏天的使用需求的話,看到這裡就可以了,此時選購的時候就可以比較諸如外觀,除菌過濾功能,品牌附加值及售後保修年限等附屬條件。
除去APF值選購空調還需要注意哪些點:個人認為除去APF值之外還有兩個很值得關注的引數,最大製冷(制熱)能力,迴圈風量。最大製冷(制熱)能力實際上會超過本身的額定製冷量,相當於機器的冗餘能力,如果超過越多,那麼意味著在極端天氣情況下(夏天特別熱>40度,冬天特別冷<0度)製冷和制熱的效能就要好上不少。迴圈風量反映的是內機送風和熱交換的能力,這個數值越大,也能更快地達到目標溫度,就拿同樣額定製冷能力(e.g. 5100W)的掛機和櫃機為例,一般櫃機的迴圈風量都會比掛機更大,所以如果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像客廳這樣的大面積開放式空間,櫃機仍是更好的選擇。而且目前有不少機型也附加了一些過濾除菌甚至是降低PM2.5的功能,而這樣的功能有效與否,或者說是比起專門的空氣清淨機如何,很大程度上也可以透過迴圈風量進行判斷。
1Hz或者一度電這樣的技術值的多付錢嗎:不值得,如果光是標榜所謂的1Hz、一度電或者類似技術,但是APF值仍然處於2級或3級的產品,那麼只能說明這樣的技術是雞肋或事商家整出的噱頭。如果一個商家宣傳的技術的先進性根本沒有辦法透過行業標準的測試方法得到體現,那麼只能說這個技術是無用的垃圾和堆料,就像一個連1+1等於幾都不能確定的人說他已經在費馬大定理的證明上大有造詣,你們覺得可信嗎?所以在這裡提醒大家,商家的技術一定會在APF值及相關行業標準的測試結果中得以反映,把錢花到這樣的刀刃上,而不是所謂的愛國技術的信仰上。
選購空調必看的資訊總結
總結一下,其實普通消費者選購空調時候,最簡單的直接的方法除去外觀和品牌的選擇外,只需要關注能效標識和產品銘牌或品牌官網上的技術引數詳情,而不用去糾結外殼裡面到底用了什麼電機,什麼壓縮機,熱管的材質,因為一切的堆料都會在APF值、額定製冷(制熱)能力、最大製冷(制熱)能力、迴圈風量上有所體現。空調是一個系統,而這個系統的好壞結果不僅依賴於零件的選材,更在於整體的配合,所以不要糾結於過多細節(對於一個價位檔次的產品,廠家會在開啟一扇窗的同時關上一扇門,價效比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無良導購吹出來的),直接看最後的結果。
迴歸需求談引數前面說到了看引數,那麼知道了如何看引數,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如何選擇適合我們的空調呢呢?
要不要上中央空調
現在很多家庭裝修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上中央空調,很大程度上也即是所謂的一拖多空調。我個人並不推薦,特別是目前很多公寓的使用者。一拖多的優點在我看來就一個:節省室外機安裝位置一個優點;但缺點卻很多:1、購買安裝費用高;2、系統冗餘度太低,如果發生故障,解決起來那不是十分麻煩,那是萬分麻煩;3、不省電,可能很多使用者本來是衝著省電去的,特別是一託多標稱的IPLV(類似分體空調的APF值)還特別高,但是實際使用中,你會發現普通公寓往往只需要1-2臺室內機開啟,但此時,外機的能耗相比獨立的分體機還是要高上不少,特別對那種無法達到室內機全部或大部分執行的使用者;4、很多家庭期望安裝的風管機其實相對傳統的掛機和櫃機在送風角度和送風距離上都有限,實現遠距離送風必須加大迴圈風量,噪音會大幅上升;5、清潔問題,特別是風管機,清潔問題是超出一般家用空呼叫戶的想象;6、在國內家用中央空調的施工市場上,具有專業暖通安裝經驗和敬業態度的施工隊伍很少,而這樣情況下安裝會有很大隱患。
當然更多已經打定主意要上中央空調的使用者們可以參看一些相關的技術帖,或者是諮詢相關已有使用經驗的使用者,當然要是有必要的話(這個Flag不要立太早),我可以分享一些偏商用中央空調的皮毛知識,雖不一樣,但其中的一些問題可能有共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何確定相關引數
選購空調時,預算之內,我們首先應該確定的是我們需要的額定製冷(制熱)量,而不是空調匹數。
▲計算面積時考慮的要全面,每平米的製冷量按照200W的基準計算較為合適。
關於如何確定所需製冷量呢?說容易也挺難,說複雜也簡單。影響房間所需製冷量的因素挺多,牆體的隔熱效能、氣候、朝向(e.g. 是否西曬等),甚至人數、室內家電執行情況不同,都會影響最終結果;所需製冷量與房屋面積的關係並沒有統一規範,但大致在每平方米 100W 到 300W 之間。大家也可以透過美國家電製造商協會(AHAM)的製冷量計算方法,填寫氣候相近的城市、房間面積、牆體、朝向等具體條件,提交後便可得到所需製冷量。當然對於普通使用者啊來說,如果你所在地區氣候炎熱,位於頂層,隔熱性差,屋內人數較多,電器發熱嚴重,窗戶面積大,房間朝西,在計算製冷量時就該選較大值,比方說每平方 250W ,甚至300W。
▲時代進步了,也許我們的選擇方法也該換換了
確定完所需的製冷量後,我們再來選擇型號,這裡叉出去說一說為什麼不採用傳統的面積-匹數搭配的關係。因為匹數這個概念實際指的是空調的輸入功率,1匹等於735W。以前空調的EER各個產品之間差距不大,同樣的輸入功率下,製冷能力也相差無幾,匹數可以直接和製冷量做線性推斷。但是現行產品能效比差距越來越大,如果還用匹數來選擇的話很可能會造成小馬拉大車的情況,或者費力不討好。所以,選擇型號時直接看製冷量,例如KFR-36GW/BpVK1這個型號中的『36』,就表示額定製冷量為3600W。
確定完了所需的製冷量及型號後,我們會得到一系列產品,這些產品選擇之後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首先,如果你不是處於極寒或者極冷地區,那麼根據APF值做選擇,用預算做限制,選出那些標稱APF值高的,在此基礎上,再選擇最大製冷(制熱)量高的產品。假如你處於極寒或者極冷地區,那麼最大製冷(制熱)量將是你的首選指標。除此之外,像一些附加的淨化功能,看看迴圈風量就好了。
品牌差異
對於品牌,我認為某些分線方法其實是合適的,因為這反映了市場需求和品牌本身產品線的定位:
國內品牌:
一線:格力,美的,海爾(雖然沒好感,產品的穩定性太差,兩臺同批次購買的相同機型,一臺已經用了6年多,一臺1年時候就問題不斷),這些品牌產品有一定的產品溢價,但高階產線也算物有所值,不要相信它們的三級能耗產品更穩定這麼一回事了,故障率基本一致。
二線:海信,奧克斯,志高,品牌溢價低,經常又一些效果不錯的神機,這三家都有點像空調界的神舟,買空調也可以上船。
三線:揚子,TCL,長虹,格蘭仕及其他國內品牌貼牌機,滿足能吹的要求,其他的空調舒適靜音性免談,實現空調從無到有這一重要跨越,適合使用率不高,不想花錢,但又不能沒有的使用者。
國外品牌(比國內一線品牌更高的產品溢價,只建議一、二級能效的中高階產品):
提示:國外品牌保修一般都較國內品牌(整機六年)短,如有必要可以購買相關延保產品
一線:三菱電機、松下、大金,高階及進口機型重點關注,製冷(制熱)冗餘大,溫控確實牛,室內機靜音出色,相關售後也算規範完備。
二線:三菱重工、日立、富士通,相比一線進口品牌,在終端網點和售後的便利性上有所不足,適合撿漏。
三線:惠而浦、伊萊克斯等小眾歐洲品牌,國內渠道產品基本是貼牌代工,也沒有很突出的產品,不值得信仰。
空調的安裝與除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我們應該如何最大程度上保證自身的權益呢?
首先是要對安裝人員有一個同理心,一線的安裝人員真的很不容易,工作算是很累但收入又低,所以多理解他們的難處。為他們準備茶水,香菸有時候真的能讓你的安裝過程順利很多,客氣地提出要求,在一些原材料購買上作出適當的讓步。
除此之外,在安裝時確保以下幾步:
1、在安裝前,確認安裝人員資質,詢問是否抽真空(無論新舊冷媒),搞清原材料額外收費的標準;
2、在安裝中,留意是否有檢查內外機支架承重、冷媒洩露、漏水、排空(或抽真空)等步驟;
3、安裝後,透過5-10分鐘的測試,檢查安裝效果,包括內外機振動情況,製冷情況,排水情況等。
關於冷媒排空(抽真空)這一既定程式,其實如果按照《GB 17790-2008 家用和類似用途空調器安裝規範》標準要求,舊冷媒R22(一般定頻機使用)可採用內氣排空法,但也建議先抽真空,而新冷媒R410A(變頻機普遍採用)必須用真空泵抽真空,且要求此外真空壓力達 30Pa 以下( 觀察真空表達到 0.1MPa)為止,這一點上真空度更為重要,而不僅是抽真空的時間。
總結關於空調的選購就說到這裡,主要介紹的是分體式空調選購的要領,選購分體式空調對於普通消費者其實很簡單,透過對能耗標識和官網技術引數的基本瞭解,根據房間所需製冷量,以APF為導向,再加上預算限制,你就能選出合適的空調了。不要再堆料細節上糾結太多,因為所有的真正有用的努力最終都會反映在APF、額定製冷(制熱)能力、最大製冷(制熱)能力、迴圈風量這幾個關鍵引數上,想透過看有沒有銅管,有沒有電子膨脹閥來撿漏,獲得高性價比的產品,可能會讓你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想撿漏,多去品牌的專賣店看看,可能由於配額制的關係,一些高階機型會成為經銷商燙手的山芋(吾之蜜糖,他之砒霜),你有機會以神價格入手一些高價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