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事之始

    歷朝歷代都一樣,只要是老皇帝死後,兒子沒有繼位,那作為前日的皇后,後日的太后,其下場就沒有幾個好的,最好的也不過是錦衣玉食終老而已。

    宋太宗的繼位,直到今天也仍是個迷!雖然史書中有著“金匱之盟”等說法,但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礙於淫威,所以大家對其中的疑惑之處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

    “宋皇后見晉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宋皇后的表現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在宋皇后的思維裡面根本沒有所謂的“金匱之盟”這個概念,如果真有其事,宋皇后根本不應該有這種反應。好在宋皇后反應比較快,馬上示弱,不然,恐怕宋皇后就要給趙匡胤殉葬了。

    宋皇后死後,趙光義不僅自己不肯給宋皇后成服(戴孝),甚至連大臣們也不準去參加葬禮,完全沒有給予宋皇后這位前朝皇后應有的禮儀。宋皇后死後也沒有和趙匡胤合葬,僅是臨時殯在普濟寺。舉凡種種,只說明瞭一個問題,那就是趙光義對這個寡嫂懷有深深的恨意和戒心。這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當年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確實值得質疑。

    趙光義如何對待趙匡胤的兒子

    趙光義即位之初,封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為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趙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興元尹。

    也就是在此次戰役中,因為宋軍中出現了“營嘯”事件,趙光義嚇得躲了起來,眾將都尋找不到趙光義的下落。為了安撫軍心,有些將領想要擁立趙德昭為帝。可隨著趙光義的及時出現,擁立趙德昭事件就不了了之。

    擁立趙德昭是在趙光義失蹤時眾將做出的正常反應,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但卻使得趙光義非常不滿。但畢竟趙光義有錯在先,他雖然不滿,但也沒有表露出來。可是,隨後發生的一件事,使得趙光義終於爆發了。

    四年,從徵幽州。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及歸,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賞。德昭以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聞驚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邪!”

    趙光義說的“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就是誅心之語!如果不是在內心深處對趙德昭懷有深深的戒心,他是不會脫口而出這種話的。趙德昭雖然是趙匡胤的兒子,也封為王爵,但按照封建禮制,他與趙光義之間是一種君臣關係,作為君主的趙光義說出這種話,那就意味著趙光義已經懷疑趙德昭要造反!

    面對這種指責,趙德昭除了自殺,再無其他活路!趙德昭就是被趙光義逼死的!

    總結

    如果歷史上真有“金匱之盟”這件事,那趙光義的繼位就具有不可置疑的法理性,趙光義根本不需要對宋皇后和趙德昭和趙德芳母子懷有這樣高的戒心。但根據趙光義對趙匡胤遺孀和兒子們的處理手段,我們有理由相信,趙光義的繼位絕對不是史書中描述的那樣簡單,而是充滿了不為人知的陰謀!

  • 2 # 端木建

    趙光義繼位後,雖然一度對趙德昭與趙德芳非常好,

    但趙匡胤的這兩個皇子,一個被逼地自殺,一個二十多歲就病逝,可見趙光義對待侄子們不見得有多麼優待。

    而趙匡胤的遺孀宋皇后,雖然她活到44歲才去世,不過她在後宮中也都沒有開國帝王之後的待遇,最後在後宮中孤獨離世。

    皇子之死說起趙光義的繼位,這是歷史上一個解不開的謎團。不管是金匱之盟中杜太后所說兄終弟及的故事,還是現實中趙匡胤的確任命過趙光義為開封府尹,也就是北宋只有儲君才能擔任的職位,但從趙匡胤後期頻頻提拔兒子趙德昭,讓趙德昭代替自己出席帝王主持的活動中,可以看出趙匡胤沒有鐵了心要傳位給弟弟趙光義。

    不過最後趙光義帶著燭影斧聲,殺害趙匡胤的嫌疑,最終登上了帝位。趙光義剛坐上帝王之位的時候,對趙德昭與趙德芳也還算不錯,不僅保留了他們的皇子身份,而且還任命趙德昭為京兆尹,等於在培養他做儲君。原本一切看著都挺不錯,不出意外,趙光義去世之後,趙德昭就是北宋的下一任帝王。

    但在趙光義北伐的路上,因為一時戰役失利,趙光義與大部隊走散,結果趙德昭被眾人擁護成為主帥。第二天趙光義就回到大軍,一看趙德昭越俎代庖,心中就非常不滿。後來大軍凱旋而歸,趙光義不滿眾將擁護趙德昭,就沒有論功封賞,趙德昭又為眾人請封,趙光義氣憤不已,就訓斥了他。

    趙德昭是又氣又怕,回到家中就自殺了。趙德昭死後,趙德芳就如履薄冰。原本趙匡胤皇子的身份就讓他在叔叔趙光義眼中比較有威脅,再加上兄長趙德昭死得冤枉,趙德芳整日提心吊膽,就怕哪個不留意,惹上殺身之禍。

    可以想象趙德芳每日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下,不抑鬱寡歡才怪,時間久了,他就病倒了,最後一命嗚呼,死的時候才23歲。等於說趙光義登基後,對趙匡胤的皇子們,是表面看著還不錯,可實際上沒少在精神上虐待他們,最後一個被逼死,一個被嚇死了。

    宋皇后趙匡胤一生有三位皇后,賀氏在趙匡胤登基前就去世了,王氏也只做了幾年皇后就離世,只有宋皇后是陪伴趙匡胤走完餘生的女人。

    別看宋皇后比趙匡胤小二十多歲,可宋皇后非常得趙匡胤的歡心,他們帝后感情很好。當趙匡胤突然離世之時,宋皇后是有讓人去接皇子趙德芳進宮繼位的。

    可惜趙光義捷足先登,早一步進宮,最後順利繼位。宋皇后一看大勢已去,就只能對趙光義說,以後她們母子就仰仗皇叔了。其實如果當時宋皇后執意要扶持皇子繼位,那麼趙光義未必能輕鬆坐上帝位。因為宋皇后的妥協,最終才有了趙光義順利登基,按理說趙光義應該要善待宋皇后。

    可事實上,趙光義登基之後,就讓宋皇后兩次遷宮。先是讓她遷到西宮,然後又讓她遷到東宮,讓她毫無後宮太后的威嚴,主要就是讓她遠離後宮的政治權力中心。

    宋皇后幾乎就常年在這些冷宮中度日,直到宋皇后去世,趙光義也沒有按照一國太后的禮儀安葬她,甚至一度不允許她的排位進入太廟。

  • 3 # 人生如夢zhw

    1.趙光義奪權後,他先後逼死了趙匡胤得長子德昭和德芳以及他的親弟弟趙廷美,趙光義為了自己皇位合法,還拿出他老媽杜太后說事,編出了 杜太后讓趙匡胤先傳位趙光義,趙光義在傳位於趙廷美,趙廷美在把皇位傳於太祖長子德昭的鬼話。

    2.趙光義在太平興國年間進行了收復燕雲的戰役,最後慘敗,自己差點命喪幽州城下,把北宋的精銳部隊全部敗光,在他生死未卜期間,忠臣擁立太祖的兒子德昭即位,趙匡義回到開封后便興師問罪,逼得趙德昭回府自殺,他還假惺惺的抱住德昭的屍體大哭“痴兒,何至於此”,

    3.不到一年時間,德芳也不明原因死去,這實在讓人生疑,早在南宋期間和遼史中記載趙匡義弒兄奪位,可見這件事百分之九十是真的,依據他後來逼殺他的兩個侄子和親弟弟

  • 4 # 以夢化馬

    開寶皇后宋氏去世,當時的皇帝已經是趙光義了。但是趙光義不但不為自己的皇嫂成服,而且不按照當時的禮制治喪,還不要求大臣來弔唁!而對於趙匡胤的幾個兒子,也是自己的侄子,趙光義也是防備有加。趙匡胤就四個兒子,長子和三子早逝,次子是趙德昭。按照當時趙光義繼位的時候“金匱之盟”的說法,趙德昭是最有資格繼承趙光義的皇位的。但是趙光義對這個侄子一直非常排斥,不給好臉色看,而且經常故意找藉口刁難他!

  • 5 # 狄飛驚

    趙匡胤駕崩當晚,宋皇后是最早得到訊息的人,她命令宦官首領王繼恩去宣趙德芳進宮,這個舉動十分奇怪。

    這個時候召皇子進宮必定是繼承皇位。如果趙匡胤有遺囑,肯定不會跨過趙德昭,傳位給趙德芳。如果趙匡胤沒有遺囑,按照傳嫡傳長的規則,也應該召趙德昭進宮繼承皇位才對。

    宋皇后和趙德芳關係比較親密,不排除她想借此機會讓趙德芳捷足先登的可能,但王繼恩是個政治老手,他出宮之後直接跑到晉王府叫來了趙光義。宋皇后一看,立刻明白了一切,只好口稱“官家”,承認了趙光義的皇帝身份。

    沒想到趙德昭心理素質差了點,以為皇帝是要向他問罪,竟然跑回家就自殺了。趙光義聽聞此事又驚又悔,跑去抱著趙德昭的屍體,大哭著說:“你這個傻孩子,何必要這樣呢?”下詔追贈趙德昭為中書令,追封為魏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幸福是不在乎外在的物質,擁有多少財福,對生活的一種感悟,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