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社保小達人

    樓主你好,為什麼交養老保險,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呢?交養老保險取決於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這個重要的條件為依據,來確定我們的社保繳費基數,那麼社會平均工資越高的地區,相對而言社保的繳費基數也就會更高,所以說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是有所不同的。

    雖然我們都知道在繳納養老保險的過程中,它的繳費指數是從60%~300%之間是可以選擇的,但是平均指數選擇是在於社保繳費基數的基礎上,所以說社保繳費基數是根據上一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來確定的,那麼這種情況下就產生了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區所對應的社會平均工資不同,那麼社保的繳費基數都是有所不同的。

    其實我們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個人能夠發現每一年社保的繳費水平是不相同的,即便自己每一年都是按照最低標準60%來參保交費,但是依然會出現不同的繳費水平,這就是社會平均工資每一年在不斷髮生的變化,基本上都是在不斷的增長,大概是每年按照5%~10%不斷遞增,所以說每個地區甚至是每一年,繳納養老保險的標準費用都是有所不同的。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 2 # 退休筆記

    樓主你好,為什麼交養老保險,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呢?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每個地區所對應的社會平均工資它是有所不同的,甚至來講在一個省份內部不同的地級城市之間,它的社會平均工資都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說像有些省份它有一些比較特殊的城市,計劃單列市或者是副省級城市,這樣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那麼它所對應的社會平均工資一定會是比較高的。

    反之對於一些發展不好的城市,比如說在山區的一些城市,經濟總量不是很高,而且工業水平包括一些服務行業都不是很強的一些地區,它的經濟自然是發展不上去,所以對應的社會平均工資這個重要指標也是比較偏低的,所以說這樣一來的話,那麼就形成了不同的城市之間,它所對應的社會平均工資有所不同。

    社會平均工資所對應的一個重要關係,就是我們的社保繳費基數,社保繳費基數越高,其實你的社保繳費也好,包括你養老金代理的計算標準也好,都會是比較高的,反之,那麼你的社保繳費基數水平包括你的養老金的待遇水平,相對來說都會是比較偏低的,所以說不同的地區之間會形成社保繳費的差異和養老金的差異。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 3 # 社保當家

    是這樣的,無論是參與職工養老保險,還是參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檔次各地都是不一樣的,目前還沒有全國統一的繳費標準。

    比如說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檔次是在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60%至300%之間選擇的,而社會平均工資,各地顯然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5000元,有的地方達到了八九千元,這自然也就會導致養老保險繳費金額不一樣。而且社會平均工資還會每年保持正常的增長,越晚交養老保險的話,花的錢也會越多一些。

    再比如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最低檔次一般是200元,但是繳費的區間各地就完全不一樣的,有的地方繳費區間多,最高繳費金額高,而有的地方最高繳費金額也就是2000元左右。

    養老保險繳費檔次越高,繳費金額越多,退休後同等條件下,獲得的養老保險待遇也就會相對越好的。

  • 4 # 東楚龍野虎

    為什麼交養老保險,各個地方都不一樣呢?這裡至少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各地區民眾收入不同。

    象東部沿海特別是各大城市郊區,農民經濟收入與西部地區相差比較大。同樣,對職工交養老保險各地區也不平衡,比如深圳地區工資平均達萬元,員工按工資8%交納,每月得交納800元,一年就要至少交納9600元。而單位按個人工資的20%交納,就是每月應給員工交納2000元,一年就得交納24000元。而西部地區,企業員工每月工資5000元,個人每月交納400元,一年交納4800元,而單位按個人工資額的20%交納,每月交納1000元,一年就交納12000元。請看,這就形成地區性差別,東部一些地區要比西部一些地區高一倍以上。

    第二個原因,各地財政收入不同

    很多地區城市多,企業多,稅收就多,當地財政收入就豐盈。而不少地區經濟不太發達,企業少,農村又不交一分錢稅收。所以,當地財政收入就不足。有人會問,個人交納社保與財政收入有什麼關係?其實關係很大。這是因為廣大農村及城市無職業無單位居民,在交納城鄉居民社保時,不象有單位的員工,除自己交納外,其餘由企業單位自己交納。而城鄉居民社保,由於不存在工作單位,自己幹活自己賺錢自己上腰包,沒有交一分錢稅給國家,也沒有單位給他們代交,這自己辦?當地政府只好自己掏財政腰包給農民與城市居民補貼。現在政府補貼一般是按照個人交納的10%補貼,比如你每年交納500元,國家財政就給你補貼每年50元。如果你個人每年交納5000元,國家就得給你每年補貼5000元。假如你個人每年交納50000元,國家每年就要給你補貼5000元。這就產生一個問題,你個人交納越多,國家財政補貼就越多。假如一個省有十萬城鄉居民,每人每年交5000元,每人每年就補貼500元。一年當地政府就要補貼五千萬元。假如有一百萬城鄉居民,一年當地政府就要五億億。假如當地有一千萬城鄉居民,當地政府一年給社保金補貼達五十億元。如果放開交納,有人真的每年交納五萬元,一個人國家給你補貼五千元,一千萬城鄉居民一年政府就得補貼五百億元。這樣就變成政府承擔不了的負擔。因為當地稅收擺在哪兒,財政收入會因此入不敷出。處於倒掛狀態。因此,有不少地方規定的最低檔次與最高交社保檔次。這裡最低檔次就是考慮未來城鄉居民養老金能夠生存下去。最高檔次就是不能讓社保無限交高,導致政府財政補貼無法承受。

    第三個原因,各地區生活消費水平不同

    比如,鄉村消費比較低,農民有土地山林和宅基地,可以種植養殖,吃糧吃菜吃肉基本不花錢。但是城市居民就不同了,吃糧食吃蔬菜吃肉全部要化錢,這就是消費大宗。消費水平不同,所以導致各個地方產生交養老保險的差異,這是可以理解的。

  • 5 # 農事小棉襖

    每個地區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用都是不相同的,因為養老保險要以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來確定繳費基數,所以平均工資越高,繳費基數也就相應更高。

    所以雖然個人可以選擇不同的繳費比例,但是社保繳費基數是根據各地區上一年的社會平均工資來確定的。所以不同的城市經濟發展狀況不同,對應的社會平均工資就不同,所以社保的繳費基數也不同。

    社會平均工資每年也都在發生變化,一般每年都是在上漲的狀態,所以每年的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也在相應上漲。

  • 6 # 暖心財經說

    很多人覺得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全國統一的,應當有全國統一的繳費和待遇模式。可現實卻不是如此。

    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最初是在1991年全面建立起來。1991年國務院釋出了《關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對國有企業職工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外商投資企業中的中方職工、城鎮私營企業職工、個體勞動者,原先是沒有退休制度的。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各地才陸續出臺了方案,將其納入了養老保險。

    檔案中明確提出,“考慮到各地區和企業的情況不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的統一政策,對職工養老保險作出具體規定,允許不同地區、企業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初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是以較小的行政區,主要是市縣統籌為主。養老保險的繳費,一般是以當地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為基礎(畢竟最初養老保險繳費都是國有企業)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的。

    可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特別是東北等一些地區人口流出較多,而像廣東浙江等一些地區年輕人流入較多。這樣,各地的養老保險基金收支也越來越不平衡。

    近年來,國家逐漸推動養老保險的統籌層次,2018年建立了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2020年調劑比例提高到4%,基金調劑規模為7,400億元。

    2020年底,中國實現了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社會保險費的徵繳工作移交稅務部門。實現了省級統籌以後,每一個省級區域的社保基數繳費上下限就統一了。

    各省從2019年5月開始都是按照上一年度全口徑城鎮就業人員社會平均工資為基礎核定繳費基數上下限。繳費比例也是基本統一,職工本人承擔繳費基數的8%,用人單位承擔16%。

    按照十四五規劃,中國將在十四五期間建立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企業職工的繳費和待遇有望全國統一。

    所以,現在確實依然存在很多地方養老保險繳費不同的情況,但是未來會統一的。

  • 7 # 海海147035523

    各地養老保險交費,都不一樣、差距依大,是什麼原因?:

    一:按《社保法》的規定,企業、機關、事業人員養老保險交費,可分為60%、100%、200%、300%不等;

    ①:經濟發達地區、經濟效益好的企業與事業單位、可為職工(工作人員)按100%、200%、)交費;

    ②:而經濟發展滯後地區、經濟效益差的地區與企業、只能為職工按60%、甚至40%交費;

    二:行業、部門、地區之間工資的差距,是養老保險交費差距的重要原因:

    ①:同樣按100%的比例、檔次交納養老保險,月工資平均10000元地區的人員、每月交費800元,月工資平均5000元地區的人員、每月交費400元,月工資平均3000元地區的人員、每月交費只有320元;這就是地區平均工資與個人工資差別的交費的差別;

    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交費檔次:從每年200元一5000元不等,交費多少、完全是個人選擇;城鄉居民交納養老保險、國家財政補貼資金30%一50%;

    三:由於地區之間平均工資之差、個人交費的檔次與比例之差,再加上各類人員到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基數、計算方法的差異,就造成行業、部門、地區、企業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金的巨大懸差;

    四:怎麼才能縮小地區、行業、部門、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之間的差距?:

    ①:企業、機關、事業的單位與個人,統一交費的比例與檔次、全部按100%的比例與檔次;

    ②:企業,特別是私企、中小企業、不按100%為職工交納養老保險費的,稅務、社保部門應起監督、監查的作用;

    ④: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全部按機關人員的計算份額與方法,以達到真正並執;

    ⑤:企業、機關、事業退休人員正常死亡後,其喪葬費、撫卹金、遺屬的生活補貼費,應該統一標準;

  • 8 # 燎原雜談

    中國社保實行的是各省市自治區統籌,所以地方上有區別!

    為什麼這麼說?

    這是因為《社保法》規定,中國的社保實行的是個省市自治區為統籌單位的社保制度,目的就是考慮到地方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為了更好地調動地方的積極性,透過不斷的完善,最終達到全國統籌的發展目標。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各個省市自治區本身就存在著地級市與副省級城市之間的經濟差別,而我們所要執行的標準,就不可能一刀切,只能在養老保險的係數內加以規定。比如養老保險的繳費係數都是0.6到3.0,但是所對應的標準卻是本人的工資,或者當地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基數。

    這就有了很大的差別,因為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不一樣,所以本人的工資和上年度社會職工平均工資也不盡相同。換句話講,越發達的地區人員工資越高,社會平均工資也越高。那麼,就算同樣的繳費基數,他們的繳費個人賬戶儲存額就會高,也是發達地區養老金高的主要原因。

    再比如拿居民社保來說,按年繳費的標準,經濟不發達的地方是100到3000元;中等發達的地方是100到5000元;可是像青島這樣的地方,已經發展到100到8000,甚至12000元。這就是因為所有的個人繳費都需要當地財政給予一定的補貼。

    而更重要的是,居民社保不像職工社保基礎養老金是由單位繳納的社保統籌基金轉移支付,居民社保的基礎養老金是由各級財政全額支付,那麼越發達的地區就越高。比如上海市每月1200左右,北京800多,但是不發達地區都超不過200元,差距巨大,這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養老金低的主要原因。

    總之,題主問為什麼交養老保險各地不一樣?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這是由於中國實行的是各省市,自治區為統籌單位的社保制度決定的,雖然有相同的比例,但由於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不一樣,所以導致他們出臺的具體政策也不一樣。甚至於一個省市區內各個地級計算城市之間也有區別,最明顯的差別就是在繳費對照基數上。

    換句話講,就算同樣是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基數的60%,但有的地方是一萬元的60%,有的地方是5000元的60%,那繳費的額度能一樣嗎?各地上年度社平工資的高低影響著養老金的多少。就像居民社保的基礎養老金最明顯,發達的上海每月補貼達1200元,欠發達地區每月補貼100多元,一個月就差了1000多塊,這就是為什麼發達地區養老金高的主要原因。

    就是在優惠政策的執行上個地也不盡相同,比如女工退休的年齡上,一般地方都規定必須在生產崗位5到10年以上,才可以享受50歲退休。而四川省規定,只要是女性參加職工社保,一律按照50歲標準退休。各地政策的差異,也確實容易產生新的不公平,這也是國家積極運作全國統籌的目的所在。

  • 9 # 翰墨雲海

    從全國範圍來看,無論是職工(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用人單位及個人的繳費比例都是一致的。

    造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各地區基本職工(靈活就業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各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工資基數不同,如上海、深圳、北京等一線城市,社會平均工資及繳費工資基數高,造成一線城市退休人員領取的基本養老金與三線、四線城市的差距較大。

    造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最高檔次繳費標準不一致,有的年最高檔次10000元、9000元、8000元、7000元不等。

  • 10 # 幫兄愛唱歌

    為什麼交養老保險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呢?養老保險以前是按照地市級城市統籌,從2019年才開始實行省級統籌,由於各個地方公佈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不同,所以繳費基數也是不相同的,但是這種差異是允許的,也是合理的。這種差異只是繳費基數的差異,繳費比例則是全國一致的。

    中國的養老保險分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不管是職工養老保險,還是居民養老保險,各地的繳費基數或是繳費標準都是不一樣的。從橫向來比較,這是由各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職工工資差距造成的;從縱向來說,由於各地區之間經濟每年都在增長,只要經濟增長,每年在崗職工平均工資也會增長,這就會導致每年的繳費基數和繳費標準不一樣。

    對於居民養老保險,由於繳費標準是根據當地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來確定的,所以繳費標準相對固定,一般分為12到13個繳費檔次,這些繳費檔次的每年的變化不是很大,變化最大的是最低繳費檔次和最高繳費檔次,所以對於大多數參保人來講,感覺變化不大。變化最大的還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不但是地區之間不同,同一個單位之間也完全不同,這是由職工養老保險的性質決定的。

    中國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物件分為兩個大類。

    第一類是城鎮在崗職工。按照社保法的規定,城鎮在崗職工是由用人單位和職工按比例繳費的方式繳納職工養老保險,其中用人單位是按照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作為繳費基數,職工個人是按照本人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在職工的繳費基數中,有的是以職工本人的上年度工資的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有的地方是按照職工本人上月的工資作為繳費基數,作為在崗職工來講,如果每年工資變化不大,繳費基數的變化也不是很大,但是在同一個單位之中,由於每個人的工資不一樣,繳費基數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第二類是靈活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由於無法核定每月的工資收入是多少,而且很多人也不是享受月薪制,所以就採取按照全省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繳費基數。根據全省的繳費基數劃分為最低繳費基數和最高繳費基數,也就是可以在60%到300%的範圍之內自由選擇繳費標準。目前養老保險繳費基數是由各個省級社保部門公佈,由於各個省的經濟發展情況不同,所以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差距非常大。

    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方,這些地方的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是比較高的,相反中西部地區由於經濟發展程度不如東部地區,所以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可能就會低一些,繳費基數也會低一些。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不同,決定了繳費基數不同,繳費指數也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同樣是每月5000元的工資,地區不同繳費指數是完全不同的,在西部地區每月5000元的工資,繳費指數可能會達到90%或是100%,但是在東部只能達到70%到80%,300%的繳費指數,在上海、北京等一般是每月18000元以上,但在中西部地區,一般是在15000元左右。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導致繳費基數不同,今後退休時的養老金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差異。

    綜上所述,由於中國地域遼闊,行政區劃不同,各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差異比較大,雖然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按照省級統籌統一公佈的,但是各個省之間的差異還是比較大,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繳費基數不同,繳費指數不同,導致的結果是今後的養老金也不完全相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卑感是怎樣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