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泰和散人

    《道德經》第六十八章有云:“善戰者不怒”,是指善於指揮作戰的將領,不會因為一時惱怒而失去理智,輕易用兵。否則,輕則喪身、滅族,重則覆軍、亡國。

    戰神白起 殺敵百萬

    戰爭,是國力、人力的較量,更是智慧的較量。作為將帥,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必須基於兵書戰策、作戰經驗、敵我形勢等現有條件,對全域性做出清晰準確的判斷,決不可喪失冷靜,頭腦衝動,否則將給軍隊、國家乃至人民帶來嚴重的災難,甚至招致毀滅性的後果。而激怒對方的將領,也就成為對敵作戰的經典策略,正所謂“兵者,詭道也”、“兵以詐立”,一旦上當,怒爾用兵,入了敵方設定的圈套或陷阱,便是萬劫不復。

    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的案例,多如牛毛,不可勝數,都是活生生、悲慘慘的例子。修養不夠、入敵圈套的魯莽將軍,常常是喪身、滅族、覆軍、滅國。所以《孫子兵法》有云:“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便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和勝算,援兵一時無法到來,不妨堅壁清野,高掛“免戰牌”,以等待救兵,尋找戰機。面子事小,國事為大。如果只顧得自己的三分薄面,輕言用兵,後果是難以預料的。

    孤傲關公 竟至梟首

    《三國演義》之中,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共同成就了一番大業。眼看就要帝業成就,卻因為光羽、張飛的性格問題,導致悲慘的結局。關羽之死,屬於居功自傲,目中無人,除了劉備,把誰都不放在眼裡,結果輕敵之下,被呂布的岳父來了個窩裡反,最後被呂蒙戰敗梟首,可悲可嘆。張飛之死,屬於脾氣暴躁,好酒無度,毆打部下,終至在睡夢中被部下刺殺。最後呢?連累了大哥劉玄德,迫不得已,東征吳國,被陸遜火燒連營,敗亡之下無地自容,最後鬱郁而死。二者所為,破壞了蜀吳聯合大計,打亂了蜀國發展部署,事實上造成了蜀國的衰落,劉關張既死,諸葛孔明獨木難支,大廈傾覆,自在預料之中。所以,蜀漢的功敗垂成,與關羽、張飛的性格孤傲、脾氣暴躁是有莫大幹系的。

    暴烈以酒 黃泉聚首

    所以,善於作戰的將領,必須任何時候都要保持頭腦清醒,決不可一時惱怒而喪失理智。其實,何止將領,做人不也是同樣道理嗎?做人做事容易惱怒,喪失理智,只能讓自己更加被動,進入惡性迴圈的怪圈,終至敗亡之象。於道教之理,稱為喪失本真;於佛教之理,稱為“無明”。所以說,《道德經》講的是大道,是通理,有人說是兵書,其實何止呢?它是人類在天地之間、自然之中的生存和發展之大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湖人被逆轉,哈特、鶯歌主動背鍋,投出超遠三不沾的波普卻甩鍋教練,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