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在下千城
-
2 # 王燁讀書會
搬運工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當然歷史文獻,古籍,各種文化領域的一些素材,都可以用來借鑑的,借鑑不是照抄,借鑑是把這些資料變成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價值觀的認知,然後再把它傳輸出去。
任何的一個工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對社會和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一個推動的作用。
只要本著這樣的原則,你的工作才變得有了更多的實際價值和意義
既然是文化自媒體,方向一定要正,三觀絕對不能偏,那些低俗和世俗的觀念和想法,絕對不可能讓你在這個社會和行業佔據上風。
思想要更具包容性,把一些好的,正的,有價值的思想形態,挖掘出來,傳遞給這個社會,傳遞給他人!
這就是文化自媒體人應該做的!
-
3 # 愛思考的37度
仔細想想,也不應該有抱怨,因為自己選擇的寫作領域就不是熱鬧嘈雜的去處,是獨上高樓,是燈火闌珊處,要不得五彩繽紛,由不得心猿意馬,聽不得山呼海嘯,只能也必須曲徑通幽,花徑落葉,一句話,必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孤獨。
做文化領域自媒體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孤獨
何以耐得住寂寞?怎樣經得起孤獨?
做文化自媒體,首要的是要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文化自信建立在敬畏文化、學好文化的基礎之上,恥下問者自滿,知不足者好學,學以致樂、學以致問、學以致精、學以致能、學以致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止於至善”。樹立文化自信,還包括要常懷恆心和尚德之心。
筆者身處中原,為多寫和寫好中原文化和歷史,儘管知識所限只能寫一些側面和邊際文章,但也盡心盡力補課自習,努力鑽研到歷史的深處和文化的淵源,既不斷汲取古人的才學智慧,也盡力尋找個人的獨到思辨和見解,以實踐文化自覺即自我覺醒,自我反省,自我建立,否則,豈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做文化領域自媒體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孤獨
做文化自媒體,還要有冷靜的頭腦和慎重的筆觸,這裡是說對一些社會文化現象尤其是“熱門話題”,應該善於觀察分析,對一些似是而非的現象和事件,不跟風,不炒作,不人云亦云,更不添油加醋,切記文人筆下有是非曲直,文人筆下有善惡忠奸,文人筆下有財產萬千,文人筆下甚至有人命關天。
做文化自媒體,必須有自知之明。學無止境,術有專攻,不去涉足自己做不熟悉的學術範圍,不能看什麼熱鬧就去湊,不能看什麼能吸引粉絲就去蹭,實際上,拋開自己的專精而見異思遷是本末倒置,到頭來悔之莫及。
做文化自媒體必須有創新意識,不能死讀書讀死書,不能鑽進故紙堆裡當老夫子,不能固步自封,不能因循守舊。新近剛剛落幕的央視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的巨大成功,就是創新一例,是在舊詩的格律框框裡迸發出新聲,不僅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彰顯了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這說明,有時候形式的創新會帶來內容的昇華。說到此,我們做文化自媒體的每一位都應該更加有自信,不是嗎?
或許,有人會說,做文化自媒體可以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孤獨,但是對收益能視而不見嗎?當然不能,每一個自媒體從業者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收益,必須力爭而錙銖必較。但是,文化自媒體天生貧弱,較之其他熱門搶手領域,可以眼紅“嫉妒”,但不能橫向比較,否則,人不人氣死人。願與文友共勉:堅信有耕耘就會有收穫,並知足常樂!
最後還是老生常談也是最為重要,就是做文化自媒體務必堅持在自己專長領域做到專注專精,堅守初衷,一以貫之,持之以恆。
-
4 # 文瀚007
3.文化雖然較其他領域難做,但做起來比其他領域要好。畢竟中國傳統文化太多了,節日傳統文化,以及家鄉的各種習俗,都可以發文章,這類文章非常吸引人,中後期吸粉反而是比較快的。
回覆列表
郭德綱在一次相聲裡提到一句話:說相聲並不只是說學逗唱,那都是把式架子,相聲說到最後,比的都是文化,這才是真本事。
所以,文化自媒體做到最後,比的也都是自己的文化底蘊。因此,想要做好文化自媒體,應該做到這三點:
第一,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多讀書(又老生常談了)我寫到“多讀書”這仨字,自己都覺得寫爛了,好像幹什麼事都要多讀書,做自媒體要多讀書、寫文章要多讀書、每天時間管理也要抽出時間多讀書,讀書好像是一個那萬能老虎油一樣,什麼都能治。但反過來想,為什麼大家都建議多讀書,這正是說明讀書的確是最基礎、最有幫助的事情啊。如果讀書讀不出東西、不能讓你成長,那為什麼大佬們都會建議多讀書呢?而文化領域自媒體更是如此,讀的越多,寫地就越有思想,講地就越有深度,思維也更加敏銳,你的自媒體可能就更受人關注。在當下這個資訊氾濫、文化快餐的時代,只有真正有思想、有深度、有文化底蘊的自媒體才能脫穎而出。
第二,把式架子要練好,能寫、會講雖然郭大爺說最後拼的都是文化底蘊,但你把式架子說學逗唱的功夫不行,那也沒人聽你說相聲。就比如郭大爺如果不會那麼多逗樂的功夫,就算肚子裡裝了10斗的才學,估計也沒幾個人去聽了。說相聲如此,做文化自媒體亦如此,最基本的寫作和演講的把式架子要練好。怎麼練?建議看一看電影《霸王別姬》,看看張國榮和張豐毅小的時候是怎麼練京劇的,就按照那個苦勁兒頭、難勁兒頭去練。根據我的經驗,先“粗”寫上100萬字的文章,練出寫的基礎能力,然後再“精”寫上100萬字的文章,練出寫的深度。在演講方面,先公開講上100小時,保證自己不怯場,再仔細打磨100場演講,讓提升演講的水平。
第三,一定要建好自己的老窩和大本營現在自媒體平臺有很多,大多數人都是業餘時間做自媒體,精力有限,不可能每個平臺都兼顧。所以,找準自己的老窩,建好自己的大本營,至少有一個主營的平臺。還是以郭大爺為例,他雖然參加了無數個活動,到各大電視、平臺都去說相聲,但德雲社是人家的老巢,不管走到哪,在名頭裡排第一個的就是德雲社。同樣,如果要做文化自媒體,我們至少也要有一個自己做的好的平臺,以後在介紹自己的時候就可以說“我是XXX,在XX平臺寫了100篇文章,粉絲20萬”,至於其他的平臺可帶可不帶。
最後,如果做了一年文化自媒體,文章也寫了不少,但沒什麼粉絲和收益,應該怎麼辦。我想說:至少你讀了很多書、做了很多思考、寫了很多文章,你自己已經成長和進步了啊,而且,你真的以為這些積累都沒有意義嗎?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