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丙潤傳媒
-
2 # 頭條痴人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唐朝詩人賀知章的《回鄉偶書》這首詩。
老家肯定要回。但只是短暫的停留,對於老家我只是一個匆匆的過客。
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問題。
老家的現狀雖然現在老家也修上了水泥路,開車出行都很放便,有很多在外打工的人掙到了錢,也紛紛修了平房、樓房,有的甚至是別墅。汽車是剛需,所以家家都買上了小汽車。現在的老家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離開老家在外飄泊已經二十多年了,雖然期間也有回去過幾次,都每逢過年或辦事才回去。都是匆匆的來,匆匆的走,家也是再也回不去的地方了,修了將近二十年的老房子因為年久失修,再也不能住了。加上老父親已去逝二十多年,老母親也一直跟我一起生活,老家的親人也沒有怎麼來往,關係也漸漸地生疏了。有時候見個面,也感覺生份,讓我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還有一個回老家過年的原因是,老家還有老婆的親人,雖然年齡不是很大,但是,平時因為工作也比較忙,沒空去看望他們,可以趁過年回去和他們團聚,一起吃個團年飯,拉拉家常,那也是其樂融融。
現在的現狀我現在在成都有固定的工作,也在七八年前買了自己的蝸居。工資不高,能保持低消費的水平。就是那種能吃飽餓不倒那種。
對未來的展望如果,父親都不在了,老家也沒什麼親人了,我還是會回老家,畢竟我的根還在老家,還有一些以往的記憶。還有老家的祖先要祭奠。回去看看老家的變化什麼的。
但是回去的頻次,肯定就少了,因為少了老家親人的牽掛。雖然說,老家還是家,但是那是我再也回不去的地方了,如果幾日還行,如果是長期在老家,那根本就不可能!你想,我在成都有工作,要生活,要撫養孩子長大。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經濟來支撐,說俗一點,就掙錢養家,養孩子。在老家,你絕對是不行的,雖然有地種,但能有城市裡的經濟收入嗎?能維持一家基本開支嗎?肯定不能。
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許我們的處境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比如新農村的的建設等。我也希望那一天早日的到來!
-
3 # 樓盤網
如果是我,我應該會回去,或者兩地跑!
因為我自己就在老家的市區,小時候的家在農村,現在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回農村老家,對於我來說,農村還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市區離我老家農村也就10分鐘的車程而已,非常的近,而且我所在的農村人口沒有出現大量外流的情況,反倒這些年因為我老家位於旅遊區的原因,不少出嫁的女兒都沒有住在男方家,而是長期住在女方家,我們村的人口這些年不僅沒有減少,還出現了小幅上漲的情況,大部分的親戚也都還在農村裡面,城裡的親戚還是比較少的。
但對於一些在外面城市買房,並且經濟條件很不錯,有穩定工作的人來說,他們回老家過年的想法就不會很強烈,因為這些人在外面有房,家人也基本上在外面,而且經濟條件都非常不錯,在所在城市有養老金,孩子基本上也已經定居在外面了,對於老家農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記憶可言,回不回老家過年就不重要了!
而一般在老家城市買房的人,基本上生活圈子還是在老家,農村老家對於他們來說也是長期回去的,父母即便是不在了,只要房子不是那種住不了的,基本上都會回老家,因為父母不在了,你就是農村老家的主人了,到時候就是你的孩子會不會回老家農村陪你過年了!
雖然說現在很多人回老家過年都是為了父母,但對於沒有在外買房定居的人來說,老家是依然要回去的地方,在我老家農村有些人的父母去世了,只有親戚朋友,他們依然把農村當做自己的家來看待,畢竟在農村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子!
-
4 # 逛吃大西安
我對家的概念是這樣理解的,父母的家是第一家,是我們的根,父母在家就在,我們結婚後,生活在不同城市或者不同地方,這個家是第二家,每逢節日我們都會盡力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團團圓圓,這才叫過年。
1、如果父母都不在了,你也沒有繼承父母宅基地,你回老家也沒處住,可能老家還有兄弟、姐妹,但是從血緣直系關係上說,你也不必要再回老家過年了,父母都不在了,你的第一家就是你目前生活的地方。
2、如果父母都不在了,你繼承了父母的宅基地,或者宅基地上房屋的使用權,老家還有你的兄弟、姐妹、親戚,你也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回老家過年,如果老家也沒啥親戚了,可是房子還是你的房子,你依然可以選擇回老家過年。
3、理論上你父母都不在了,老家也沒啥親戚了,你肯定會很少回家過年了,這時你的主要社會關係就是夫妻關係,子女關係,家屬父母關係,你與老家在沒啥瓜葛,所以你再回老家也沒啥意義了,過年就是一家人團團圓圓,你回老家與誰團圓呢?
-
5 # 葉公故里近悅遠來
過年就圖個團團圓圓,跟地點無關。
我從去年開始已經不回去老家過年。以前公公婆婆在老家,我們一家四口趕回去過年。
這兩年我婆婆在外邊打工不回來,就剩我公公一個人,平時也在我家住,就都不回去了。
去年我公公還可有可無的問了句:“要不我回去老家收拾下,過年了你們再回老家過年?”我笑笑不說話。心想,老家裡平時根本沒住過人,回去還得好好打掃,我的工作又比較忙,只有一週的假期,跑來跑去何必呢,全部成員都在這。回去圖啥。最後不了了之。
害怕回老家過年還有一個原因,一回去肯定少不了要串親戚,我們中華民族過年的標配節目。現在雖說生活水平上去了,親戚反倒走不起了。超市隨便一買,兩三樣禮品就是二百往上走。太差的禮品我又嫌棄,買的都是正品名牌大廠家的。走一趟親戚下來沒有個兩三千塊錢兜不住。
作為禮尚往來,親戚們的回禮可就五花八門了,“大個核桃”,“歪歪爽”,“營養抉線”,“泳動”等等。真是琳琅滿目。不知道走的是親情,還是利益上的計較。
曾經有一次,收到一箱紅棗奶,上下兩層,下面配重放了一瓶礦泉水。另一箱金典純奶上下兩層口感外觀明顯不同。不知道都是誰家的回禮,就算知道你也不好問,弄不好親戚都傷了和氣。
去別家買的都是講究貨,到最後轉一圈,自己返回來的沒一樣拿得出手的。吃不能吃,喝不能喝,扔了又造孽。鬧心。
所以,正好不回老家過年,也省了親戚們之間假惺惺的禮尚往來。
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這樣不香嗎?
-
6 # 誠心走天下2
父母不在了,不是應該要回老家過大年,而是必須要回老家過大年。
老家就是祖宗的根,祖傳的家業,有必要珍著過大年的機會回去探望。我們中國曆代都有尋宗問祖的優良傳統,現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會想盡辦法回老家探望,甚至有葉落歸根之感。
老家是根據地,發源地,不可忘宗背祖。如果長年不回老家,兒孫就更不會想回老家了。人是會老的,如果一旦撒手西回,那麼兒孫們就根本上沒有老家之願,也就是失去了祖宗的概念了。因此造成老家周圍有血緣的親人就會把你忘了,更會認為你出外己經沒人了。過了幾代或十幾代後,要找祖宗之根就有困難了。因為族譜中只記載著一開始出外的姓名,以後的就一往無記載了,所以要查清是十分困難,麻煩的事情。萬一查不出,或是其他人為了霸建你的祖業,故意摩擦阻力,使你無法查下去,那你的後人便成了無根之藤了。
老家雖然父母不在了,但是在族中還有比效親近的叔伯兄弟,或者是親戚,也應該每年回去和他們團聚歡樂。現在雖說無親情比效淡泊,但是,只要你會回老家過大年,他們還是有親近之感的。只要互相來往,互相尊重,這血緣關係是永遠存在的。
難題是老家有無房子問題,回去過大年必須要有房子住,住別人的房子是不太好,也不方便。
房子,父母以上是肯定有的,只是因為久不住人荒蕪倒塌了,成了荒地。地皮是你的,就應該重建另用起來。房子建起來了,就有兩大好處:既沒人敢騙你的地皮,也隨時回老家有地方居住。
回覆列表
表舅已經5年沒有回家過年了,按他的話說,他哪還有家呀?
前段時間父母給我打電話問我能不能回老家一趟,當時我聽了之後心裡咯噔一下子,心想老家是不是出什麼事了?
然後父母說你別多想,是你的表舅回來了,說怪想你的,要和你見見面。
我和表舅久別重逢,感覺有太多的話要講。我已經不清楚有多少年沒有見過表舅了,只記得小的時候表舅待我特別好,簡直就是把我當成親兒子那麼對待的。
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都想著我,那個時候家裡面也都不富裕,但表舅種了一個小菜園子,菜園子種著我最愛吃的小番茄。
那個時候也沒有其他零食,但凡是能吃的我都喜歡,表舅每天都會拿一個小碗裝上兩三顆給我送過來。
我見到表舅之後差一點哭了,對錶舅說:怎麼這麼多年也沒見你,打電話也打不通,都不知道你跑哪去了。
表舅聽了之後也是眼淚汪汪的,聲音有些哽咽,過了好一會兒之後表舅才說:自從父母不在之後,其實也就沒家了。家都沒了,那可不就四處漂泊嗎?
第1點:父母不在之後,還有必要回老家過年嗎?在我上高中之後因為學業繁忙,而且我們那個地方非常特殊,只要上了高中原則上是不太允許能夠走讀的,所以我就很少回到老家。
即使回家也只有一天,而這短短的一天時間,根本見不完所有親戚。於是我和我的表舅也就形成了默契,一般是在過年的前後幾天裡面去表舅的家裡面玩一下。
隨著我的年齡慢慢變大,和表舅見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有時候一年能見一次面。
但是在我的所有親戚當中,真正對我好的應該就只有表舅一個人了,當然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除外。
後來表舅家裡面發生了一場變故,表舅的父母在同一年相繼離世,這件事給表舅帶來很大的打擊,以至於表舅變得和原先不一樣了。
以前表舅經常在家,而現在表舅幾乎常年累月不在家,印象當中只有前年表舅回老家了,但表舅回來後也是隻待了一個小時,給父母上完墳後又離開了。
以至於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們家當中的每一位親戚都提到過表舅,但都說沒有見過表舅,甚至電話也打不通了。
沒人知道表舅在哪裡,也沒人知道表舅過得怎麼樣。
直到這次表舅又回來掃墓,恰巧被我的父母看到了,於是拉著表舅來到了我們家裡面。
按表舅的話說,就算是父母不拉著表舅來,表舅這次也會和我們親戚們道道別,因為表舅在大城市裡面安家落戶了。
當時聽到之後萬分詫異,就問表舅你離開了這麼長時間,怎麼也不和我們多聯絡聯絡,手機也換號了,家裡面的親戚們都擔心你,也不知道你在外面過的怎麼樣。
這句話問完,表舅突然哭了,過了好一會,表舅才說出了那句話,父母都不在了,人這一輩子就成了無根之草,走到哪算哪,我也無牽無掛了。
我相信表舅絕對不是特例,在我們周邊肯定有一些親戚在父母去世之後就不再回老家過年了。
第2點:父母是親戚樞紐的核心講一個小故事,我的父親有兄弟三個人,在有一次過年的時候,我的一個大爺就說了:這是咱們的老人還在,如果老人不在的話,可能我們就很少能聚在一塊吃飯了。
當時我聽到這句話之後,心中感慨萬分,對於我這樣的小輩人來說,可能壓根就沒有不在一塊吃飯的概念。
於是我在飯桌上就直接反駁了:咱們還是有機會在一起吃飯的。
結果沒有想到包括我的父親在內的兄弟三人基本都同意了大爺的說法。
天底下哪有不散的宴席,而這個宴席什麼時候開始散開,主要看家裡面的老人什麼時候駕鶴西去。
這個話題其實挺沉痛的,即便到現在我也不太願意把這件事情剝開了揉碎了去講,但是仔細想一下,當初家中的親人說的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後來發現,我們村子裡有些人,自從他們的父母不在人世之後,不要說清明節的時候不回來了,就是逢年過節也不見回來了。
為什麼呢?
因為已經沒有太多的牽掛和羈絆了,而這一部分牽掛基本上是對父母的牽掛。
第3點:百善孝為先做一個適當的引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講百善孝為先,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千萬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起來孝敬父母。
趁著父母還在,趁著還有回家的感覺,趁著老家還有那麼一些人認識自己,逢年過節的時候,不妨多回去看望看望這些老家的親戚們和老人們。
他們陪我們長大,我們就得陪他們到老。
不過說一句有點心寒的話題,隨著自己年齡增大,等到自己的父母真的老去之後,可能自己也就不太願意回家過年了。
因為過年過的是團圓,而不是單純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