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南農村廣播農博士
-
2 # 亞里思多得
很少有什麼菜能賣到兩塊錢一斤,一般都是幾毛錢,趕上行情不好的時候就幾分錢一斤。大部分產品的價格跟原始成本無關,價格受很多因素影響,但就是不太受成本影響。
-
3 # 丁三三丁
賣菜農民的生活費加利潤,運輸農民的生活費,車輛磨損費油費加利潤,批發零售市場的攤位費,管理費加利潤,以及國家的稅費。一半對一半吧。農民朋友自己得一半,社會其他行業得一半。其中哪個環節都賺錢,全部是吃菜人的貢獻。
-
4 # 鄉村調查
寄生在農產品上的環節太多,每個環節都需要從農產品上攫取利潤,農民賣0.5元的菜花,在各個環節加上成本後就得到2.7元,如果再加上利潤,可以想象價格得到多少了。
一位蔬菜零售商告訴我,蔬菜和其他產品不一樣,在運輸和銷售的過程中的損耗太多,蔬菜的銷售價格必須在進價的基礎上加價一半才會有利潤,因為消費者在買菜的過程中得需要挑揀,所以蔬菜的價格最終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會比較高。
蔬菜從地頭到消費者手中經歷的環節太多,例如收購蔬菜的進場費、挑揀、裝箱、冰袋耗材、中間運輸、批發蔬菜的進場費,批發者的利潤,零售商的利潤,中間的損耗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在蔬菜的基礎上加價的。
所以,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農民賣菜的價格比較低,而消費者買菜的價格卻要高出很多。
農民種蔬菜2元一斤,如果去除土地租金(自家地除外)、農藥、種子、肥料、澆水及各種階段管理外,往往農民還沒有把人工算上,假如低於兩塊一斤,那是賠本的。如果持平勉強維持,高於成本略有盈利。
到城裡能賣到6元一斤,那是中間商分步驟賺取了另外4元。這四塊賺的也很辛苦的。首先是收購商,講究的是產地價,地頭價,幾乎是壓級壓價,收購的越多,利潤空間越大;其次是批發商,批發商和收購商幾乎是各加價百分之十五,到零售商幾乎是百分之三十。
還有一個原因是田間地頭收購後,要去雜質、去水分,加運輸成本、人工路費等,各種中間商有時賺錢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