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言職君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道出了無數異鄉打工人的心聲,每逢春運期間,大大小小的汽車站和火車站都擠滿了人,有時候還會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這種熱鬧的返鄉潮往往會持續半個月之久,而近幾年這種情況逐漸得到緩解,春運的壓力比以前小了很多,歸根結底,這其實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結果。

    記憶中的春運

    我父親在1995年開始外出打工,至今已有20多年,這些年去過很多一線和二線城市,小時候我每年就只能見到他兩段時間,一個是每年暑假我媽會帶我去他打工的地方待一個月,另一個就是過年的時候他會回來待半個月。

    每到快過年的時候,只要我爸打電話回來,我就會問他什麼時候回來,既是因為太久不見很想念,也是因為他回來了會給我帶禮物。

    我爸總是猶豫的回答我:還不確定,就看這幾天能買到哪天的票了。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父親的無奈,不知道他懷著焦急的心情,一次又一次去火車站買票,排了半天的隊有時候還買不到票,或者遇到黃牛,加價才能買到一張回來的站票,我也不知道父親拎著幾大包東西,擠上擁擠的火車,一路站十幾個小時回來的辛苦。

    再後來長大了,我上大學了,快要放寒假時,就開始為了過年回家買票而著急了,算好了日期,提前一個月還是半個月的就去售票點買票,每逢那個時候,售票點前都排了一兩百人的長隊,有時候一天兩天的排隊都買不到票。

    後來好不容易買到票了,踏上回老家的火車了,心裡就踏實多了,在火車上也看到過很多買站票的人,他們有的自己帶了一個小凳子,坐在過道里,有的直接把自己的行李箱當座椅,還有的人甚至直接睡在別人的座椅下,那大概是實在累極了,我心裡想,父親當年是不是也是這麼度過的呢?

    再後來上班了,離家近了,就不再會為回家買不到票而擔心了,因為後來回家大多是坐汽車,車次多,在相鄰的兩天內總歸能買到合適的票的。

    而現在,父親雖然還在外打工,但我也不擔心他回來過年時間的早晚了,因為他會自己開車回來,也不用買車票了。

    如今的火車站和汽車站雖然在春運時人依然很多,但是像以前那樣一票難求的情況已經好了很多,人們返鄉也不像以前那麼擁擠,雖然熱鬧但卻井然有序,之所以出現現在的情況,其實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結果。

    春運時間跨度大,企事業單位在放假時間上更加寬鬆

    我們說的春運,並不是單單指過年前幾天和過完年的那幾天,而是一個時間段,2021的春運是從1月28日到3月8日,2022年春運從1月17日至2月25日,都是40天。

    而春運期間的主力是在外地打工、經商、上班和求學的人們,為了緩解春運的壓力,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在過年放假的時間上做了調整。

    比如說大學,為了確保學生們能及時回家,有的學校會幫忙買票,有的學校是合理錯開放寒假的時間,儘量讓大學生早點回家,避開過年前的高峰,一般都是離過年還有大半個月的時候就放假的,也就是春運剛開始的時候。

    而企事業單位,以前可能會拖到臘月二十八、二十九的樣子才放假,但現在一些企業也會人性化處理,對於家在外地比較遠的員工,可以用平時的加班來調休,提前幾天就放假回家,或者直接請假也可以,不會硬讓員工留到過年前一兩天才放假。

    像我以前的公司,正常在臘月二十八放假,但是離家遠的員工,一般都提前一週就回去了,領導們不會在這個時候為難你,不給你請假之類的,都很理解大家思家的情緒。

    而在以前,大多數人返鄉還是會集中在過年前一週的,短時間內太多人返鄉,就會造成擁堵,而現在錯開了返鄉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就緩解了這種擁堵。

    經濟發展促進交通發展,返鄉更便捷

    說起交通發展,我的感受很深,因為我之前在軌道交通行業工作了很多年,自己也乘坐過很多次火車,對於中國鐵路的發展感觸很多。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爸在北京打工,那時候為了省錢,都是坐1462次火車,這輛火車從上海始發,終點站是北京,因為價格便宜,很多人都會坐,我也坐過好幾次。

    那時候全程要接近30個小時,現在經過幾次提速後,也要22小時,而且那時候從常州去北京,車次不多,執行時間也長,那真的是叫出遠門。

    而現在呢?從1997年到2007年,全國經歷了六次鐵路大提速,全國鐵路旅客列車旅行速度由1993年的時速48.1公里到2004年的時速65.7公里,2007年京哈、京滬等既有幹線時速200公里,部分有條件區段列車執行速度可達250公里,那時候還是動車的速度。

    再到現在,高鐵進一步普及,很多線段的時速能達到300公里,更快的還有360公里。

    從上海去北京,坐復興號最快的只要4個半小時,當天即可來回,比以前要方便快捷了很多。

    再看看下面這張2021年中國鐵路營業線路圖,鐵路已經普及到越來越多的地方,2020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14.6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3.8萬千米。

    除了火車,汽車也是返鄉的重要途徑,1997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4771km,2020年底,中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16萬km。

    而且汽車相對於火車來說,發車頻次要多一些,更能覆蓋到一些小城市和鄉鎮,也是很多人的選擇之一。

    另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飛機也成為了人們的一個主要選擇之一,20年前坐飛機可能是稀罕事,但是現在坐飛機已經算是平常事了,價格也能被很多人接受。

    最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有了私家車,像我爸,因為在北京工作多年,早在十多年前就買了車,有了自己的車之後,他每次回來就都自己開車,而且一些熟悉的朋友也會一起坐他的車回來,一輛車就可以帶4個人回來。

    像我爸這樣的人也不在少數,透過自己的辛勤努力掙到了錢,買了車,回家就方便多了,他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自駕回家過年。

    總的來說,就是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讓人們春節返鄉可以選擇的交通方式有了更多選擇,而現在的交通也比以前要方便快捷很多,所以人們回家比以前要方便的多,不會形成太大的擁堵,會讓人看起來覺得春運沒有以前人多。

    各個城市的發展,分散了打工人的聚集地

    以前我們老家的人出去打工,大多是去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和各地的省會城市,現在呢,你回去問一下,會分散到全國各地的很多一線和二線,甚至是三線城市。

    這是因為以前部分城市先富起來,當地的用工需求多,能吸納的務工人員也多,後來國內很多城市迎頭趕上,多點開花,各個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也開始逐漸發展建設起來,用工需求也增大了,很多人就轉為去其他城市了。

    甚至在自己的城市也有了很多工作機會,我老家的一些親戚,以前都是外出打工的,現在年齡大了,就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打工了,再遠一點也就是在附近的城市,不會像以前一樣去其他省了。

    1986年的時候,我們只有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而到了2021年,我們已經232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了。

    以前打工人喜歡往沿海城市和一線城市跑,現在東三省和中西部地區也是打工人比較喜歡去的城市。

    因為打工人被分流了,所以春運時期的擁堵就被緩解了,看起來春運的人就沒有以前那麼多了,就像你把水倒在3個杯子裡可以倒滿,倒在10個杯子裡就倒不滿了,看起來每個杯子裡的水少了,但實際上總量並沒有少。

    因為各種原因,不回家過年也逐漸被人們接受

    再說個我自己的經歷吧,我老家在常州,我工作地點在南京,以前剛工作時,每年過年都要回老家,一般是坐大巴,剛上班時也不好意思請假,每次都是等到公司正式放假才回去,一般也就是臘月二十八九的樣子了。

    我們這邊客運還是比較方便的,基本沒有遇到買不到票的情況,但是到了過年前的幾天,票還是比較緊張的,跟平時相比,基本一輛車都能坐滿。

    工作了幾年之後,我在南京買了房,再後來把父母也接過來一起住,後來我們過年就在南京過,不會在年前趕著回老家了,一般都是大年初一再回老家拜年。

    我身邊也有一些跟我類似的同事,因為在異鄉工作,後來就在這邊定居了,過年也就不用急著回老家了,無形中也算減少了一些返鄉的人群數量。

    而且現在通訊也很發達,哪怕你因為其他原因沒有來得及在過年回去,還是可以透過電話和影片給家鄉的親人報個平安拜個年,如果確實有合理的原因,家人們也能理解。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確實是有一部分的人在春節不返鄉了,客觀上減少了返鄉的人數。

    綜上所述

    總的來說,返鄉的人數可能會有些微的減少,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整個春運返鄉潮的規模,現在春運能夠有條不紊且井然有序的進行,得益於國家經濟發展和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選擇更多了,交通也更便捷了,回家的路也更加暢通了。

  • 2 # 冷眼看世界812

    第一~車票難買

    第二~回家不方便,你到了老家的動車站,還要考慮怎麼從老家的動車站到自己老家,甚至有些老家就在偏僻的農村,旅途遙遠。

    第三~你回到老家後,你以為是思鄉之情嗎,那你太天真了,你要裝大方,吹牛一下,顯示自己在外地打工混的多好多好,分煙都要分中華的,然後回到老家總是要打牌打麻將稍微娛樂一下吧,這時候你一年來打工存的錢很容易就輸光了。包括你的錢也要應付農村裡面的人情世故吧,畢竟好不容易回來一下吧。

    第四~你好不容易回到一次家,這時候七大姑八大姨就開始很虛偽的關心你來,尤其是婚姻問題,這時候你要怎麼應付這些親戚,包括你自己的父母也會開始逼婚,別人問的多了,也會煩了,本來回老家是件開心的事情,結果你反而有點開始想逃離老家了,逃離這裡的人情世故了。

    第五~習慣了大城市的繁華,就不想再回去貧窮的老家了,省點錢也省點心。

  • 3 # 吐槽姐妹話

    返鄉潮其實沒有消失,只是春運確實沒有以前人多了。

    2007年開始,春節期間,我在北京和瀋陽之間往返,全程大概700公里,我選擇的交通工具是動車或者高鐵,票價200到300之間。

    2015年,因為工作變動,我在時間上多了一些自主權,我的春節行程或提前或延後,錯開春節期間的返鄉大潮,但我老公還是要按照春節假期的節點來休假。

    也是在這一年我們開始逐漸增加回老家探望父母的時間。

    2020年的春節,疫情開始,我和我老公被迫選擇就地過年。

    我們在春節期間的流動逐漸減少,有大環境的原因,也有我們個人工作、生活習慣還有觀念改變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買票難,是大環境的原因,也是最切實的問題。

    每年春節,我們為了買火車票,準確地說是搶票,手機要提前定好日曆提醒,當天還要訂好鬧鐘,一個電話搶票,一個電腦搶票,還要找一個同事幫忙手機搶票。

    幸運的話,我們能搶到坐票,不幸的話,我們只能買到站票,甚至買不到票。

    為了增加成功率,我們幾乎每年的往返日期都要跟假期錯開一到兩天。

    為了這錯開的一兩天,我們要麼請事假,要麼請年假,但不管請什麼假都要提前一週打報告。如果恰好幸運,我們買到了假期內的車票,還要銷假。

    但是,請事假,要扣工資,請年假,說實話,一年就那麼幾天年假,用一天少一天,我們通常用年假作為旅行假期,作為對我們自己工作一年的獎勵,所以格外珍惜,不到萬不得已我們不想用年假。但春節又必須回家,不然我們內心會很不安。總之,非常麻煩。

    後來,我開始避開春節高峰,回沈提前,返京延後,這樣我的火車票至少保證能買到,並且是坐票,我老公則習慣性保留幾天年假留給春節期間往返瀋陽和北京。

    我想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這樣的方式,這可能是春運大軍逐漸減少的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人多,出行體驗差。

    我們知道,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到2019年底,華人口已達到14億,但這對我們來說,只是個數字而已。

    讓我們真正認識到人口眾多,還要說春運大軍。

    春運期間,火車站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我和我老公多少都有點密集恐懼,像春運這種密集程度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巨大的考驗。

    候車大廳連站的地方都沒有,隊伍常常排到候車大廳外。

    檢票的時候一個挨著一個,一個擠著一個,幾乎成了連體嬰兒。

    上車之後,不管你有座沒座,你身邊永遠都會有人,要麼在你頭頂,要麼在你眼前。

    更可怕的是,如果不幸我坐到了倒座,就是我的座位朝向跟火車行進方向相反,我會難受得要死,火車的晃動更會增加這種難受的感覺。

    北京到瀋陽,快的話4個小時,慢的話6個小時的車程,除了睡覺,大部分時間都很煎熬。

    對於非必要在春節期間出行的人來說,完全可以選擇錯過這個時間段。

    聯想到疫情,更加對以往春運期間的密集人群感到不可思議,除非被迫,我想誰也不願意在比平時體驗差的情況下出行。

    有人說,票難買,出行體驗差,那為什麼不選擇開車?

    這是我們的個人習慣決定的,每年春節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太多,我們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尤其是春節期間,出點什麼意外,無論自己還是家人都承受不了。這也是我們選擇火車出行的原因,不管怎麼說,安全性要高一些。

    第三個原因,春節越來越形式大於內容,短暫的團聚常常變成另一種傷害

    每年春節,在家待的時間大概是7到10天。

    逛街、購物、吃飯、聊天,在家的時候老人的情緒有多高漲,就意味著離開的時候老人的內心有多悲傷,這種節日氣氛更加渲染了這種情緒,本來好好的團聚日子,結果弄得都怪傷心的。

    有時候,因為暴飲暴食,還弄得上吐下瀉。我老公每年回家,都因為要表現喜歡媽媽做的飯菜,吃了過多的食物,弄得上吐下瀉,每次我都感覺這盡孝的方式真的代價有點大。

    因為時間太短暫,我們和父母都想盡力表現,思念也好,心疼也好,都想要在這短短的10天裡表現出來,但其實遠遠不夠,越表現就越感覺自己做得不好。

    父母日漸衰老,但我們的陪伴卻越來越少。我們千辛萬苦地趕回家,帶給父母的安慰,其實少之又少。

    第四個原因,陪伴的時間增多了,父母對春節團聚的期待降低了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我們更願意在春節以外的時間,比如“五一”或者“十一”的時候回家看望他們,雖然,停留的時間依然短暫,但回去的次數增多了,陪伴的時間也更多了,大家的感覺更好了。北京到瀋陽的新高鐵線路開通後,車程已經縮短至3個小時,週末的時間我們也可以回瀋陽看望父母。

    我們也一直在給父母灌輸新的觀念,降低他們對於春節的期待,減少春節不能團聚帶來的傷害,他們的想法也在一點點改變。

    2020年那個春節,我提前回家,我老公在春節放假的前一天回家,但是疫情爆發,他被臨時召回北京,被迫選擇就地過年,我在老家原地不動。

    2021年春節,我在瀋陽過年,我老公按照單位要求,在北京就地過年。

    幸運的是,在我們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父母對春節不能團聚已經能夠坦然面對,他們更願意我們平時多回家看看,對此我們都覺得感恩和慶幸。

    所以說,返鄉潮沒有消失,但春運確實沒有以前人多了。

    不是因為大部分人定居在大城市了,而是因為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生活水平在提高,觀念在改變,交通更便捷,溝通更方便。

    當回家變得普通和平常,返鄉不再集中在春節時段,春運的人自然而然也就變得越來越少。

    2022年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各地發出了就地過年的號召,雖然是因為疫情,但我覺得,就地過年可能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最後,祝大家2022年,龍騰虎躍,虎虎生風,闔家歡樂,心想事成。

  • 4 # 傳播真能量

    我覺得這兩年返鄉潮消失主要是因為疫情影響。一方面,疫情導致回家過年這個本來很簡單的事,變得很複雜了。要做核酸檢測,要測體溫,弄不好還要被封閉管理,被隔離。

    另一方面,疫情導致很多人收入下降。回家路費,人情往來都要花不少錢。既然沒賺到什麼錢,那就乾脆把這部分開支省了,不回家過年了。

    再者,疫情導致很多工廠倒閉。有些人出來也找不到什麼合適的工作。所以就乾脆窩在家裡,不出來打工了。不出來打工,自然也就沒有返鄉過年的問題了。

    總之,我覺得疫情改變了人們很多的生活習慣和理念。不回家過年,也是其中一個方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14部武俠小說中的主人翁,武功由高到底的順序是?請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