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吖shi了㖏

    他倆說實話不算組合,孫策可以看作弱版的項羽,周瑜可以看作弱版的韓信,然而項羽和韓信不可能在同一軍隊,這不是說孫策周瑜關係不好,而是如果他倆領導一隻軍隊,誰當主帥?孫策征戰江東時,周瑜的角色是在練兵,而且孫策自己也說過自己支配人才不如孫權,所以他倆一起多活20年,最多打下荊州和曹操對峙,前提還是劉表正常死。而且周瑜或者活20年還行,孫策這種狀態,很難再活20年,死於非命的可能性更大

  • 2 # 愛看愛思考

    歷史不容假設!如果?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如果!如果是可以隨便假設,那麼後悔藥就有了?可是這能是真的?歷史上的事件就是鐵板的釘釘的!一絲一毫都無法改變!如果是真的改變了對於,後面的事情都有應響。所以說無法改變。

  • 3 # 野樹春秋

    歷史沒法如果!

    歷史是由勞動人民創造的而不是一兩個英雄創造的,司馬懿反出曹魏西晉代漢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武力強大,而是政治綱領和政治模式的先進性。

    西晉政權代表了士族門閥勢力

    三國時期民不聊生,但最具有社會活性的階層是士族階層。士族門閥擁有生產資料,可以說在當時的情況下誰團結了士族階層,誰就能有擁有天下。西晉給世族地主在政治上和經濟上更多的優厚待遇,還有利於統治階級利益上的平衡。這才是西晉成功的根本原因。

    而孫策時代對氏族的政策則是很微妙,一方面團結江東傳統氏族門閥,另一方面又引入了吳郡氏族門閥來平衡當地氏族,這種情況知道孫權上位以後才得到改善。

    所以孫策和周瑜的組合多存在二十年也未必使東吳集團壯大!

    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

    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到了東漢末年,已為門閥士族所操縱和利用,下層社會失去了上升通道。西晉用九品中正製取代了原來的察舉制,這在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這才是西晉代漢的主要原因。

    而孫策時代,還是沿襲了漢朝的察舉制,甚至變本加厲,非江東豪族不能出任官職。就這一點看來,孫策和周瑜的組合再多存在二十年,可能會加速東吳集團的覆滅。

  • 4 # 神農堂劉季

    能改變,但是改變度不大。很簡單,孫策和周瑜的能力其實很有限。周瑜這個人,被三國演義嚴重誇大。南郡之戰,周瑜在張飛和劉備,關羽援軍的幫助下,血戰一年才收復南郡,曹仁軍隊還疫病多發。關羽絕北道,導致徐晃,樂進,文聘,李通,滿寵援軍皆未趕到南郡,李通最後還掛了。關羽戰力可見一斑。東吳軍隊,陸戰不行。對比關羽北伐,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而關羽手下良將少,有二心的多。周瑜這邊是精銳齊出。同樣北伐,對手都是曹仁,關羽這邊還加了徐晃滿寵等人。這就是差距。周瑜比關羽差遠了。說完了軍事能力,下面說政治。

    周瑜在臨死的時候說,北疆未寧,劉備梟雄,關羽張飛熊虎之將,根本沒有提諸葛亮。說明他的眼光僅僅在軍事上,政治和大戰略眼光相對缺乏。諸葛亮僅憑自己在荊州四大家族中的地位,就已經很棘手了。

    孫策,軍事上行是因為江東相對較弱,就如同泰國隊打中國隊,看起來好像是巴西隊。是敵人弱,不是自己強。孫策軍事上面雖然有加成,但是政治上面卻是大減分。江東四大家族,實際上是被孫權收服的,之前和孫氏都有矛盾。比如說孫策攻廬江,和陸遜結下了血海深仇。當然,陸遜最後還是沒有逃脫被孫氏清洗的宿命。陳壽評價孫權,把孫權比為勾踐。即只可共患難,不可同享福。

  • 5 # 真誠地看著你

    對歷史的假設是毫無意義的。不過閒著也是閒著,就吹一些唄。孫策和周瑜是一對好搭檔,不過歷史已經證明,在曹操沒死之前,他們的成就也只能限於東吳。或許能多打一些勝仗,但是改變不了多少歷史。等把曹操熬死了,他們還沒老糊塗的話或許會把東吳擴大(那時孫策肯定不能衝鋒陷陣了,但是維持東吳內部穩定綽綽有餘,周瑜的智商會是東吳擴張的保障),不過,等他們死後,東吳還是會陷入內訌吧?畢竟壓抑越久反彈越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大部分產品跳過中間商,讓生產廠家與消費者直接對接,會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