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崔線上
-
2 # 師大草根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主要源於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她”特指女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在成為祖國、母校的時候都會用到“她”而不是“他”,一些美好的事物也會用到“她”,這應該是文化上的原因。
首先,和大家聊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當大家聽到君子品格的時候會想到什麼?我想很多人會說“梅蘭竹菊”號稱四君子,但其實中國古人對於君子品格的形容還有另一個代指,那就是美女。在漢魏時代有一首詩叫《美女篇》,期間描寫了以為婷婷少女的形象,就是曹植再用美女來比喻有理想的志士,就是在歌頌一種美好的品格。諸位請試想,以建安七子之一的曹植在文學上的影響力,他對於美好人格的嚮往都以美女為類比物件,這對於後世在美好事物的類比上,有多美深遠的影響。
此外,在中國古代,很多文學鼎盛的時候也恰恰是社會經濟最為發達的時候,當時的文人雅士出入酒肆,聽歌看舞,對於美麗的女性往往都心嚮往之。正所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嚮往,也恰似這種男女之間的追求。因此古代文人將美好事物用美麗的女性為代指,還是很貼切的。
其次,人們對於母親的情感使得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類比了一些具有與母親功能類似的事物。母親對孩子的無微不至和溫柔關懷,往往被我們演繹到了很多事中間,比如哺育了華夏文明的長江、黃河,我們習慣稱之為“母親河”;教我們知識的學校,我們稱之為母校;我們出生和生活的土地,也常常被成為“祖國母親”。總之,我們會將帶給我們成長的東西,都類比為母親。因此用“她”代指,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用“她”來形容一些特定事物,主要是因為這些事物具有母性或者女性的某些我們認為的特點。這些特點有些事人類共同的因素,也有些是我們民族特有的性格。
謝謝邀請。我們大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在古漢語裡,最初只有一個男他旁的他,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歷史上的兩次“西學東漸”,男他旁字的變格,不斷演化出,女她旁、寶蓋頭它。一件事件用擬人化的描寫手法,賦予了男他或女他。根據語言環境在特定事物裡選用女她的話,想必女性是善良美麗的角色不二之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