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斯塔克包

    因為手機和平板,在使用目的和使用條件相同的前提下,續航沒有手機和平板時間長,體積沒有手機和平板小,遊戲和操控效能上,被筆記本和桌上型電腦完爆,各種優勢都無法體現。

  • 2 # 蕾牧優選

    最早的上網本其實只是一款廉價的膝上型電腦罷了,它的熱銷只證明了一點:廉價卻效能羸弱到除了上網瀏覽外幾乎無法做其它任何事情的電腦是可以賣出去的。

    2008年,市場認可了一臺僅僅勝任網路瀏覽功能的廉價電腦存在,並瘋狂追捧了它。

    即使這臺裝置其實只能完成一臺電腦80%的功能而且因為成本限制使用者體驗還一塌糊塗。

    但只要它廉價且可以上網,那它就賣得出去!

    所以這臺裝置是不是電腦,其實是不重要的,只要它能滿足使用者上網的需求就可以了。

    於是喬布斯拿出了他們秘密研發多年的iPad:

    上網本(netbook)失敗了?

    並沒有,失敗的僅僅是個別的上網本(netbook)罷了。

    ipad不算上網本(netbook)嗎?

    算的!

    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

    話說iPad是2011年5月6日在國內發售的,一眨眼,十年了。

    你還記得你第一次摸到iPad是什麼感覺嗎?

  • 3 # 打工人小飛飛

    其實不能算失敗了。

    畢竟他一直在市場上流通買賣。

    只不過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手機基本可以取代一些功能,所以需求量現在少了而已。

  • 4 # 醉井觀商

    2007年,華碩出第一版EeePC,也就是上網本(netbook)評價還是不錯的,隨後Intel等廠家紛紛下場大展拳腳。當初的爆紅,一方面是眾多廠商、分析機構炒概念將其捧紅;另一方面當時確實缺少一種可以吸引消費者的“新概念”產品。

    回想當年,上網本當年確實火得一塌糊塗,它給人們描述了個非常美好的畫面:可以隨時隨地上網的一臺電腦。可是,如今上網本為什麼銷聲匿跡了呢?

    一、老數碼使用者的回顧:到2011年,上網本市場僅僅只有2%

    作為一個可能要暴露年齡的老數碼使用者,我當年其實用過的上網本有很多臺。在這個方面我還是有點發言權的。

    上網本最初出現是在2008年前後,那時普通14寸膝上型電腦大概在2~2.5公斤左右,多數人能用電腦幹的事情比較有限,一個重量輕、可滿足基本上網和輕辦公需求的筆記本產品自然是市場的買點。

    說說華碩的Eepc,雖然它的效能很糟,但最大賣點是輕薄,只有1公斤左右,這個便攜性可以說是吊打。在Eepc之後,宏碁、惠普等品牌相繼推出,而索尼的VPCX系列最搶眼,重量僅有650g,後續升級型號也不過是750g左右。在同尺寸的記錄至今還無人超越。

    有人說上網本上網絡卡,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當年網頁並沒有當下的特效和內容,那是一個把480P叫清晰、720P叫高畫質的時代。比如當時YouTube上新增了720P的選項,都能算是“高質量”內容。

    我就買過一臺ThinkPad上網本,不到2000元,它對於我經常出差和參加學術會議來說,真的剛好夠用。但除少數行業外,絕大多數人在外的需求,都絕對不止上網和打字這麼簡單。

    由於上網本侷限的效能,幾乎所有使用者都是將上網本作為外出備用筆記本來選購的,而從技術與創新看看,導致上網本市場逐漸萎縮的原因,一是英特爾主導的超極本開始出現,二是iPad這類平板裝置的出現。

    先說超極本,當時上網本重量普遍在1~1.3kg之間,如惠普的2140尺寸是10.1寸,重量是1.2kg。而英特爾超極本的推出,這個局面被迅速改變。如2012年三星釋出的超極本530U,13寸版本的重量僅有1.39kg,此時上網本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而iPad這類平板的釋出,也讓很多人有了上網本之外的新選擇。對於許多外出本就只是想看看劇、讀讀書、回覆個郵件的人來說,續航更長、重量更輕的平板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一個最直觀的數字是,2009年上網本銷量佔PC市場的17%,2010年是8%,到2011年是2%,到2012年以後,上網本在整個數碼市場就已經幾乎絕跡了。

    然而現實是:即便是上網的雲應用,也有大量的計算需要在本地進行。一個網頁把8核CPU跑滿並不是什麼稀奇事。同樣,記憶體的需求也一點沒有變少,Web應用還是瀏覽器,消耗的記憶體可並不比常規app少。所以,即便一臺電腦只用來上網,也根本不能降低效能需求。

    那麼儲存需求能不能降低呢?或許可以,但這其實本質上只是某種惡性競爭的思路。因為,客戶端降低儲存量的代價是增加下載量,而客戶端增加下載意味著伺服器端增加上傳。一千萬客戶每個人減少10G的儲存,就得增加10G的下載流量,乘以一千萬使用者就意味著伺服器端增加一億GB的上傳流量。

    所以大家看出來了,讓客戶端變瘦的代價是對伺服器端的極高要求,這將直接把中小網際網路企業乾死,歸根結底還是效能問題。

    現在除了大家提到的 iPad,還有安卓平板,已經可以解決這些需求了,而且更便攜,如今很多輕薄本,除便攜外,效能也都不錯,你也可以說輕薄本是上網本的延伸,只是價格貴一些。

    因此,上網本是一個本身就存在問題的概念,只適合巨無霸型的網際網路企業推廣自家服務使用,對於普通中小網際網路企業,以及廣大消費者來說,並不是一個體驗好的方案。三、上網本失敗,在於它的設計思路,是筆記本下沉,而不是移動裝置上升

    面對紛繁複雜與使用者需求快速迭代的當下,拿下沉市場做產品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要有下沉市場,而不是現有市場的低端化。

    試想下,筆記本縮水成上網本,一點好處也沒沾,壞處沾滿了,啥啥幹不成,白浪費錢。iPad當年之所以爆炸性成功,其實就是喬布斯當年看準了這個下沉市場,並且提出了正確的設計思路:從移動端升級,而不是筆記本降級。

    客戶端下沉市場,核心思路其實是使用者有上網、看劇、發郵件等輕數碼需求,手機負擔不了,但買個全套筆記本又太折騰。在移動端和桌面端之間,有一個明顯的真空。

    注意這個真空並不是價格區間的真空,而是需求真空。所以單純靠砍價縮水沒有用。不想買的人根本不會買,買不起的人根本就不用電腦,只能忽悠些嚐鮮的人或根本不懂電腦的人。這些使用者榨乾了,就沒的發展了。可是,需求是持續存在的,一直有錢賺。

    也就是說,筆記本縮水的思路槍斃後,就拿手機加水泡開的思路試。結果證明非常成功。蘋果已經有非常成功的移動端平臺和互動邏輯,放大到平板這個尺寸簡直完美。

    螢幕尺寸和質量很好地解決了下沉市場的需求,蘋果靠強大的供應鏈議價能力,並且實行了非常激進的定價策略,把iPad這個當初可以說是“超旗艦”級的移動裝置,照手機定價思路來說可能上萬的價格,定成了幾千塊。這個激進的定價,甚至一開始連寨板都沒法對標。所有同行、隔行的競爭對手都束手無策,眼睜睜看著iPad把這個市場吃的一乾二淨。

    市場設計思路一念之差,後面就沒人記得上網本這回事了,可想而知。

    最後的話:大眾的需求是多元的、不可預測的

    買筆記本前:我只有3000塊預算,我不打遊戲的,只上網查查資料,寫PPT;買筆記本後:便宜沒好貨,我這本子打個LOL都卡的一X/看個直播都卡的一X。其實就是正好契合了使用者的消費心理,滿足多元化和潛在的需求,而上網本受限於效能,能幹的事情非常少,被淘汰也是正常的事情。

    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是逐漸提升,如幾年前大家都是買千元手機,如今手機預算都在2K到3K了,4K甚至5K+的手機銷量也很好。筆記本也是如此,基本預算都在5K左右,這段 位機型效能出色,輕薄便攜,比低價位的上網本好太多了。

  • 5 # LeoGo科技

    先了解一下什麼是netbook?

    它指的是配置非常低,小巧輕便的行動式計算機,能夠具備上網的功能。

    在當時它和我們主流的筆記本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畢竟主流的筆記本它的效能會很強,不僅僅能夠帶來上網的體驗,更為主要的是它所帶來的遊戲體驗表現更為凸顯,而上網本它的主要作用依然是晚上衝量,晚上交友,聽音樂,看照片等等,可以說它的主要特性是在於價格的便宜和效能的單一性。

    上網本的失敗實際上很容易去理解,因為上網本它本身和筆記本是有著本質的區別,上網本它很便宜,所以它的配置相對較低,而筆記本恰恰相反。

    當然上網本的失敗也是因為像iPad以及手機等裝置的出現,讓上海美失去了主要的市場,消費者在使用平板電腦的時候使用手機的時候,其實完全超過了上網課所帶給我們的體驗,至少他們現在看來你會覺得還是有一點笨拙,它的主要功能相對比較單一,而它的失敗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實,現在的手機產商所推出來的手機所達到出來的目的,以及消費者對於手機的使用的強度已經決定了,像上網本這些相對來說比較有劣勢的電子品牌已經不能夠成為目前的主流。

    可以說上網本的失敗,它是一種時代必然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羅漢果種植,如何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