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深處數學老師
-
2 # 夜幕下靈魂港灣
咋沒頭沒尾的?
你想讓孩子幹啥了他軟硬不吃?
讓他吃飯打也不吃,說好話也不吃嗎?
還是啥問題?
既然沒有詳細資訊那就籠統著答吧
講道理,凡事都講一個理字。
18歲已經有了身份證,已經是法律上的成年人。不在是你想讓他幹嘛他就幹嘛的人了。如果你想管他一輩子那他一輩子也就廢了。
現在的孩子不是咱小時候要比我們聰明的多,我們的人生經驗只能給孩子一個參考。
在一件事情上給他不同的建議要說明為什麼,你這樣建議的好處是什麼,有什麼道理。 他不聽那好讓他說他的想法,和他的預期。你分析他的想法優缺點,和達到他的預期的可能性。 給他把可能隱藏的風險,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指出來。 然後明明白白的兩條路擺在他年前讓他自己選。你做的就是給他指明道路。具體他想走那一條那真不是你能管的事情了。
說白了
打,再過兩年你不見得打得過他。
罵,加上網路用詞如果他還嘴能罵的你腦梗
他為啥要聽你的?你得給他一個聽你話的理由。這個理由得是他認同的。你不能說我是他老子他就得聽我的。你這樣做他就軟硬不吃了。你沒轍。
18歲了,他是你的孩子也有資格做你的朋友了。不要一副在家裡老子天下第一的調調。
授人與漁的道理還不明白嗎? 你要交給孩子的是如何去思考,培養他的性格。而不是養一個傀儡,操縱他的一切,到時候反而說他幹啥啥不行。
真正的“軟”是軟到孩子的心裡,讓孩子覺得得到了所需要的,改變是聰明而值得的;而真正的“硬”也是硬到孩子的心裡,讓孩子覺得不改變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改變。而對孩子的“軟”和“硬”很可能因為流於表面而變得無效。 再拿“硬”的來說,“硬”的根本性就在於“明確、嚴格與一致性”。所謂“明確”,就是對哪些行為合理或者哪些行為不合理,有明確的規定;“嚴格”,就是對違反基本規則的行為堅決地予以指正;“一致性”就是隻要出現某種不合理的行為,都會得到同樣的迴應或處置。
對於孩子而言,既要講“軟”道理,也要用“硬”規則,二者如果能巧妙結合,效果當然會好;但如果二者配合不當,就會造成孩子這樣的感覺“大人一會軟、一會硬”的混亂感覺。之所以會出現混亂,往往是因為大人的情緒化,大人缺乏內在的一致性:當心情好的時候,對孩子的不合理行為常常“寬大處理”,說幾句就好了;而心情煩躁的時候,對孩子同樣的不合理行為則會“狂風暴雨”一通,美其名曰“不打不成材”。原本不管是“軟”還是“硬”,都是為了讓孩子懂得行為規則,理解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係,學會自我控制;但這樣的“軟硬兼施”,只會讓孩子覺得行為結果取決於大人的情緒,與自己怎麼做無直接關係。說到底,這還是一個“一致性”的問題,不僅“硬”要強調一致性,“軟硬兼施”也要講究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