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一枚

    跨年的夜晚,把母親伺候得舒服躺下,街上已是萬家燈火。真實體會到心靜如水是怎樣美好的一種心靈狀態。那是內心的踏實——寧靜而坦然。

    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總是要給她早已去世的母親設靈堂。每次犯病,就指揮公公在圓桌上鋪塊白布,在白布上擺上碗碟,然後分別擺上蘋果和糕點。

    我想她一定是想念母親了,也許在她內心有對母親無以言喻的愧疚。其實,每個人都會有心願未達成,人生也不可能事事圓滿。

    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做事情的完美程度必然有異。其實只要盡力就好,無愧於心,無困於情。

    往往正是挫折和失敗,才讓我們更深地體會到,順利和成功的喜悅。人生很短,路卻漫長。只有輕裝前行,才能永遠保持美好的姿態。

    2022願你放棄該放手的,不貪心,不矯情,愛你所愛,珍惜擁有,用力擁抱今天和未來!

    2022的第一個清晨,加班路上。熟悉的地鐵,陌生的你。

    無論是擦肩而過,還是5百年前的許諾,只願你新的一年,順水行舟,逆風翱翔。

    這些話我寫在元旦清晨的地鐵裡,也送給你,我親愛的朋友。養兒防老只是一句話,它代表不了任何東西。文化是潛藏在骨子裡的,傳承是做不是說出來的。

    我們總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個人學壞容易,學好難。因為學好,往往意味著你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磨難。

    每個父母都疼愛自己的孩子,但做任何事都要有度。我們養育孩子,一邊是養,一邊是教育。養育這把尺子應時刻在每個人心中。

    它不僅關乎一個家庭,它也是一個合格公民的社會責任。我想只要父母真正盡到養育的責任,幾千年前和幾百年後,人性又有什麼區別呢?你說是嗎?

  • 2 # 愛拍攝的kitty

    老話說:養兒防老。這在過去,確實如此。特別是農村,有兒子的家庭才會有實力,兒子多可以將村子踩的地動山搖,甚至耀武揚威,而沒有兒子只有閨女的家庭則只能夾著尾巴做人,家長在村子裡是抬不起頭的,養的閨女不僅不能給家裡爭氣,到時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還都是賠錢貨。然而,時代不同了,新社會

    實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生兒生女都一樣,都有贍養照顧父母的義務,養兒防老的命題也就不攻自破了。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庭,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要贍養照顧父母,問題是一對夫婦要照顧雙方父母甚至父母的父母,還有自己的二三個孩子,還不能丟了工作,如何做到呢?這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家庭、政府、社會通力協作,共同想辦法去解決。所以,現在養兒難防老,他們不是不想,而是受到精力財力以及各方面的壓力,難以完全做到。

  • 3 # 無憂雲朵朵

    以前,崇尚多子多福,每家孩子都比較多,他們長大後,都會向父母盡孝,是“多養少”。輪流照顧老人,負擔不大,如果孩子中有一兩個是優秀的,給父母養老就更不算個事兒。

    現在,獨生子女太多了,極端誇張的,一對獨生子女結合的夫妻要供養八位老人。是“少養多”。同時,小夫妻還得養自己的孩子,想想都覺得頭大。

    所以,現在養兒難防老,不是現在孩子不孝順了,是真的負擔過重了。

    這不是一家一戶的個案,而是老齡化社會難以迴避的問題。據第七次全華人口普查資料,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預計“十四五”時期這一數字將突破3億。

    為解決此問題,不少地方都在進行積極探索。居家養老、互助式養老、時間銀行等社會化養老模式不斷湧現。

    所以,大家也不要焦慮,總會有辦法解決的。只要積極向上,晚霞依然可以美麗。

  • 4 # 劉壹杯

    百善孝為先。養兒防老,傳承至今,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社會文明、家庭富裕的今天,對養老還是不需要有太多的顧慮的。

    家,就是穩穩的依靠。先說夫妻吧,少年夫妻老來伴,最美夕陽紅,這樣的畫面數不勝數,這也是應該有的樣子。執子之手,與之皆老。這是千年夙願,也是從走進婚姻後畢生的追求。這不就是穩穩的依靠嗎?一朋友的父母,他的母親身體硬朗,父親身體欠佳,每次去探望時,總會聽到她對孩子們說:我們都還能動,我也能照顧你爸,不用擔心我們,都照顧好自己,有空的時候打個電話回來,讓我們放心就可以了。孩子們聽了,心裡踏實,感覺到了一家人的相互依靠,滿滿的幸福!朋友給我說,他的父母還有常說的一句話,有客人在的時候就不說了。“我們剩下一個了,就交給你們了。”就是這麼的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依靠。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錢就是生活的基礎,誰也離不開。不求有多麼富裕,只須保證生活,這也是個基本的依靠。總是有特殊情況的時候,如果子女確實有困難不方便照顧老人,經濟條件又允許,養老院中與同齡人相聚,聊聊過後,相互幫扶,有何不可?

  • 5 # 海之平靜

    你怎麼看待以前的養兒防老,現在養兒防老這個問題?

    答:以前,人留後輩草留根;人,男女結婚後生兒育女,一方面是為了傳宗接代,更主要是為了養兒防老。“養兒防老”,從古至今是中華民族傳統觀念,也是社會的美德。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而現在“養兒防老”這個傳統觀念有些改變,現在很多人也不太看重養兒才能養老。有許多老年人,雖有兒女,到晚年生活不能自理時,可身邊一個兒女能夠照料的都沒有。難道這能說兒女不孝嗎?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也有它一定原因的。

    首先,在上世紀70年代,全國實行計劃生育,那時只要兩個孩子,到了90年代,只要一個孩子,到現在421家庭很多,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70多歲以上的老人有兒女,但兒女們他們分別有自己的家庭,工作,照顧他們的下一代,的確很辛苦。

    現如今社會飛速變革時代,兒女們工作壓力很大,他們還要養家餬口。特別是沒有穩定工作 ,沒有特殊技能的,為了全家生活四處奔波的農村兒女們,他們肩上的擔子更重。再要他們精心在家照顧自己的父母,的確是有些力不從心,不能怨兒女不孝。

    現代老年人應該理解兒女的艱難處境,盡力為兒女分憂。萬一生活不能自理時,同兒女協商好去養老院養老。

    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農村老人即便沒有子女,也能夠得到國家社會福利院的照顧。很多地方都有養老院,敬老院,裡面有孤寡老人,他們得到社會福利照顧。同時也有一些子女由於需要養家餬口,而在外奔波沒有時間照顧老人,他們出錢讓老人進養老院養老。

    總之,中國傳統觀念:養老是幾代同堂、其樂融融的家庭養老和居家養老。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了,有所改變。現在面臨養老問題,一方面還要靠“養兒防老”,畢竟血濃於水,是灰比土熱,親情最重要。再就是改變傳統觀念,去養老院或敬老院養老。

  • 6 # 琴聲依舊137

    我的同齡人現在不論男女都已經是退休的人了,從小就能看到自己的親人和周邊的鄰居們是怎麼對待老人的,是怎麼做到孝順的。我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親眼目睹“養兒防老”的實際意義。可以這麼說,我的爸爸媽媽對待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做得很好,她們那一代人都做得很好。子女多是他們那時的優勢,只要是團結一致的家庭,沒有矛盾的家庭,大多數老人晚年是幸福的。

    而現在“養兒防老”這四個字意義不大了,就安我現在的意思養兒我做的很好,讓他們養我老,我還真的有想法。兒子現在雖然很孝順,以後會怎麼樣,誰知道呢?我就他一個孩子,也是獨生子女,想想就難過,沒有人幫忙。他結婚是倆個人,要面對四位老人,這壓力有多大,就是有孝心時間長了也不行,真是心疼他們。

    作為家長都想孩子們好,都不想拖累他們。

    我真到了走不動路的時候怎麼辦?是我現在要想的主要課題,也是國家要為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們應當解決的問題,希望早日看到好的政策出臺。

  • 7 # 檻外先生

    當我半夜開著車,送血透完的老孃回家時,老孃一路哼著,抱怨著。我無論多麼小心,經過路口時,總有因為機會把握不準,而不得不因紅燈停下的時候,儘管我把車速慢慢降到最低點才停的,老孃還是覺得難受,大聲叫喚,搞得我有很強的負罪感。

    一天工作下來,又伺候老孃到半夜,老孃痛苦不堪,我累得腿都拉不動。

    父親身體也太不好,母親需要定時血透,父母兩人一年還要住一兩次院,平常日常生活也需要人照顧。母親冬天幾個月,一般都離不開人照顧,天暖會好一些。

    種種瑣事,兄妹三人都忙得夠嗆。

    我於是常常想,70後的我們,老了指望一個孩子來照顧,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孩子分身乏術啊。

    再說,現在的孩子又不是以前,一般都聚在父母身邊,即使兒子在外,家中有媳婦專門持家。現在孩子各奔東西,即使有幾個孩子,各據一方,如何一起親自贍養老人呢。

    當然有些子女是故意逃避責任,不聞不問的子女也看過不少。

    所以養兒防老難,但是不能老無所養,養老的有關政策和措施能夠跟上,孝順之道能夠深入人心,我想養老的問題終會解決。

  • 8 # 賈斯汀嘴炮

    養兒防老,積穀防饑,一直是中國傳宗接代的傳統觀念。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當今社會的養老制度法律制度正衝擊這一傳統觀念。

    以前的養“兒”防老,因為姑娘是要嫁人的,所以兒子對父母來說特別的重要,有重男輕女的看法,男權思想比較嚴重,養兒既是為了老有所依,也是為了香火、家業傳承,可能該叫它生兒防老吧。

    現在的養兒防老,有一部分人保留著以前的想法,可絕大部分的人認為女兒才是貼心小棉襖,把更多的愛留給女兒,兒子只把關他的成長,讓他更好更快的適應社會,體現在一個“養”上,老人們也並沒有奢望兒女非得留在身邊照顧自己,反而還想著再去掙錢貼補孩子,儘量不拖累子女。現在的養兒防老可能就為了萬不得已的時候讓子女來照顧以便“防老”吧。

    隨著社會發展,醫療機構完善,養老保險業務完善,再加上法律關於贍養老人更加完善,人們對養兒防老這一傳統觀念也正在改變吧。

  • 9 # 退休筆記

    樓主你好,你怎麼看待以前的養兒防老,現在的養兒難防老這個問題呢?養老的這種傳統觀念和思想就是所謂的養兒防老。在上一代人就是我們作為80以後的群體,我們的上一代人是60年代左右出生的,而我們父母那一代的人群,他們的給自己的父母養老就是所謂的養兒防老,因為在那個年代子女和兄弟姐妹本身是比較多的。所以說照顧父母的義務,當然是要落在子女的身上。

    再加上大多數的子女,實際上也是跟父母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也就意味著照顧父母的義務是可以完全浸到的,和父母住在同一個城市或者說住得比較近,甚至有很多子女和父母一起共同地來居家生活,那麼照顧父母的義務就顯得非常的簡單和輕鬆了,這是我們上一代人的一種情形,然後到了下一代人也就是說當我們自己的父母老去以後,可能很多子女就顯得沒有辦法實現照顧父母的養老問題了。

    這裡面有很多原因,一方面就是子女大學畢業以後沒有留在父母的身邊,另外一方面確實現在年輕人的,工作和事業是比較繁忙的,根本就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照顧父母的養老,再加上有很多人的工作性質是屬於常年在外出差甚至在國外工作,那麼這樣一來的話,是不是照顧父母的義務就很困難去實現。所以這也是擺在當下一些年輕人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上。未來如何破解養老這個難題,還是要實現多元化的養老方式,也就是說要考慮社群化的養老,要考慮養老院的養老來進行。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 10 # 山區老李

    這是一個古老的問題又是一個新的問題,古老是因為我們從古一直都是這樣養老傳承下來的,說新問題是因為我們這一代的子女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前父母膝下大多都是幾個兒女,幾個兒女成家立業後贍養老人可以選擇條件好的兒女養老,也可以輪流贍養老人。兄弟姐妹多贍養老人也可以互相照應,比如,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這樣幾個子女贍養老人有很大的機動靈活性;獨生子女成家立業後要面臨著工作、生兒育女、贍養老人的重任。由於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雙方老人都要夫妻共同贍養,現在老人都長壽,一般有兩代老人需要贍養。這樣一對夫妻要贍養幾個老人,在現在生活工作的多方面壓力下又要贍養多個老人,獨生子女夫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不夠用;當然現代社會有現代社會的贍養老人辦法,以前老人進養老院多是孤寡老人,現在有些不給子女添麻煩的老人進養老院安度晚年。以前的老人大多老了沒有收入來源,現在的老人老了大多都有退休金。現在的老人用自己的退休金進養老院養老、僱全職保姆養老、或者僱半職保姆養老等等,這些養老方式都是因為現代的老人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才流行起來的。計劃生育是當年的國策,今後黨和政府一定會有針對獨生子女贍養老人的政策出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子女能夠親自贍養老人最好,這對老人的幸福指數最高,在無助的老人心中畢竟親情贍養高過他情。親民的黨和政府一直為民謀福利,養老是兒女的責任也是國家社會的責任。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力的提升,老年人養老問題一定會有更多圓滿的解決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回答1988》中,寶拉的媽媽為什麼不想讓寶拉和善宇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