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閩鄉古意人

    在古代時結婚,當新娘坐著花轎來到夫家的大門前,新郎官在別人的指引下,拿著一根紅綢緞,新郎牽著一端,紅綢緞另一端遞給新娘,然後新娘邁過火盆,隨著新郎進入婚禮的大堂之中,走到男方父母面前。

    隨著婚禮司儀主持人高聲呼喊:一叩首拜天賜良緣定今生、二叩首拜高堂父母受禮,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三叩首結髮成婚,海盟夫妻對拜。

    最後夫妻進入婚房,完成挑蓋頭、喝交杯酒等結婚習俗,整場婚禮就結束了。

    在古代時,結婚也是需要司儀主持的,而在那個年代,能做別人婚禮上的司儀主持人,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現在農村有人結婚,婚禮上,也需要司儀主持人是有身份的“上層人士”,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原因如下。

    婚禮的習俗講究

    結婚是人一生當中,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對於大部分人來講,一輩子也只會結一次婚。

    大多數人在結婚的時候,他們肯定是希望,能與對方和睦、美滿地度過這一生。

    結婚的婚禮,就是婚姻的開頭,一場隆重的婚禮,也意寓著一個好的開始,在傳統的結婚習俗當中,所需要做的一些程式也是非常多的,這些所有的程式都是帶著好的意寓。

    對於一般人來說,在看別人結婚所做的一些事情,也只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情,他們不一定就懂得,為什麼結婚的司儀要讓新人做這些事情。

    那些結婚司儀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根據傳統的習俗,讓新人們走完整個婚禮流程。

    如果其中哪一項出了差錯,不說會不會讓別人笑話,就是結婚當事人的父母、親人,他們也會不高興,認為這個司儀不合格。

    一旦因司儀的原因,讓婚禮出現了問題,那麼往後村裡再有人結婚,也就沒有人敢再請這個人,去做司儀了。

    因此,在以前農村結婚還沒有專業的團隊時,結婚司儀不單要有德高望重的身份,還要有豐富的婚禮主持經驗。

    現在農村結婚要求,婚禮司儀主持人,是身份呈貴的“上層人士”,正常嗎

    在過去的農村,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的身份其實也是屬於“上層人士”,他們會受到村裡其他人的尊敬。

    只不過隨著鄉村制度及時代的發展,農村的環境、農村生活、農村人的觀念,早就已經發生了改變。

    一般來說,在過去的農村,家族的觀念還是比較強烈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也通常是家族當中輩份高,或者見識廣的人。

    而現在的農村,有不少地方早就沒有所謂的祠堂,也沒有族譜這類的存在。

    村裡有文化的人也很多,不像以前那樣,自己的子女起個名字,都要請人幫忙。

    另外,現在農村外出打工賺錢的人也多,不像以前那樣沒見過世面,見識多了想法也改變了,對於傳統的一些講究,並不像老一輩人那麼在意。

    所以現在農村結婚的婚禮,很多都是西式婚禮,而不是傳統的古式婚禮,像是現代的人結婚:

    以前抬轎,變成了坐小汽車。以前新郎穿狀元服,新娘穿鳳冠霞帔,變成新郎變西裝,新娘穿純白的婚紗。新娘進門還要邁火盆,夫妻對拜等等一些習俗,基本上都很少見了。

    這種新式的結婚婚禮,不說現在農村那些所謂德高望重的老人,基本上消失了。

    就是有,那些老一輩的人,他們哪懂西式婚禮要什麼去主持呢?

    這時候,也只能去請那些婚慶禮儀公司的人來擔任。

    不管有沒有請到團隊,婚禮上,往往也會請那些身份顯貴的來賓,讓他們上臺說幾句對新人的祝福話。

    一場婚禮有著“貴人”的出現,還是作為新婚的見證人,不但能給婚禮添光,說出去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畢竟,相對普通人來說,那些“上層人士”,本就是和自己交集的機會不多。

    結論:

    農村人結婚時,在婚禮上司儀主持人身份要顯貴,這種做法在古代就有了,而不是現今才有。

    這種心態並沒有什麼問題,從不同的結婚習俗講究,或者主持婚禮經驗來看,本就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當婚禮上司儀主持人的。

    沒有經驗的人,面對著那麼多親朋好友,可能連話都說不利索,讓他們來主持,很可能會鬧笑話。

    雖然有些身份呈貴的人,他們也不見得有經驗,不過只要上臺說幾句祝福語就行了,這一點並不難。

    請這些人上臺的原因,一方面是體現了結婚家人對他的尊重,感謝他能前來參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自己臉上增光了(城市一些有錢人,他們也喜歡在結婚時,請那些明星去給他們主持,道理是一樣的,給自己臉上增光)。

    這並不屬於攀炎附勢,不信可以看看婚禮之後的酒桌坐席上,都會設定1~2桌,是給那些身份不一樣的人去做的,普通人是不能隨便去坐那一桌。

  • 2 # 夏冷

    農村婚禮,主持都要求上層人士,這話不大妥當。農村哪有什麼上層人士,上層人士根本不住在農村,就是你用錢把他包起來,他也不喜歡來到農村。

    農村婚禮主持人要求有文化,口才好,這倒是真的。這樣的人必須見過世面,在農村有一定威望,面對突發情況要有應變個能力,而又熟悉農村的各種社會關係。試想,一個在臺上講不出話來的人,他怎鄉可能主持好一場婚禮?

    其實現在的農村,完全簡化了結婚時的儀式感,一般就是當事人的伯伯叔叔或同家長輩,主要是做禮書,對送賀禮的親戚熟人登記賀禮數目,負責敬菸派茶,其餘沒有太多的儀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參加繼續教育對一個老師真的特別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