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30207013

    這兩天,頻頻在新聞中看到楊坤的名字,本來對他無感,選擇忽略。

    但是"推薦演算法"給我推了這樣一條新聞:楊坤diss 劉德華,我一下坐不住了,因為劉德華是我從小喜歡到大的偶像,帥氣、敬業,歌唱得好,戲演得棒,零緋聞,現在雖然淡出公眾視線,但是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男神。

    可是《中國好聲音》前導師楊坤則稱:

    從嚴格意義上講,劉德華不算是一個真正的歌手。之所以很多人喜歡他,是因為他塑造了很多好的形象。舞臺上表現力很強,唱歌的時候容易會讓觀眾想起他曾經扮演的角色。

    我嘗試拋開粉絲的身份看待這句話,合著言外之意像是:華仔能贏得歌迷全靠演技?這個神邏輯有點看不懂。

    如果說偶爾的被追捧確實需要一定的"演技",但是一個人能紅40年恐怕就不單是靠演技了吧。

    於是我順帶看了看這幾天有關楊坤的各種推送:

    先diss一個喊麥作品《驚雷》,說"太難聽了,俗氣,噁心,神馬東西";

    然後就評價華仔;

    這兩貶一褒之間,我彷彿嗅到了一些熟悉的味道:楊坤極有可能是在營銷自己。

    先選擇了一首有群眾基礎的歌"開炮",引起了巨大反響,共鳴也好,聲討也罷,但是關注度暴增。

    再次開直播時,已經有10萬人圍觀了,在這10萬人的矚目下,楊坤說出了"劉德華不是歌手"的言論,這場直播一個小時,他的人氣就暴漲了百萬,天王果然自帶流量。

    正當大家還在生氣楊坤憑什麼可以如此隨意評價天王時,他拿著《少年》極力推薦,你品,你細品這其中的門道,是不是很有意思?

    負責任地說,聽完《少年》,我並沒有覺得多麼驚豔,還沒有《驚雷》有辨識度。但是經楊坤的一番騷操作,大家都知道有一首歌叫《少年》,有個網路歌手叫夢然。

    當然,《驚雷》的演唱者也"借勢"狠狠地露了一回臉,白給的熱度,不要白不要。

    楊坤這一計"disco"可謂不錯:左邊畫龍diss MC六道(《驚雷》演唱者),右邊畫彩虹diss 天王劉德華,左右開弓,關注度賺得夠夠的。

    這當中我們也看到了娛樂圈甚至是內容圈的一個困局:我們到底要以怎樣的姿態獲得關注?

    01.

    作品還是流量?

    楊坤早些年憑藉沙啞的聲線俘獲了一大批歌迷,代表作《無所謂》當時傳唱度極高,後來的《空城》也反響不錯,在那些年也算有作品也有流量。

    可是近些年來鮮少有作品,可是藝人總歸是要維持一定的曝光吧,他的diss兩部曲就可看做對流量的妥協。

    內容產業,既不能曲高和寡,因為那樣太清高,一定會淹沒在茫茫洪流中;也不能單純靠流量吃飯,總要有那麼幾個可以拿的出手的作品。

    我認為最好的狀態就是二者的平衡:幾部優秀的代表作外加適度、健康的曝光。

    只在一條道上走到黑,要麼沉浸在自己的作品中沒有觀眾,要麼迷失在洶湧的流量裡沒有自我,都不可取。

    02.

    蹭流量的底線

    流量是把雙刃劍,享受它巨大紅利的同時,就要做好隨時被它吞噬的準備。

    撲面而來的流量、曝光、瘋狂的粉絲,常常會讓這些公眾人物或內容從業者彷彿看到了一條走向成功的"捷徑"——儘可能製造更多類似的流量。

    手法嫻熟後難免得意忘形,沒有底線地去"造勢"。

    對於音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你可以抨擊"難聽、俗氣",但是說"神馬東西"就接近於人身攻擊了。

    你可以說你喜歡或不喜歡劉德華的音樂,但是隨意說一個唱了40多年歌的天王"不是歌手"似乎有點"飄"了。

    "搏出位"的言論確實能讓我們瞬間被"聚焦",可是為了這點流量我們真的要一再拉低自己的底線嗎?

    我還是覺得,蹭流量OK,只是該遵守一些基本的公序良俗,否則吃相太難看。

    03.

    開放包容

    我聽過《驚雷》,絕對不是我喜歡的型別,可是它能讓那麼多人追捧自有它的道理,我不喜歡,不聽就是了,留給那些喜歡的人就好。(後來演唱者本人承認是抄襲,抄襲可恥,絕不鼓勵)

    這個世界的美妙之處就在於它允許多樣性發生,允許主流的內容存在,也給小眾的文化一席之地,我們要做的就是心態開放一些。

  • 2 # 金緣珠寶鑲嵌坊

    這兩天,頻頻在新聞中看到楊坤的名字,本來對他無感,選擇忽略。

    但是"推薦演算法"給我推了這樣一條新聞:楊坤diss 劉德華,我一下坐不住了,因為劉德華是我從小喜歡到大的偶像,帥氣、敬業,歌唱得好,戲演得棒,零緋聞,現在雖然淡出公眾視線,但是依然是很多人心中的男神。

    可是《中國好聲音》前導師楊坤則稱:

    從嚴格意義上講,劉德華不算是一個真正的歌手。之所以很多人喜歡他,是因為他塑造了很多好的形象。舞臺上表現力很強,唱歌的時候容易會讓觀眾想起他曾經扮演的角色。

    我嘗試拋開粉絲的身份看待這句話,合著言外之意像是:華仔能贏得歌迷全靠演技?這個神邏輯有點看不懂。

    如果說偶爾的被追捧確實需要一定的"演技",但是一個人能紅40年恐怕就不單是靠演技了吧。

    於是我順帶看了看這幾天有關楊坤的各種推送:

    先diss一個喊麥作品《驚雷》,說"太難聽了,俗氣,噁心,神馬東西";

    然後就評價華仔;

    這兩貶一褒之間,我彷彿嗅到了一些熟悉的味道:楊坤極有可能是在營銷自己。

    先選擇了一首有群眾基礎的歌"開炮",引起了巨大反響,共鳴也好,聲討也罷,但是關注度暴增。

    再次開直播時,已經有10萬人圍觀了,在這10萬人的矚目下,楊坤說出了"劉德華不是歌手"的言論,這場直播一個小時,他的人氣就暴漲了百萬,天王果然自帶流量。

    正當大家還在生氣楊坤憑什麼可以如此隨意評價天王時,他拿著《少年》極力推薦,你品,你細品這其中的門道,是不是很有意思?

    負責任地說,聽完《少年》,我並沒有覺得多麼驚豔,還沒有《驚雷》有辨識度。但是經楊坤的一番騷操作,大家都知道有一首歌叫《少年》,有個網路歌手叫夢然。

    當然,《驚雷》的演唱者也"借勢"狠狠地露了一回臉,白給的熱度,不要白不要。

    楊坤這一計"disco"可謂不錯:左邊畫龍diss MC六道(《驚雷》演唱者),右邊畫彩虹diss 天王劉德華,左右開弓,關注度賺得夠夠的。

  • 3 # 音抖阿兄

    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人說呢,損人不利己的事我們不做,也不說最好,畢竟都是公眾人物。

    吾作為觀眾,聽聽就算了,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內心尺度來衡量的。

    還是那句損人之事別去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父母兄弟情和夫妻子女情的問題上只能選擇一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