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老趙談事
-
2 # 風無痕
有備無患
未雨綢繆
這種人的膽子都比較小,而且非常謹慎、細緻,他們怕單份滿足不了使用,或萬一其中一份不行、不好,另一份就會派上用場,這樣說會明白吧?
說通俗點,有人窮日子過怪了,突然有了錢,家裡存糧,別家都是存一袋米一袋面,他家要一樣存好幾袋,就這麼個道理。
-
3 # 顏月莊
以我自己親身經歷為例吧。
我以前在學校的時候,每次點外賣都會點兩杯奶茶湊滿減或者是湊夠金額得以配送。慢慢的,我即使在遇到沒有任何條件和優惠的店裡買,也會一次性購買雙份。因為我覺得一份不滿足,或者說是我習慣了買兩杯奶茶。
懂了嗎
-
4 # 心棲谷
啥都要雙份的人,一般性格比較直率,大大咧咧,容易丟三落四,時不時丟失東西,所以準備雙份,以防丟了一份就沒得用。
-
5 # 白成一道光
缺少安全感,會害怕、擔心。
擔心東西很快就用完,就又要出門跑一趟,覺得麻煩,不想出門,就乾脆囤多點吧。
擔心買一個不夠吃,因為小時候總是沒得吃,只能望著別的小朋友,所以長大後吃到喜歡的,就要一次吃特別飽。
就這樣,害怕,緊縮,像個皺巴巴的桃子一樣,童年帶來的不安全感,也許會跟著你一輩子。
-
6 # 燕姐心理醫生胡瑞燕
親,你提出的“啥都要雙份”,我的經驗是:如果要雙份自己很開心,也沒什麼副作用,這樣挺好。如果當事人認為是問題,很痛苦,有改不了,我們心理學叫強迫行為,內心是有衝突的。這就需要去覺察,探討這“雙份”代表著什麼,自己有什麼樣的獲益,或者有什麼樣的防禦。有針對性調適,必要時找心理專業人士幫忙,祝一切能如意!
-
7 # 文心心理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心理學上2是一種中間而且非常重要的內容。比如心理衝突都是雙向存在的,從來就沒有單項的心理。再比如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一個1,但這個1卻是我們從兩個1中不斷內化和附著而成的。
1.內心的匱乏感。
原生家庭中,物質條件有限,基本生理需求不易得到滿足。成年後,出於補償心理,也是一種延遲滿足。
希望擁有豐富的物質生活,彌補童年時的缺失。
2.不安全感。
生長在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易被父母忽略。心理營養不足,感受不到父母的愛。
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關係,常令他們產生不安全感。潛意識中擔心別人把自己的東西搶走。
因此,買東西時買雙份,有一份是備用品,即使別人搶走一份,至少自己還有一份。
買東西時買雙份的人,時刻處於防禦狀態,即自我保護狀態,防止別人對自己的攻擊(搶自己的東西)。因此經常處於高度戒備、緊張狀態,焦慮時刻伴隨著他們。
總之,如果想改變自己的這種行為,需要看到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即“看到即療愈”,才有可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