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狂歡的聖誕0

    老齡化的問題沒有什麼解決辦法,除了鼓勵生育以外再無他法。只能通過延長退休年齡的方法來增加國家的就業人口數量。

    關於低慾望社會這個問題,倒是可以仔細分析一下。西方國家並不是沒有陷入低慾望社會,而是程度比日本低而已。

    關於消費問題可以將人分為三類人:一類是年輕沒錢有慾望的人,一類是中年有錢有慾望的人,最後是年老有錢沒慾望的人。中年是正常的我們不提,我們來分析年輕人和老人。

    西方和日本低慾望的共同點是老年人。老年人比例大,手握財富多,但沒有慾望,不肯消費。日本的相比下更誇張一些。

    但在青年人上,西方與日本截然不同。日本的第一個問題是他們的企業制度。日本的青年人的晉升很有問題,很多時候工資只能按資排輩的分配。所以年輕人很多沒有晉升空間,只能等資歷。第二。日本的房價也是問題,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又都擠在都市圈,所以房價貴。

    而西方國家除了沒有以上兩點的問題,他們的年輕人還盛行無儲蓄和超前消費的風氣。這與西方發達的金融行業有關。所以,西方的年輕人相比下是更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的。

    所以西方的低慾望現象沒有日本強烈。

    其實我們國家也有低慾望的問題。首先,房子在頭上壓著,沒買房之前,誰敢出去消費?其次,我們重儲蓄,中中國人兜裡沒錢從來睡不踏實。所以我們的消費慾望也是在逐年降低的。

    所以國家未來刺激消費是必要的,調控房價也是必要的。不過我仍然不知道什麼樣的手段能把錢從我的口袋裡掏出來。

  • 2 # 從開始到現在30794712

    文化不同,東亞文化是滲入到日韓骨子裡的,隱忍忠誠犧牲這些東西表現出社會上的方方面面。然而西方人不會,他們會為犧牲自己的權利而反抗,社會問題爆發的時候,政府在處理問題具有天生的文化選擇。西方人更注重感受,東亞人更能容忍。所以東亞人的經濟成就很厲害,因為東亞人更能犧牲自己。但是過度規範思想行為的問題就是社會上升路徑單一。考試成為幾乎唯一路徑。造成正確路徑風險。其次,日韓雖然是西方的所謂盟友,待遇卻不太一樣。西方人骨子裡還是對這個不同人種有防範。這些聽話的盟友需要犧牲自己的利益才能成為西方人的朋友。畢竟日本是唯一打過美國本土的國家。他們也想方設法維護自己白人優先的特權。現在文明是白人文明,白人的優越感是非常強的,全世界為白人服務是西方國家的默契。所以日韓雖然優秀,還是很自卑,也想在影響力上發展自己,奈何人家西方根本不給你這個機會。日韓看的很明白,在現在的國際環境下,擁抱西方也是無奈之舉。

  • 3 # 吉月文

    這是移民政策不同導致的。

    其實歐美也有比較嚴重的老齡化問題。之所以表現的不嚴重,實際上是因為有大量的移民湧入。而日本作為一個在文化上非常封閉的國家,接納的移民非常少,所以老齡化的問題表現的非常嚴重。

    無論是歐洲還是美國,如果以所謂的白人為標準進行老齡化的統計,其實問題也是很嚴重的。白人的生育率普遍比較低,收入又比較高,所以人均壽命顯著高於其他族群,因此老齡化問題也是非常嚴重的。不過由於移民的存在,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並不嚴重。在新生兒當中移民的數量是比較高的,根據英國和德國法國的統計,以穆罕默德,阿里等命名的星星兒的數量已經開始佔據優勢,成為新生兒名字當中的主要代表。背後體現的是伊斯蘭教背景的移民在西方國家的迅速湧入。英國由於和南亞地區在歷史上有殖民聯絡,所以有大量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移民。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範圍廣,人口多,這些地區是主要的移民來源,而且普遍信仰伊斯蘭教。德國的移民主要來自於土耳其和其他中東國家。美國的移民主要來自於拉美國家。他們的生育率普遍較高。

    所謂的低慾望社會,實際上是老齡化以後社會活力減弱的一個結果,而不是原因。

    應該說從世界範圍來看,在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後,除了引入移民,並沒有出現其他有效的解決方案。推動原有國民迅速增加生育率的所有努力,無一例外地以失敗告終。

    當然移民在解決了老齡化問題的同時,又帶來了新的問題。移民不能很好的融入新的社會環境,從而出現族群矛盾。包括生活衝突,宗教衝突,階層衝突等種種問題都會以族群衝突的形式呈現出來。這就帶來了犯罪率上升,社會動盪等一系列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日本社會雖然活力減退,但是社會總體秩序比較穩定。也可以說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 4 # 嘉棟948

    各有各的難題,歐洲沒有老齡化,但是新增人口穆斯林很多。去巴黎看看,再看倫敦- 去年新生兒的最常用名是墨海磨的。

    美國則是拉美裔和非裔出生率遠高於白人,所以墨(西歌)化。

    用不著比來比去的,西方總體來說大勢已去,就像馬克龍所說,早死晚死的問題。

    中國也有自己的問題,未富先老,所以最近放鬆了計劃生育,但是長遠看,人口的下降不可避免,所以在拼命攻克人工智慧,否則和西方一個下場...

  • 5 # 桐8800

    經濟壓力控制了慾望,如果錢掙得多卻剛剛好生活,那不是真正民富,會像中國老百姓一樣,慢慢的變得 除了生活以外的基本不敢消費

  • 6 # HugoHE

    應該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移民的鯰魚效應,另外一個就是,自由,社會風氣比較自由。

    如果要說內因的話,日本被剝削的太厲害了。其實問題也可以這麼問,為什麼有些日本移民的國家,比如祕魯,巴西,沒有變成暮氣沉沉,老年化困境的社會?

  • 7 # 夕陽武士的救贖

    因為歐美勞動法保護的好,執行的到位,普通民眾幸福感強。

    人口密度大,你不幹有的是人搶著幹。

    拿人當畜牲使喚。

    視勞動法為廢紙,反正社畜也不敢宣揚,宣揚出去了,律師團陪你玩,玩到你沒錢吃飯。

    宣揚出去了,你出名了,沒有公司敢再僱傭你。

    沒有工會為你做主,幫你討回公道。

    寸土寸金,高房價壓的你無法膚吸。

    高教育成本,想到未來孩子處處花錢,就沒生的動力了。

    到處都是迫害,你的努力所得,大部分都被資本家剝奪了,慾望得不到滿足,還要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所以,索性就鹹魚了,沒有慾望了。

  • 8 # 迦太基的失落

    誰說沒有。歐洲國家現在也是靠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那些專利啃老闆兒過日子。

    歐洲的金錢用在發展福利,對於科技的投入嚴重不足,科技創新嚴重不足。現在正在逐步沒落。

  • 9 # 夏蟲雜談

    日本的困境本來就不是老年化造成的,是因為當年的廣島協議讓日本經濟衰退、房地產泡沫破裂造成國民債務問題,你都一身債務要還了,哪裡還能有多少慾望。所謂的老年化問題不過是一些“專家”為了博眼球而搞出來的話題罷了。只要經濟持續保持健康增長,政局穩定,所謂的老年化、低慾望都不是問題。

  • 10 # 飛飛貓說話

    1.歐美國家是移民國家。老人老了,死去,新的移民來了,缺口就補上了,消費拉動,市場繁榮,照樣生機勃勃。

    2.日本是非移民國家。外中國人進不去,是一個封閉體系。老人老了,年輕人不婚不育,後繼無人,消費上不來,市場蕭條,亳無生機,死去沉沉,看不到希望。

  • 11 # 果樹旁的阿杜

    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是個高度老齡化社會。好多老人在幹家務活,年輕人下了班,就是宅在家裡,哪都不去。還有好多年輕人,年紀輕輕就啃老,看著漫畫,睡在沙發,幾個月不帶出來轉轉的。

    日本老齡化也就算了,為什麼年輕人好多根本沒有奮鬥慾望?

    1、日本經歷過富足社會。

    很多年輕人,從小就經歷富足社會,那麼他們長大了,發現整個日本社會根本沒有前進一步,還是那樣,那麼他們覺得努力一點意義都沒有。多大的誘惑對他們來說,都不值得一提。他們發現一旦人沒有慾望,反而生活簡單了。他們喜歡這種感覺。

    2、日本階層固化嚴重。

    人生如同是在一個軌道上,還沒有進入軌道,就已經知道軌道那頭的結果。

    反正怎麼努力也只是打工,不可能翻身,倒是被嚴格的等級次序,弄的心力憔悴。

    他們普遍對工作失落,而這一種失落感,使得許多的年輕人對於他們的父輩,“那種為了獲取社會的認可,甘於犧牲自己的個性,為公司而努力奮鬥”的做法感到厭惡。

    他們寧願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斷的壓縮自己的願望,讓自己的經濟能力剛剛好可以活下去,絕不為大財閥們奉獻自己的青春。

    好的,歐美太複雜了,我們來單單看看美國吧。

    如果說日本年輕人是低慾望居多,那麼美國就是典型的倆極分化:低慾望的是真低慾望,高慾望的是真高慾望!

    如果說日本盛產精緻腐宅,那麼美國就盛產流浪漢文化和癮君子!

    美國的高慾望年輕人咱就不提了,基本都是享樂至上。

    咱說說美國的流浪漢文化。

    日本由於國土狹小,人又講究臉面,流浪漢很少。但是美國流浪漢是出奇的多。

    年輕的流浪漢如何產生的?就是高稅收和高房價,再加上沒有什麼機會改變命運,導致大量年輕人放棄工作,到處流浪。

    他們跟那些常年廝混在救助站的流浪漢不同,他們更像是揹包客。走到哪,算哪。

    他們往往願意學習點謀生技能,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邊工作,邊流浪了。

    他們的交通工具是五花八門,有的是房車,有的是自行車,當然,也有不少徒步的。

    他們拒絕別人施捨,就算施捨,也必須不能侮辱他們!

    他們生活簡單,慾望要求很低,日常也就水和麵包足以。有時候給他們一罐啤酒或者一支菸,他們也願意坐下來跟人好好交流。

    與其叫他們流浪漢,不如叫他們窮遊揹包客更恰當些,一旦哪天,他們厭倦了這樣的生活,他們還是願意回到正常生活中區去!

    總結啦

    可見日本的宅和美國的流浪漢,其實都是低慾望人群,他們對於現實不滿,所以一個躲在角落,一個到處遊蕩。其實都是他們,對所在的環境不滿或者說無法適應的結果!

  • 12 # 和藹的老豆

    相對其他西方國家來說,日本還算比較正常的,首先是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比較健康,企業都還有盈利;其次是國民結構比較健康,雖然有少子化,其本體的企業戰士還在,教育程度極高;最後是金融情況,經歷了幾次風暴後,日本金融的健康度還是挺高的,除了海外日本的龐大體量之外,還有多層次的金融護城河。

    這個問題現在提出來,本質上是對西方社會的經濟情況不瞭解。德國和法國算是歐洲大陸兩架馬車,他們的經濟情況有所不同,英國更加特殊。

    德國是工業產品輸出為主,目前都高度依賴外部市場,但是就業需求一直旺盛,缺點是缺少資源和金融槓桿,受對外部影響的抗擊能力較弱。

    法國是資源和金融為主,目前的風險比較大的就是內部就業問題,工業的衰弱已經比較明顯了,主要製造業收入的一大塊竟然是奢侈品,任何角度看都不可持續,吃老本的成分比較多。

    英國的情況介於法國和德國之間,一方面英國工業產品的市場還是比較健全,一方面金融業的強大,也讓倫敦有更多轉換的空間。加上英國本身也是原油富國,資源豐富,吃老本的能力遠強於法國和德國。

    美國全球收租,自有資源和技術能力都是老大的地位,也是西方國家中唯一一個全面健康的國家,最大的風險是國債,但是美國通過破壞國際信用體系,然後再重建的方式是可以避過的。

    所以,從老年化和低慾望來說,英國和法國比日本要嚴重得多。德國因為沒有退路,只能繼續打拼和創新,和日本不相伯仲。美國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和別的國家都不在一個層面上,無法一言以概之。而餘下的南北西歐國家和澳新等國,很多已經失去了經濟發展的動力,高福利低能力,遠遠不如日本的狀態好,基本面已經崩盤。

    西方發達的原因,除了新技術、能源和金融力量之外,最主要的是過去三百年全球掠奪所得的積累,不管是武力還是非武力,都給西方發達國家帶來了超額的高利潤和強勁的發展動力,現在這些額外的掠奪收入已經枯竭,發展中國家自成一體發展了起來,對西方的暴利式發展是有根本性的制約作用的。只要中俄不加入英法美的陣營,不配合他們對第三世界國家發動財富搶劫,越來越搶不到錢的西方國家只能老老實實動手幹活,回到勞動賺錢的傳統發展模式中去,雖然說是應該的,對它們來說也是痛苦的。

  • 13 # 風波水文

    歐美用移民的方式,成功的緩解了社會結構老齡化問題……

    然後就帶來了移民問題……

    以及,外來民族反向歧視問題……

  • 14 # 黃金視野

    其實都陷入到老齡化的問題中去了,只不過程度上不一樣。

    發達國家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老態龍鍾的樣子,除了為數不多的年輕人還在工作之外,其他人都被認為是在啃食社會的福利,特別是北歐以及東亞的日本。

    北歐給人的感覺似乎要好一些,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地理位置離得遠,我們得到他們的社會新聞也相當有限,造成了一定的資訊錯位,加上我們被教科書上的北歐所影響,認為那裡就是天寒地凍,人口稀少,所以,除了幾個城市之外,似乎不再具有任何鄉村等地方。

    而日本由於離得近,加上近些年來前往日本旅遊的人越來越多,使我們對日本的印象加深了不少。當我們接觸更多的時候,就會認為日本社會很擁擠,大部分年輕人很早放棄學業和競爭,都很早參與工作,以便養活自己,在社會上也不會去奢求過多的利益,因為那樣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這就造成了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產生出低慾望,年輕人不過多抱希望,造成日本社會整體陷入沉悶中。

    整體上,歐洲一些國家因為曾經是殖民統治過,在接受移民時的態度上很開放,日本雖然也有一段時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但是移民這方面,日本更多傾向於走出去,而非走進來,最近因為出生人口下降問題才使得日本放開了向日本移民的政策。歐洲這方面做的最過的就是法國,把白人比例都壓縮至3成了。

    或許是人種的原因,又或許是歷史的原因,反正亞洲人在人口遷移這個問題上總的來講持有消極因素的,也就導致了,日本這個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給人一種老齡化嚴重、低慾望的社會的刻板印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高分電視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