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線看教育

    學校只是教授一些基本知識,學習方法的地方,想透過在學校學習就能成為所謂學識淵博是不可能的,想成為學識淵博的人更多的需要其他時間去充實

  • 2 # 楷書

    我很懷疑持此觀點的真實思想。現實生活中確有大字不識幾個卻卓爾不群者。但就大多數而言,幾乎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成才皆因讀書。

    讀書者可能如孔乙己,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穿長衫卻站著喝酒,最後以致被打折了腿。因為人不得志,再加所謂“生不逢時”,肯定會“秀才遇大兵,有理說不清”。

    可是這等等一切,並不表明就不需要上學讀書,或者說讀書無用。舉個簡單例子,山窩裡的娃娃,如果不是因為讀書,恐怕走不出大山;即使走出大山,也大都是個“打工仔”。

    這裡絲毫沒有小看“打工仔”的意思。看看“范進”吧,要不是堅持讀書,能有“中舉”後的榮華富貴嗎?

    古代帝王大臣按說不讀書也可,但唯獨因為貴為天子,天下都是自己說了算,更知道治理天下文化的重要。朱元璋當初識不了幾個字,可是仍努力自修;三國時呂蒙的事蹟更加感人,以至因為讀書大進,連孫權都大讚其“三日不見,刮目相看”。

    佩服自學成才者,但很多人還是要進學校門,在這一點上任性不得。

  • 3 # 末央

    知識來源於生活,獲取知識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讀書了,而學校只是給我們讀書創造更好的環境,更快捷的方法。但是學問不等於才華,有的人才華是天生的,還有的人是摸爬滾打,吃虧上當,交足了“學費”換來的!其實我認為學以致用才是最好的!仔細想想我們學到的有多少能自如的運用到生活,時間流逝,年華逝水,只有走過來,回頭看,才能知得失。但是也會發現類似的事件早就有了很多種結果供我們參考!知識我們可以去學,但是生活會錘鍊知識。也許知識像糧食,而生活如釀酒!經得起發酵,耐得住時間的沉澱才能轉化為才氣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苦學16年了還是就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