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束戲劇

    當我聽到題目的時候,兩個詞,“怎麼演”、“效果”,聽起來像是一個戲劇外行人提出來的問題,也可能會是像製作人的位置的人提出的問題。

    腦海中蹦出一個詞“形式”。提出問題的人,似乎想要的是形式。然而,不同的劇,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基調,不同的裝置,不同的演員,不同的觀眾,都會是不同的效果。這個問題的問題沒有明確的目標性。問的人,要麼不知道自己想要問什麼,要麼就是沒有表達清楚自己要問的。回答的人,要麼逼逼一些少量的主觀戲劇觀點,要麼敷衍回答“想怎麼演就怎麼演”,要麼乾脆給提問者寫本書好了。

  • 2 # 挖啥呢

    表演是一門神秘的學問,至少我一直如此看待。

    首先戲劇的形式如今有千千萬萬種,甚至我之蜜糖他之毒藥,一種演法在這個戲裡就是“矯情做作”,在那個戲裡就是“誇張個性”。在導演中心制的當下,表演已經成為了導演眾多創作工具的一種,所謂“好的效果”或“不好的效果”,其實不取決於演員,而取決於導演與觀眾對錶演藝術和戲劇藝術的交流結果。

    好的,題主說不談別的,就談所謂的“話劇”,我理解,就是寫實的、以斯坦尼體系為基礎的表演方式。此時,我仍然覺得沒有一種必然的因果操作,可以幫助演員一定達成“好的效果”。稍微瞭解表演的人都知道,寫實的表演要進入角色,演員需要有心理真實,及相信他所演的角色,理解並進入到角色的心理線、行動線中去。但這些工作方法還並不足夠,演員還需要解放天性,需要勤於觀察、善於想象,需要有控制和運用聲音與肢體的能力,需要對錶演段落格外得熟練但又不能失去熱情,需要在表演中高度專注,甚至還需要一點天生的魅力……但問題是,演員在表演的片刻中,能調動出這麼多方法和素質麼?很多演員就是憑著感覺演的,感覺對的演員怎麼演怎麼對,感覺不對的演員怎麼演怎麼不對,這又怎麼解釋呢?

    而且,好的表演效果有時也不能只靠自己一個人。對手戲時,演員要透過眼神、肢體、排程等與對手進行交流,要感應整個舞臺或片場的節奏和氣氛並融入其中,甚至要為現場其他演員或技術人員的差池“背鍋”……也就是說,一個演員的好的表演效果,是需要其他演員、導演、劇組成員共同幫助完成的。我們經常說“他演得真好”、“他是個好演員”,我們又何嘗考慮過為他的表演提供過支援的人們呢?

    表演是一門神秘的學問,它有一些門徑可以且應該學習,但我覺得表演的魅力還是在舞臺上、鏡頭前,要在實踐中去感知、嘗試,用努力等待著某一天“好的效果”眷顧於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職場中,人們常說:小人得勢,君子失意!你怎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