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ydayupHSN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分析,首先對袁紹進行分析,為什麼武將謀士會選擇離開袁紹,其次分析曹操,為什麼這些人當時會選擇投奔曹操,最後分析時局,看清這種情況發生的必然性。

    首先看袁紹,出生名門望族,祖上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擁有別人望塵莫及的智囊團和實力強大的軍事實力,荀彧,郭嘉,沮授,田豐,審配,逢紀,郭圖,辛評,許攸,荀諶等謀士都曾經投靠過袁紹,但袁紹卻沒有利用好這些人,導致人才出走。袁紹的無能,從盟軍討伐董卓時就能看出,看不起出身較低的人,貪圖功勞,自私自利,格局小,不會拉攏勢力,在官渡之戰也是毫無懸念的敗給了曹操。這種昏庸無能的主公,顯然不值得為他賣命,眾多將士謀士出走也是必然事件。

    而曹操,作為一代梟雄,禮賢下士,知人善用,官渡之戰以少勝多,之後消滅了眾多小勢力,統一北方,奠定了自己的一方霸業。曹操無論是政治才能,軍事才能都要遠勝於袁紹,況且曹操薦賢任能,唯才是舉的方陣也為他招攬了許多人才,相比袁紹這一正一反,自然有更多人才投奔曹操。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袁紹的眾多武將謀士也是識時務者,看清袁紹非帝王之才,轉投曹操也是情理當中。至於為什麼投奔曹操,這個也可以適當分析,當時正值東漢末年,亂世紛爭,前有黃巾之亂,後有董卓之亂,在這之中表現較為突出的將領本身就不多,曹操便是其中之一,而且在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勝了袁紹,袁紹的將士想要在亂世中繼續發展生存,最好的出路就是投奔曹操,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所以總的來說,無論是在哪個時代,光靠一個光鮮的背景還是不夠的,還需要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和實力,才能夠招攬更多的人才,成就自己的事業。

  • 2 # 第五十七朵雲

    袁紹空有其表,好大喜功,和做事踏實實際的曹操截然不同,慢慢投奔曹操很正常。另外他的謀士自己內部也有矛盾,兩派的矛盾不淺。

    據《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注引《魏略·清介傳》載:河間人沐並“為人公果,不畏強禦。”鉅鹿人時苗“少清白,為人疾惡。”這種性格特徵必然導致河北人士敢於直抒己見、大膽諫爭。當然,這也有其負面的影響,主要是剛烈有餘而不善變通,“剛而犯上”,易於生忌。 河南、河北兩大士人集團,既來自不同的地域,又秉承了不同的文化傳統,特別是有著不同的政治、經濟利益,必然導致他們對袁紹政權的施政方針、軍事戰略和權力分割等間題不斷髮生爭執與衝突,甚至演化成集團紛爭與火併。

    當然,任何一個統治集團都存在不同派別的矛盾與鬥爭,高明的統治者總是能在錯綜複雜的派別鬥爭中協調各派別的關係,既要善於啟用他們的競爭力與開創性。又要注意維護其間的穩定與平衡,儘可能扼制某一勢力企圖壟斷統治政權的慾望,從而使派別鬥爭處於“有序”與“合理”的狀態之中,以保持各集團間的協作與合力,做到了這一點,整個統治集團必然充滿活力、戰無不勝。

    袁紹統治河北前五年基本上做到了這一點,故而擊潰了幽州軍閥公孫玻,消滅了河北黃巾軍餘部,奠定了統一河北四州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河北士人的貢獻相對突出一些,且沒有與河南人士發生直接的衝突。但兩大地域集團的一些爭端正在暗中進行,並於興平末年和建安初年逐漸表面化,袁紹逐漸失去了應有的清醒意識,明顯地傾向河南集團。陷入了“偏聽偏信”的窘境,從而造成了一系列失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財務初級會計職稱難考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