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反思者
-
2 # 天意4W6S
這是秋天的某天週日,爬綏中錐子山野長城時拍照片的,感觸頗多。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一個符號,看到斑駁的城磚彷彿看到了歷史的艱辛寫照。在過去戰亂時期,長城受到戰火摧殘,已經年久失修,特別是這段野長城由於散客很多加上風吹雨淋城磚破損嚴重。
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申報由省和國家相關部門審批,對長城進行修繕,並將長城列入重點保護文物。長城對於中華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古代史上軍事防禦工程,透過修長城我們可以看出古代人們的聰明才智和堅韌。
如今,作為後人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好古人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因為它們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和文化最重要的外在載體,也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
-
3 # 靜品禪茶一味
爬司馬臺長城有感
觀司馬臺
蜿蜒曲折似巨龍,
傳奇工程山頂成;
懷古感今在司馬,
俯仰之間古今空。
-
4 # 蜀中蝸牛
來說說我爬長城的經歷。爬長城,爬長城,這個“爬”字是誰發明的?真是太可惡了。因為我幾乎就是爬著下長城的。
2017年仲秋的一天。
我們打了一輛車,從東四環外的百子灣出發。
北京的交通很方便,一個小時出頭就到了八達嶺。
出了個小插曲。門票二十元並不貴,奇怪的是不能掃碼支付。
我跟老婆都傻眼了,口袋裡一個硬幣都沒有。怎麼辦?只好去小賣部換現金。
一個胖胖的老闆接待了我們,他說可以換,但要十元手續費。
我有點意外,心說這北方人也挺會做生意啊。
但也沒多想,畢竟十塊錢不算多。
就刷了一百元過去,他給了我九十元錢。
門票不算精美,上面印著“不到長城非好漢”幾個字。
就是揣著這個目標來的。
我也要當一回好漢。
不得不說,長城作為古代世界建築七大奇蹟之一,真的氣勢不凡,像一條長龍蜿蜒在崇山峻嶺之中。經常去北京,但還是第一次爬長城。
打了雞血似的很興奮。感覺不費吹灰之力就要到頂樓了。
哪知道“一山更比一山高”。
明明看著前面是最高的山頭了,沒想到上去之後,居然發現還有更高的。
越到上面風越大,感覺有些站立不穩了。
放慢腳步,趴在垛口看看山下的風景。想像古代的戰士,彎弓搭箭,守衛國土的樣子。
也可以在城樓裡體會一把哨兵的樂趣,瞭望遠方。
那是個陰天,北風驅趕著烏雲在蒼茫的天空中跑動。
好似看到了金戈鐵馬,刀光劍影。
因為是順山而建,整個長城幾乎沒什麼平坦的地方。
一山連一山,全是青磚砌成的階梯。有的地方坡度很大,很像是天梯。
我有兩個疑問:在古代,這麼宏大的工程,這麼險要的地勢,大量的青磚是怎麼弄上來的?
這上面不能跑馬吧?打仗的時候,那些將軍是怎麼指揮士兵的?難道靠雙腿來回跑嗎?
懷著疑問繼續前進。
到了好漢坡,看到了好漢碑,到了最高的北八樓。
極目四望,我找到了眾山被踩在腳下的感覺。
好有成就感。
八達嶺是個很大的景區,一天時間不可能完全遊一遍。但我們的目的只是爬城牆,其它的景點就略過了。
雖然走馬觀花,也算不虛此行。
摘了幾片紅葉做留念。時間不早,該下山了。
長城有很多岔道,繞來繞去我們失去了方向感。
也沒找到纜車在哪裡。
硬著頭皮走吧,反正總能走到山下。
上山容易下山難,特別是下長城更難。古代人是腿長還是怎麼的?階梯的跨步有點高,下一梯就感覺人的體重全都在腳上去了。
太累人,我的腿開始發顫。只能扶著邊上的欄杆,一步步往下移動。
不敢走中間,生怕一個立足不穩,骨碌碌滾下去。看著那陡峭的石梯,不由一陣心虛。
離山腳還很遠,我真的好絕望。
真想一屁股坐下去不動了。
但是看到別人談笑風聲,就是老婆都比我強,我也只能咬著牙挺下去。
臉皮還是要的吧。
經過漫長的跋涉。
謝天謝地,終於到了山下。看了一會黑熊,我們坐上了回程的車。
結局是,第二天全身痠痛,起不了床。
兩隻腿僵硬得像打了石膏,根本不聽使喚。
半個月以後才徹底恢復。
對於準備去長城的朋友,我有幾點建議:
一,不光要做好心理準備,還要做好身體準備。別像我似的半年不運動,猛一去真受不了。
要合理分配體力,上去的時候悠著點,儲存下山的體力。
不行的話就坐纜車下山。
二,最好帶點現金。雖然現在可以掃碼取票,但是帶點現金沒有壞處。
三,如果是春秋季節,多帶一件衣服為好。山上比山下溫度低,而且風很大。
回覆列表
我爬過萬里長城後,有件事至今也鬧不明白:我們的先人們是愚昧還是聰明?
為了抵抗匈奴北侵,歷朝歷代都舉全國之力修建這堵牆——萬里長城。我讚歎技工的精妙,也想象著工程的艱辛,更多的是在思考:為什麼不發展科技強軍?我們不是有“四大發明”嗎?為什麼——
最先發現火藥的民族只會用來放煙花?
最先發現司南的民族只會用來看風水?
只有造紙術和印刷術倒是用上了:後來用來書寫並印刷不平等條約!
我一直在思考:修這一堵牆到底是光彩還是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