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守護寶貝天使
-
2 # 認知框架
這個問題,應該有點歸因錯誤了,個人對小孩的思考做個一番深入的研究,不是小孩不愛思考,也不是不甚求解,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受制於能力層次,當然也有其它因素。
父母心急體現在【高期待、愛比較愛攀比、常否定、常批評、過多關愛、救世主【處處照顧、保護孩子不受傷害、,有時又過分干預、提出超過孩子能力的要求、對孩子的情緒不穩定【陰晴不定】,自身又缺少思考的方法】,父母種種無常的行為,讓小孩不知所措。有時甚至可以這麼說,是父母自身擾亂了孩子的情緒,讓孩子不能安心做事。
這個問題的解不僅是在孩子身上,也不僅僅是在父母身上,而是在彼此構成的系統【父母、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是沒法選擇的,父母本身要能做到把心定下來,不亂髮脾氣、不亂爽性子,還要會思考。很多父母是沒有領取【孩子的教育證書】就上崗了,可惜也沒有這樣的崗位證書。
父母要懂得情緒管理,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這都是老生常談了大家經常會看到失控的一幕幕,父母被氣瘋了,孩子也受委曲了,然後呢父母站在上帝的視角,在大聲的教育孩子。情緒都失控了,還談什麼動腦筋思考。這樣的一幕幕其實在生活中反覆上演。老子說,驟雨不終日,颱風也只是一陣,脾氣也一樣,只不過是週而復始,在惡性迴圈中爭扎。最後呢孩子的心智一定會出問題,最後父母也一定不會意識到是自己造成的問題。想一想,是什麼原因?
父母還要懂得思考身為父母,自己會有方法的思考嗎,自己有能力教小孩子一些思考方法嗎。不能純靠經驗。你可以教小孩子,利用一些簡單的方法來思考。
舉個例子:
定義問題,在觀察到的事實裡,引導小孩去思考,事實裡有沒有存在著問題。
問題=【現在的狀態】對比【應該的狀態】,這之間有差距就構成了問題,用比較的方式去定義問題。這樣講小孩會似懂非懂,要舉一些例子,幫助它去理想如何定義問題。
定義問題是一個思考工具,要做到超級簡單。它的表現形式【要簡潔、有序】,能容易被記住。
定義問題 = 現在的狀態 - 應該的狀態
例子1:先作情境描述,眼睛觀察到地上有一本書。
事實:地上有一本書。
書的現在狀態=在地上。
書的應該狀態=在書架上。
定義問題=【書在地上】 -【書在書架上】
例子2:先作情境描述,小熊玩具不在抽屜。
玩具的現在狀態 = 不知道在哪裡
玩具的應該狀態= 在抽屜裡
定義問題 = 【玩具不知道在哪裡】 - 【玩具在抽屜裡】
例子3:捉迷藏
爸爸現在的狀態=在看不見的的地方
爸爸應該的狀態=在看得見的地方
定義問題=【爸爸在看不見的地方】 -【爸爸在看得見的地方】
在定義問題的過程中,最好的方法是畫圖。
回覆列表
初一女孩,從小學上初中,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初中課程進入注重發揮內在驅動狀態,獨立思考學習問題逐步佔上風,學習方法與小學不同。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更濃學習成績上去了。初中學習,課前預習萬萬不可少,有事半功倍之效應,預習功課要做到位,不是簡單看看而已,而要將預習課程裡的作業一起做完,哪題不會做的,留課堂上聽課時得以解決,,聽完課後就能將本節課的內容全部消化,課後還能適當做些相關課外題,以鞏固並提高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強調預習不是明天上的課今天預習,而是提前一單元或一週的課程預習完。凡是學習好的學生,都能紮實做好預習功課的,不信你試試?其實初中期間,女生更有優勢,成績好的大部分是女生,因為女生更快進入角色,而男生還在觀望,所以學習一時追不上女生。如果沒預習就聽課,你就不知改課的問題在哪裡,聽課時好像都懂,可做起作業時就無從下手,這樣的問題沒有及時解決,日積月累,將嚴重影響學習情緒,惡性迴圈,成績只有下降的份了。學習期間,如果有短板現象,可用假期惡補一下,會有進步的。記得我高中時,開始很怕數學應用題,一次寒假,我就圖書館借了一本應用題集,做完了,很意外的收穫,自那以後,我變成最喜歡應用題了,每次開考就先做應用題,基本不失分,有點不可思議的效果。我也是女生,給女生鼓勁加油!你是最棒的!
圖片摘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