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王的歷史筆記
-
2 # 阿烈2008
我同樓上見解頗為不同。王莽手下非無人,是不能用人。遍觀史評,王莽的評價無非兩類,一為“偽”。篡奪皇位、迷信復古、多疑失信。王莽的施政脫離當時的實際環境,亦缺乏適當的用人安排。
另一種評價為“真”,均眾庶,抑併兼,廢除奴隸。在政策上保證了自身的利益,同時又照顧了一般人民的利益,是企圖解決問題的一人,甚至有人說他是穿越者。
以我看來,此人文不能舉、武不能用,事無大小深淺,皆決斷於己身。一句話,連個傳銷的組織能力都沒有,卻操著聯合國主席的心,能當個十幾年的皇帝算是狗屎運了。
王莽手下其實缺乏深謀遠慮的人物,也缺乏能夠獨當一面的統帥。
王莽改制以前,依靠的是自己的家族勢力,特別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支援,這裡面,起主要謀劃作用的人物其實就是他自己。王莽的前半生簡直就是一個影帝所能達到的極致,所有的人都把他看做大漢的良輔,都願意與他結交。
對王莽鞏固地位貢獻突出的還有當時的大儒孔光。如果說王政君是王莽在官場的靠山,那麼孔光就是王莽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靠山。於是孔光的女婿甄邯及其兄長甄豐成為新莽政權的舉足輕重的人物也就不足為奇了。
由於上述理由,新莽政權有幾個關鍵人物地位超然,分別是王莽的堂弟王舜,孔光以及甄氏兄弟。
王氏子弟在新莽時期得到重用的還有王邑、王尋,就是昆陽之戰的失敗者,也是王莽政權的主要將領。昆陽一敗,王莽政權已經事實上失去彈壓反莽勢力的實力。
甄豐的兒子甄尋是新莽時期一樁大事件的推動者,他利用王莽依靠符命取得執政權力的特點,不斷用符命為自己爭取利益,導致王莽的反感,被處死。該事件牽連到了大儒揚雄,揚雄就是西蜀子云亭的主人,在傳統儒家學者的宣傳下名望很高,不過一聽說自己牽扯到謀反大案,嚇得他直接跳閣。七十多歲的老夫子,把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聖人古訓拋到了腦後,做了個跳牆夫子,可為一笑。
西漢有一對著名的宗室學者父子,就是劉向和劉歆,劉歆投靠了新莽政權,又要給自己立牌坊,就改了個名字叫劉秀,結果他的政敵偽造了符命,說“劉秀當天子”,劉歆就失勢了。另一個小人物劉秀也開了個玩笑:我是註定要成為天子的男人。
其他的新莽政權文臣武將都沒怎麼推動歷史發展,比如嚴尤陳茂巨無霸,都是因為作戰過程中與劉秀等人為敵才留下了名號。
還有部分新莽政權的太守刺史地方將領,最後很多成了新莽政權的掘墓人,有些成了割據勢力,比如竇融、公孫述,有些人的家屬直接進了雲臺二十八將序列,比如耿況,簡直就是劉秀的後備幹部培養者。
王莽政權最後眾叛親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