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酒加咖啡每樣來一杯
-
2 # 儂行蓋碗茶
最近看到一個排行榜,說華人酒量最大的十個省市區是山東、河北、江蘇、河南、北京、遼寧、安徽、山西、吉林、湖北。對這個榜單,我表示出十萬分的懷疑甚至否定。
首先,華人酒量最大的,絕不是山東,而是內蒙古,這是人們公認的;再說我老人家多年來走南闖北、遊歷江湖,也去過內蒙古、山東多次,與山東人、內蒙古人都喝過無數次了,山東人還真是比不過內蒙古人,而且人家內蒙古人男女老少都能喝,內蒙古的酒也是度數最高、最烈的。
內蒙古人最能喝酒,這是毫無疑問的,第二、第三才是山東人、河北人。
此三甲之外,還有就是河南人,在這個所謂的“全國十強榜”裡排第四位;山西人,在這個所謂的“全國十強榜”裡排第八位;而陝西人、新疆人、甘肅人、青海人、寧夏人、西藏人也非常能喝,可竟然沒上這個所謂的“全國十強榜”。
此榜裡的北京排第五位,但顯然北京進不了全國前十強,說實話,大都市裡的上班一族,很少成天聚餐豪飲、酗酒拼量的啦;排第三位的江蘇、排第七位的安徽、排第十位的湖北,都屬於南北交界的省份,蘇北、皖北、鄂北的人能喝,可蘇南、皖南、鄂南的人就不會喝,平均下來,該三省也進不了全國前十強;東三省的遼寧排第六位、吉林排第九位,可東北人只會忽悠、能吹牛、假豪爽,真的喝起來就不行了,酒量只能算是中等,肯定進不了全國前十強——倒是東三省裡的黑龍江人,還比遼寧人、吉林人豪爽得多、能喝得多。
在南方人裡,湖南人、廣西人、貴州人也挺能喝的。
所以在我看來,華人最能喝酒的就是內蒙人;前三甲是內蒙人、山東人、河北人;其他有可能進全國前十強的如河南人、山西人、陝西人、新疆人、甘肅人、青海人、寧夏人、西藏人、黑龍江人、湖南人、廣西人、貴州人等。
華人最不能喝酒的,大概就是上海人、浙江人、海南人了。不知諸位有疑義否?
-
3 # 夢之藍社群
東北虎,西北狼,喝不過江蘇小綿羊!
內蒙已經落了雪,接著又是一波降雨降溫,立冬也不遠了,天氣漸冷,是時候喝點小酒取取暖了。每每到這時,不免出現各種觥籌交錯,喝酒划拳的歡快場景。
中國白酒作為中華民族歷史和精神文化的載體,在華人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中國地域這麼大,各地的酒文化酒風俗也各不相同,那麼各地酒友是如何喝酒的呢?
北京人
北京人沒有太多虛偽應付的修飾成分,一碟豆腐拌小蔥,一瓶酒侃上大半天,勸酒時懂得甜言蜜語、花言巧語刺激,更懂得用豪言壯語自我抒情,到後來大家朦朦朧朧地醉成一片時,他自己還在自言自語……
天津人
天津百姓愛喝酒,度數越高越得勁,配上一包瓜子花生、冷盤兒喝的不亦樂乎,這並非窮喝,而是享受其中滋味。
河北人
河北人喝酒最講究排場,參加的人多多益善。一個人喝叫喝悶酒,兩個人喝也不過癮,非得三五成群,最好是一幫子人,喧天吼地。酒的品種也不大講究只要是好喝就行。
山西人
酒不喝完不上主食,一般情況下,主人敬的第一輪酒,客人不喝是不行的,否則被認為看不起主人,客人無論酒量大小,要接酒痛快。山西人待客十分講究禮節,主人要顯示熱情與隆重,故以滿為敬,客人要以手護盅杯表示致謝,主人勸酒,客人要端起酒杯來輕抿一口以示禮貌。內蒙人
極力勸酒是內蒙古人的習慣。內蒙人酒量雖大但喝酒人總數少,喝酒的規矩是按一定的順序每個人提一次酒,“提酒”就是端著自己的酒表達自己的一些意思和感情,每個人提完,大家杯中的酒都得喝完,多少人提酒,每人就得喝多少杯,輪一圈下來,大家差不多被搞定了。
山東人
喝酒時間一般比較長,除了一些禮儀性的筵席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一般酒席時間要超過3小時,所以在山東除了酒量小的,一般人一場酒要喝個半斤八兩,等酒席結束後,大部分肯定是舌頭大了,步子歪了。
江蘇人酒桌上流傳這樣一句話:東北虎,西北狼,喝酒喝不過江蘇小綿羊!
這裡的江蘇小綿羊便指的是蘇北一帶,聞名遐邇的洋河、雙溝酒廠就坐落於此,有句話叫做“洋河麻雀都喝三兩三”,此地酒量可見一斑。蘇北人個個善飲,且性格豪爽,其中宿遷泗陽、沭陽、徐州豐沛兩縣的人酒量直接可以和內蒙古大漢叫板,戰鬥力十分驚人。江蘇人,特喜歡喝綿柔的洋河美酒。
安徽人
安徽人喝酒喜歡炸雷子,關於“炸雷子”有兩種說法,一是把一小杯白酒沉到一大杯啤酒裡然後喝,這種飲法比較獨特,在家裡面喝酒時多見。二是指兩杯相撞發出的“鏗鏘”響聲,習慣是隻要是聽過響的,就得喝乾喝淨。“炸雷子”這種本來盛行於安徽淮北一帶的喝酒風格,現在則蔓延至全省很多地區,蔚然成為一種飲酒之風。
浙江人
浙江地處沿海又是黃酒故鄉,所以向來是葡萄酒和黃酒的消費大省,白酒消費相對較低。浙江人喝啤酒都是海量,開始喝的時候,不是一瓶一瓶的拿開的,而是箱(6瓶),一般要喝個3、4箱才是兄弟。東線一帶的地區,例如萬寧、瓊海和文昌,那裡喝酒的風氣不是很濃,民風清爽,溫和,酒不是主要的飲品,東線市縣主要以茶為主。
福建人
福建人裡,每個地方喝酒又很不同,泉州人喝酒喜歡喝群酒,就是群PK,一堆人在一起分成2邊,互相較勁;龍巖人喝酒,講究單挑,今天就是我跟你的戰場;廈門人喝酒很文明,只敢坐在小店門口喝個幾瓶,點到為止。
上海人
上海人喝酒講究情調,上海男人喜歡喝小老酒。上海是南北文化交匯地,因此喝酒也融合了南北的特性,上海的正規應酬場合,通常不上白酒,最多是啤酒、葡萄酒以及各種非酒精飲料。即使勸酒也彬彬有禮,不強人所難,所以不會喝酒的人也無需惶恐。
東北地區(遼寧、吉林、黑龍江)
東北人喝酒還有一個不成文的習慣,那就是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身體強弱,坐在桌上就得一視同仁,一起拼酒,比酒量。冰城哈爾濱有“啤酒城”的美譽,當地人的酒量常令外地人瞠目。三伏天,兩個小夥子能在酒館喝一箱24瓶的啤酒,平常的如同喝白開水一般。
兩廣(廣東和廣西)
廣東人性格比較含蓄,沒有北方人那麼粗獷,口味不及北方人重,喝酒不喜烈酒,洋酒在廣東也是大行其道。廣東人喝酒,講究隨意,舉杯相碰後由著自己的意願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只要你自己覺得公平和心裡過意得去,彼此就很少強迫。
海南人
海南人喝酒卻很隨意,從不講究到底什麼樣的酒是好酒,跟喝白開水似的。
湖北人
湖北人極重感情,而且把喝酒看作是衡量友情深淺的試金石。謂之“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湖北人的酒量比不上山東人、東北人和河南人,但是湖北人喝酒很實在,特別是湖北人給別人敬酒自己也喝這一點不同於北方人,這種勸酒方式,即便客人不喝酒也會喝下去不少。
湖南人
湖南人喝酒不需要理由。總是拿著自己面前酒瓶裡面的酒往別人的酒杯裡面倒,開始的時候不喝酒,打死也不喝,到最後開始發颮,把別人都灌醉,不喝酒的人在桌子上話很多不停的策著別人喝酒,比較喜歡幾個人圍攻一個。
河南人河南人熱情好客,之前到河南做客,主人請喝夢之藍,請客的喝一杯,被請的最少就得喝三杯,這就是河南人喝酒的習慣。這起源以前大家都經濟拮据時,只有赴宴時才能品嚐到白酒,主人為了款待客人,這才想方設法讓客人吃好喝好。另外河南人很顧家,喝了酒以後,無論如何都要努力的回家,然後呼呼大睡。江西人江西人整體不太能喝酒,整體在全國排名相對靠後,有一句順口溜就能概括江西人喝酒的特點:喝一斤大步走的是內蒙男人喝一斤扶牆走的是河南男人牆走我不走的是江西男人甘肅人
甘肅很多人都喜歡飲酒,但是在飲酒時能夠注重文明、禮儀和娛樂,反對不文明的粗野行為。在聚會飲酒時,敬酒者一般都要唱著祝酒歌給大家敬酒。客人告別時,為表示挽留,並要敬上送別酒。在吉慶場合,一般都不會強迫客人飲酒。不會飲酒的人,只要說明理由,就可以少飲或者請別人代飲。
寧夏人
寧夏人性格淳樸善良,為人正直,講原則能喝酒的不多。酒場上,也講究酒規。與人交往看重人品,喝酒還講酒品。寧夏人喜歡用枸杞泡酒,寧夏喝酒高手多集中在銀川、鹽池。青海人青海人善飲,豪飲,這在全國是小有名氣的,婚喪嫁娶喝、添人進口喝,百歲滿月喝、升官發財喝、喬遷搬家喝、動土上樑喝、耕地播種喝,開鐮收割喝,朋友聚會喝、迎來送往喝、逢節遇假喝、初一十五喝,萬事具備喝、只欠東風喝,愁眉不展喝,喜上心頭喝,春來踏青喝、夏日乘涼喝、秋逢陰雨喝、東飄雪花喝。新疆人
新疆人喝酒喜歡大杯喝酒,大碗吃肉,開場每人先喝一大杯,喝酒不能站,站著喝不算。新疆人爽朗好客,總覺得在飯桌上喝酒喝多了才算盡興。因此不少人都喜歡勸酒,否則會覺得未盡到地主之誼。新疆喝酒多是喝水用玻璃杯。酒官倒酒一般是倒玻璃杯的1/4或1/5,遞給上手第一人,此人接過杯子,敲擊兩下桌面,示意我喝啦!
陝西人
陝西人喜歡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陝西人比較豪爽、粗獷,但同時又是禮儀之邦,所以敬酒時就有這樣的特點:在聚餐時先敬老者,後敬有地位之人,勸酒時不能強行,只能隨意,但你敬酒時就不能隨意,必須一口乾了,同輩間更不用說,必須滿杯。陝西人喝酒誰直爽誰受人歡迎,痛痛快快喝酒下,忽然急剎車,“兄弟就是這些量”,眾人都同意,不怕做作。
四川及重慶
這倆地方人喝酒也很豪爽,雖然偶爾會耍些花招,但追求的是主客同歡,如果自己倒了希望別人也別立著。雲南和貴州一有酒便是宴,最能體現雲貴人粗礦豪放性格的莫過於喝酒。雲貴人愛酒如命,視飲酒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地有著不同的豪飲風俗。凡過節喜慶日子,如果不喝酒,那就是窮得實在沒有法子弄到酒。賓客來了,無論男女老少,均以酒敬客,其他少數民族也有著自己獨特的飲酒特點。西藏
唱酒歌是藏族飲酒一大特點。每逢重大場合(如婚宴、村寨聚飲等)敬客人酒時,要先擎著酒杯唱酒歌,歌詞多為即興之作,內容都是讚頌、祝福之詞。藏族善用譬喻來表達感情。唱酒歌時,身子要伴著節奏舞蹈,杯中的酒卻絕不許灑出。客人有時也要唱酒歌回敬,此唱彼和,氣氛十分熱鬧,把宴會推向高潮。
港澳臺地區
喝酒不怕醉,真正的是喝酒圖醉,和他們在一起喝酒,唯一能把他們拉下馬的辦法就是喝快酒,大杯喝酒,快刀斬亂麻。像臺灣人一直喝高度的高粱酒,動輒53度以上,很少有低度酒並且有著喝慢酒的習慣。時間越長功力越強,所以千萬不要與臺灣人拼慢酒。《國內酒量排行榜&最愛喝酒排行榜》
1、山東。2、河北。3、江蘇。4、河南。5、北京。6、遼寧。7、安徽。8、山西。9、吉林。10、湖北。
1、北京。2、山東。3、河北。4、遼寧。5、江蘇。6、河南。7、山西。8、安徽。9、上海。10、天津
-
4 # 壞壞130877271
我是新疆人 有次去山東濟南 梁山 吃飯的時候見每桌都喝啤酒男女老少人手一杯 上啤酒都是成件上 嚇壞了 當我喝第一口科裡側 嶗山 趵突泉的時候 釋然了 後來我們3個人把串店的老闆嚇壞了 一人兩個1.5升的啤酒 主要是太漲肚子 不想喝了 當時就有點懷念大烏蘇 那不叫啤酒 充其量也就卡瓦斯的感覺
-
5 # 大頭品酒
中國是酒的故鄉,酒文化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酒是屬於物質的,更屬於精神層面;但酒又融於人們生活之中成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下面就跟著大頭一起來盤點下中國最能喝酒的城市!
NO.10 青島
作為青島啤酒的發源地,酒對與青島人來說就是解渴的飲料!
青島人喝酒時間一般比較長,除了一些禮儀性的筵席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外,一般酒席時間要超過3小時,而一些摯友之間的聚會則時間更長。青島人愛喝啤酒,喝的豪爽,喝的開心。幾個朋友聚在一起,不用什麼太好的菜餚,一盤旮旯(蛤蜊),幾串烤肉,把酒臨風,喝的是那樣的暢快和愜意.要說這散啤真要喝出意思來,不要去什麼酒店,就去啤酒屋,吃著烤肉,喝著散啤,海闊天空的聊,喝到高興處,索性光者膀子,那份痛快,也就是青島人自己獨享了。
NO.9 北京
北京人過去只認三種酒---老白乾,“燒酒”和二鍋頭。至於其他的牌子,基本入不了北京人的眼。咱北京人喝酒講究只喝二兩,這樣既不會因為喝酒傷身子,又過了自己的酒癮,這裡有個“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的說道兒。
NO.8 貴陽
貴陽人喜歡喝酒,下班放鬆小酌兩杯,朋友聚膝開懷暢飲。現在馬上年關,好久不見的朋友、同學也該聯聯絡絡感情了,大家約起出來一起唱歌一起吃飯一起“經濟半小時”,不免又是舉杯換盞,一醉方休!
NO7.煙臺
紅的有世界級品牌張裕葡萄酒,黃的有國家級品牌煙臺啤酒,白的有區域名牌煙臺古釀,還有獨特的三鞭酒。作為山東少有的酒“色”最全的城市;煙臺不但出產好酒,這裡的人還愛喝善飲。據說,和煙臺人辦事的,不少都被喝倒了。
NO.6 重慶
說到喝酒,重慶人絕對稱得上“江湖一霸”。尤其是在夏天,你們看火鍋店或者濱江路的大排檔,哪桌不是啤酒白酒滿天飛?在重慶,喝酒不單是男人的愛好,有統計稱,重慶6成以上的女性都喝酒。好多女生都說不會喝酒,喝酒對身體不好之類的。而轉眼間已經喝完3瓶啤酒!
NO.5 哈爾濱
哈爾濱人開始喝酒的階段往往比較拘謹,舉起杯先得說兩句,等到喝到高潮才放鬆下來。一放鬆,哈爾濱人開始給朋友“上課”了,語重心長得就像知心大姐一樣。而且,哈爾濱人堅持認為一頓酒是陪不好朋友的,一定要有“下悠”,比如去酒吧、KTV再喝一頓,段位高的第二悠還不算完,得再擼擼串,直到大家都實在喝不下了才允許回家。
NO.4 西安
在西安,沒有啥事是一頓燒烤+啤酒解決不了的;尤其是這個季節放眼西安大街小巷到處是燒烤、到處是啤酒!如果有,那就兩頓“青春獻給小酒桌,醉生夢死就是喝!
NO.3 瀘州
瀘州人善喝酒,入席三杯,互相問候,共同祝福,我以你為敬,你以我為恭,端起酒杯先乾為敬。瀘州人喝酒的方式很多,觥籌交錯,形式不一。划拳猜子亦喝酒,敲棒棒、搖色子亦喝酒。遠方來客不備薄酒備濃酒,親人聚會不喝清酒喝醇酒,紅白喜事喝珍酒,婚嫁論娶喝喜酒,喬遷新居喝火炮酒,喜得高升喝慶功酒,臨行之前喝助興酒。
NO.2 赤峰
赤峰早先是個移民城市,在這裡混的都是全國各地的江湖豪傑,其中老家在東北的不少。咱赤峰喝酒的規矩大家也知道,大家一起先喝三杯,然後桌上從主家或者長者開始挨個端酒,最少的也是喝四個端兩個吧,然後每個人都要起來端一圈,之後進入集體遊戲階段,最後再進入單挑階段……
NO.1 瀋陽
要是說自己不會喝酒,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瀋陽人……不知從啥時候開始,瀋陽人給全華人民留下了爺們兒賊能喝的印象。不過有趣的是,曾有人在網上投票中國最能喝的城市,瀋陽奪得頭魁,據統計瀋陽人一天要喝掉1370噸酒……仔細算一算,瀋陽有超過800萬的人口,這樣算來,按一瓶老雪500ml計算,每天瀋陽人要喝274萬瓶啤酒,平均每人每天得喝171ml……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
你的家鄉有上榜嗎?排名第幾了?
http://www.toutiao.com/i6478157377177649677/中國最能喝酒的城市排名,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
6 # 張端10
我是徐州人,生活工作在北京。稍微愛和朋友聚聚,但不算能喝。我記得在清海西寧和山東濟南被朋友給辦的特別慘,喝酒生涯最慘兩次,戰線長,但喝的快。其他地方還可以吧。河南鄢陵和焦作感覺也能喝。到了內蒙巴彥淖爾也喝的挺爽。也被上海人和哈爾濱人辦過。我覺得哪都有能喝的。如果跟客戶領導喝酒,一直提著勁兒反而不會多,而且控制力可以。但是一去哪出差,辦完公事,不管是朋友同學戰友一聚,我草,絕對瞎了。我聽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可他媽抓到你一次了”!酒喝的是感情,是回憶,是一顆敞開無所顧及的心。我一直認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才是真性情。還有一次在南京出差,碰到了我的從小玩到大的朋友也在南京出差。啥也不說了,他鄉遇故知,我們說別去飯店了,酒店吧。然後買的燒雞熟食花生米。兩斤白酒,啤酒叫了多少次也不知道,反正服務員前臺肯定罵我們了。喝到天亮。現在越來越發現沒有以前能喝,沒有以前敢喝了。喝酒的慾望逐漸在減少,也不知道是否和年齡有關係。但是我希望到我白髮蒼蒼,牙齒掉光的時候,老哥幾個兒誰都沒走,還一瘸一拐的喝大酒,還聊以前的姑娘,還唱以前的歌.....
-
7 # 蟲二的生活
雲南的酒也是大到嚇人的,老白乾是首選,就是農村自釀的蕎酒、大麥酒、包穀酒……
雲南是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不乏特別能喝酒的。
[彝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楚雄州,要喝攔門酒,客人來了先攔在門口不讓進,待喝過3碗攔門酒以後方能進門,酒量不行的還真是會慌張得不行。彝族人吃飯也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
[佤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臨滄市,就是跳甩頭髮舞的那個,姑娘小夥都是黑黑的,喝起酒來也是不要命啊。有個佤族民間酒歌:“你不敬我我敬你,你不愛我我愛你,讓我們一起幹酒醉……”旋律特別優美動聽,朗朗上口,好酒之人必須會啊。
[傈僳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怒江州,怒江有傈僳族還有怒族、獨龍族……多數人都依著怒江而居,氣溫高,那裡的人喜歡喝一種用米釀的杵酒,喝起來甜甜的,越喝越想喝,如果傈僳族姑娘再給你來個熱情的“三江並流”,不信你不醉。
[傣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德宏州、西雙版納州,都是在祖國的最南端,特別熱,有名的潑水節就是傣族人的隆重節日。傣族人最喜歡喝米酒,大杯大碗,一不小心一大桶。
[白族]主要分佈在雲南省大理州(我的故鄉),白族人民勤勞善良,大理的風花雪月也是舉世聞名。近些年大理對洱海進行了大規模治理,歡迎全世界人民到我的家鄉大理來做客。差點忘了說酒的事,白族有三道茶還有三巡酒,有名的鶴慶大麥酒、永平白木瓜酒……紅白喜事都要消耗大量白酒,從早到晚都在喝,要是有云龍諾鄧火腿下酒,那是要喝到昏天黑地了……
雲南人愛酒,也會釀酒,不喜歡濃香型醬香型,獨愛小鍋酒;
雲南人愛酒,更會喝酒,不喜歡小杯喝小口喝,獨愛大碗甩。
-
8 # 小李非刀李剛
中國有幾千年喝酒歷史,武松三碗不過崗,爽,喝了酒精氣神雄壯,中國喝酒最.爽人群應在重慶,燙火堝喝啤酒,大排擋,酒店,喝酒那爽勁不擺了,汗流夾背,特別是女士喝酒那.狂勁特別兇,重慶處處可見狂飲之士,夏天燙火堝到重慶狂飲,那才算霸道,喝酒最爽在重慶
-
9 # 響水大米
全國哪裡的人最能喝酒?這個話題估計很多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按照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還是東北人比較能喝。
剛畢業進入一個工廠,和車間的幾個老工人一起喝酒,工人有男有女都大約40多歲左右,大家用三兩三的酒杯倒上滿滿的一杯50多度的小燒,剛剛參加工作的我,聞著酒味都想吐,更別說喝了,這個時候剛倒完酒,桌上一個40多歲的東北婦女站了起來,說了一句話,做了一個動作,嚇得我差點鑽桌子底下去。她站起來對著一桌的男人說:“來來來,第一次喝酒,我給大家打個樣,然後你們跟著整。”說完後,一大杯白酒一口悶下去,50多度的小燒呀。
後來慢慢也能喝點了,在東北酒桌上這種方式的打樣喝法經常遇到,也真的比較頭疼,但是既然你參加了酒局,也不能不喝。所以這種打樣真的打怕了。
我在酒桌上見過的能喝酒的東北人,最多的50多度的白酒能喝5杯左右,按酒店的三兩杯算,大概是一斤半左右的酒。喝完以後也說話行動不走樣,城市裡有個三斤姐,據說一次當場喝下三斤50度白酒,估計最後是吐了,但是現場直接三斤喝到肚子裡也是很佩服了。
在這裡不偏不黑,估計很多地域黑的網友又得把東北落後和能喝酒聯絡一起了,但從喝酒上面來看,東北人喝酒的酒桌上絕對是作風強悍,不喝就差直接灌了,不信的人來東北遊玩,可以感受一下,估計絕對是把你灌趴下。
-
10 # 森林驢
有一次,我出遊到湖北武漢市。
晚上在燈火輝煌的街頭散步,偶遇一喝醉的酒鬼。只見他搖搖晃晃的,嘴裡不停地吟唱著一首打油詩:“不願富來不願有,但願長江化美酒。閒來無事江邊臥,浪子打來喝幾口。”我一聽不禁愕然,好大口氣呀,竟然希望滾滾的長江之水化作滔滔的美酒!
所以,我一直相信凡住在大江大河邊上的人,都能喝酒!
-
11 # 王維東漸行漸遠
我要說延邊北韓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
不到六十萬人口的城市,現在僅餘四十萬上下,那二十幾萬全在南韓務工呢,畢競在那邊的月薪都是萬或幾萬計。
於是延吉的酒場就特別豐富,一晚上你可能就要連赴幾個酒場、酒桌,,
今天有去南韓二年多的小學同學、初中同學、大學同學回來了一一接風;明天有準備去南韓務工的朋友、鄰居、親屬或一起下崗的同事要出發了一一送行!
本身南韓人和北韓人以及在中國的北韓族人就是同根足的人,,,
-
12 # 天高雲淡839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古代就有李白斗酒詩百篇。武松醉酒打虎之說。酒既可助興亦 可亂興。是又好又壞的東西。渴酒駕車事故頻發。希廣大同仁的切勿貪杯。以上都是閒話,轉入正題。要說哪個地方的人最能喝酒?不的不說東北三省一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家古的興安盟、呼倫貝爾盟、錫林郭勒盟的人最能喝酒。這與他們居住的環境及民族傳統習習相關。東北氣候寒冷,喝酒能驅寒保暖。又因當地滿族人較多,喝酒也是民族傳統、習慣。內蒙古的興安盟、呼倫貝爾盟與東北三省接壤,地處高寒山區氣候寒冷,而且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喝酒也是他們適應環境的舉措和習俗。錫林郭勒盟與蒙古國接壤,居民以蒙古族為主,而且大都是牧民,他們善於騎馬。經常放牧在大草原上,出沒在風天雪地之中。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中隨身攜帶酒壺,冷了就喝幾口,唱著長調去套那一匹匹烈馬。晚上歸來,在蒙古包內豪飲,手扒肉、奶茶奶食。一曲:酒喝乾,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把牧人送入酒的夢鄉。…………
回覆列表
曾有個在中國的老外跟我吹牛逼說:在他眼中,這個世界上只有娘炮才會動不動說自己「不行」。
聽完,我笑了,但並沒有說話。
那天夜裡,在一個連衛生檢疫證都沒有的燒烤攤,在我和這個老外連續吃下了8串大腰子,幹掉面前第10杯洋河大麴頭後,至今我能還記得他鐵青的臉色:他看著我說:「哥,我真不行了」。
1 華人愛喝酒,尤其喜愛白酒。糧食釀造的中國白酒屬於蒸餾酒的一種,與雞尾酒六大基酒:英國大麥威士忌、法國葡萄白蘭地、俄羅斯麵包伏特加、以及朗姆酒、龍舌蘭和金酒同根同源。
中國的人口密度歷來牢牢佔據全世界首位,對糧食的需求極大,只有每個朝代中頁以後,富裕的存糧才能為白酒釀造提供可能。
所以唐宋時期傳入中國,由糧食釀造的蒸餾白酒,往往只能在吃飽飯後的盛世才能喝得起。奔小康的當代華人,自然有資格將白酒當成餐桌社交必備的助興工具:
大米釀造過程中產生的雜質醛和雜醇是造成白酒上頭和辛辣的原因,越是小作坊產出的酒,雜質也越多越烈。不過華人早已經習慣白酒,還用「一線喉」形容高階白酒,咽一口從嘴到喉嚨都能燃起來,非常刺激。
辛辣的口感使得華人相信:白酒能夠將各類奇特的中藥材裡的「營養」泡出來。從而開發出泡著蛇,蜥蜴,海馬,以及透過「不能貪杯」暗示壯陽功能的藥酒:
但外華人卻普遍不能接受白酒,如果給英國街頭的行人灌下二鍋頭,得到普遍的評價是:「辣」「灼燒」,甚至有不諳世事的姑娘認為自己剛才喝的是「潔廁靈」:
所以,相比口感更好的其他蒸餾酒,白酒只能在東亞地區被接受,而黃瓜配瀘州老窖之類的雞尾酒調法,更是異端中的異端。
2 全中國的飲酒人數超過5億,每年可以喝掉300億公斤酒,相當於生生喝乾25萬個夏雨荷身旁的大明湖。那麼,到底哪個地方的華人最能喝?
山東、內蒙古、黑龍江在網友心中牢牢佔據中國最能喝地區的前三名,其中山東的得票率更是超過18%,高居全國各省市第一。
2015上半年,青島人均使用代駕33.5次,平均每人每週至少喝一次酒。
如果說山東人能喝,內蒙古和黑龍江人一定不服。認為內蒙古和黑龍江酒量高的網友分別佔17%和13%,位居2、3名。
每個娶了北方姑娘的南方人,過年一旦踏上內蒙和東三省的地界,便絕對不敢再提喝酒,這裡人真的一碗碗幹。
河南人的酒量也不得了,有傳說認為酒聖杜康是河南人。到河南喝酒會很舒服,這裡講究:「主不幹,客不飲」。主人率先舉起杯一飲而盡,然後客人舉杯,不需盡飲,量力而行即可,凸顯出主人的誠意和熱情。
至於南方人,似乎只有江蘇、重慶、四川可以提一提。出人意料的是,江蘇是全國第三大白酒消費省,而全華人均酒量排名第一的居然是重慶男人,每天吞下244.6ml,一天二兩酒。
儘管不同地區的酒量各有高下,但960萬平方公里內的酒文化卻出奇一致。與西方人倒酒只倒1/3杯不同, 華人宴請時,講究「一口乾」和「滿上」。
宴會白酒規格也暗含主人對客人的重視程度,所謂「酒杯一干,政策放寬」,極具中國特色。以至改革開放後,紅酒和香檳也變成「乾一杯」的物件,不幹不是兄弟。
加拿大人大山,曾在問答網站Quora上用「酒滿心誠」向外華人解釋為什麼華人認為喝酒是誠意的表現,引來很多老外的關注。
就是這樣你來我往的敬酒當中,桌上每個人身份被確認。上下長幼尊卑都在席間明確。
下屬敬酒表達自己的敬意,乙方敬酒表達自己對過方案的迫切,吞下的酒精越多,「越見誠意」。
「如果書是男人的化妝品,那麼酒是男人的卸妝水」,酒後吐真言,似乎成為了公認的觀點。
但據科學研究表明,飲用大量酒精會破壞大腦中化學物質平衡,導致語言、行為不受控制,所謂酒話也未必是真言。第二天反悔第一天在酒桌上籤下合同的行為,也是屢見不鮮。
在中國,酒文化是社會內在秩序和利益關係的表現,但酒桌上的承諾,往往並不牢靠。
3 華人不僅愛喝酒,還愛勸酒。
早在西周時期,周武王和弟弟畢公喝酒就曾經說過:「嘉爵速飲,後爵乃從」。意思很簡單:喝完這杯,還有三杯,這也許是最早的勸酒詞。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15週歲以上的華人每年平均消費6.7升酒精,遠低於西方國家,連日韓都比不上。但是華人單次酒精消費量高達41.04克,比國際安全飲用標準整整高出一倍。
紐約客作家彼得•海斯勒,曾在「江城」中這樣描寫重慶涪陵人喝酒的情境。
「人們喝酒可不是為了放鬆休息。它經常乃是競賽性質的,通常會用到白酒,一種強烈的口感噁心的穀物釀酒……這種飲宴很有發展為恃強凌弱的傾向,參與者們相互刺激,直到某個人喝出病來。」
在濃厚的酒桌規矩影響下,當今世界七大蒸餾酒,唯有中國白酒從不稀釋飲用,烈酒消費佔中國酒消費總量的69%,比俄羅斯人還高18個百分點。在一些大城市,喝酒引起的脂肪肝發病率甚至高達20%。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調查還發現,華人移民加拿大後,酒精消費立即大減,最高降幅達70%,毫無疑問,這是因為文化氛圍的改變。
當然,競賽性質的拼酒,並不是華人的專利。前蘇聯的酒場上還有一個著名的「烏斯季諾夫法則」。
烏斯季諾夫是蘇聯著名元帥,在處理軍務和外交上有一個法則:首先在酒桌上擊敗對方,是取得絕對心理優勢的第一步。
他在任期間曾數次把高度數烈酒端上印度、越南、北韓的酒桌,透過這種喝酒的手段在兩國交易中取得心理優勢。
上世紀,中國曾向蘇聯購買蘇-27戰鬥機,買之前,還是得先喝酒。酒桌上的蘇聯軍官習慣性叫囂:如果是點不著的酒就不要端上來了,那不是男子漢該喝的東西。
結果,華人又笑了。
蘇聯代表團總共17位將軍,全部都被中方一名不起眼的參謀喝倒,然後抬出了宴會廳,最終中國不僅以極低的價格拿下了蘇-27,蘇聯還附送了兩架UBK。
酒場成為了戰場,喝酒變成奪取發言權的武器。而這名喝翻對方的參謀原來只是一名勤務兵,只因酒量奇大,而被臨時徵派為酒司令。在喝酒勸酒這點上,蘇聯人還是有點太年輕。
4 華人的生活中,其實從未擺脫酒。
1972年尼克松訪華,茅臺被擺上了國宴,周恩來和尼克松舉杯共飲,此刻白酒並非把別人喝翻的工具,更多的是外交手段。
去年習馬會時,馬英九方面空運了8壇馬祖老酒,準備了兩瓶1990年出廠的陳年金門高粱酒,作為「和平之酒」,大陸也帶去定製茅臺「中華民族一家人專用酒」。
當然,更早之前,兩邊的負責人,也曾在酒桌上坦誠相見,這是華人骨子裡的傳統。
喜怒哀樂可以喝酒,生老病死也要喝酒,上到國家大事,下到百姓家常,酒已然成為了華人獨一無二的感情寄託,無可替代,正所謂「無酒不成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