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價值成長超越收穫

    家庭責任重,預算充足的話,壽險、重疾、醫療、意外都建議配置上。

    壽險買定期的就好了,也就是覆蓋到家庭責任完成。房貸結清,小孩畢業出來工作。也就是作為家庭經濟支柱萬一不在了,也不會影響到家人往後的生活。

    重疾險買終身不帶身故的。40歲越往上罹患重疾的機率也越高,而且醫學水平越來越發達,治癒的機率也越來越高,建議多次賠付的。另外由於通脹的因素,10年或20年後的治療費用肯定要高於現在,有保額遞增的更好。

    醫療險作為重疾和醫保的補充,一般幾百元就能買到百萬的醫療險,在住院期間不超過保額的合理治療費用都能報銷,而治癒後的康復費用醫療險是不報銷的,所以只能作為重疾的補充。

    意外險是最簡單的,100來塊就有50萬的保額。意外導致的傷害,傷殘,身故都有賠付。

    壽險是保障人不在家人的生活不受影響

    重疾是保障一旦患上重疾無法工作的收入損失

    醫療險是保障看得起大病

    意外險是保障意外發生帶來的損失

  • 2 # 財智100

    最基本的還是需要社保,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是最基本的保障,如果這兩者都有的話可以配置一些商業保險,建議配置消費保障性的醫療或重疾險就可以了,另外學習一些投資理財能力,增加被動收入,因為隨著以後年齡的增加主動工資收入會逐漸下降,這個時候就需要透過被動收入的增加來提高收入了

  • 3 # 專心保

    80後夫妻上有老,下有小,責任重,經濟壓力大,你能想到用保險來解決你擔心的問題,證明很有風險意識。那麼應該買什麼險種呢,又買多少保額呢?下面我來說說我的建議。夫妻兩個人都應該要買意外傷害保險,定期壽險,醫療險,住院補貼險,重疾險五個險種。用你的淨收入除以一年定期存款利率1.5%,得出的結果,意外傷害保險和定期壽險各取一半,就是意外傷害保險+定期壽險的做額,醫療險有很多300萬或600萬保額的保險的可以選擇,住院補貼險就是補貼住院期間你每天的收入損失,以你實際收入為準做保額,重疾險的保額至少以5年收入為準,這樣買下來,保障就比較全面,保額也與收入成正比。如果還有餘錢,再買一部分養老保險。以上就是我的建議。

  • 4 # 米泉舟

    題主首先應該做的是,將不讓你買保險的,或者說鼓勵你不買保險的人留下聯絡方式,以後有問題找他們。

    一、80後夫妻該買什麼?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只有到了年齡才知道這個年齡的辛苦。所以,保險成為了家庭的護盾之一。

    1、保障型保險優先

    保障型保險主要是社保、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這幾個險種相互補充,各險種功能,用途,報銷規則,都是不同的。切記不要認為只要重疾、只要意外、只要醫療這種漏洞式投保法。

    養老險、教育金,真心說,買少了以及自己不懂情況下買了,你會感覺很不舒服。

    2、大人保險優先

    夫妻兩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所以,家裡誰賺錢多,就給誰加重保險。畢竟,大人倒下,家庭收入一中斷,再多的保費、再好的保障,後續能否交上保費都是一個大問題!

    二、怎麼買

    投入多少保費?家庭成員各自的保險怎麼買?

    1、先根據家庭經濟實際情況,計算出能夠接受的保費區間,切記要考慮到未來也能接受,而不是眼前有一筆閒錢就認為自己很有錢。筆者見過太多,第一年買一兩萬保險,第二年保費都交不起的尷尬情況。

    2、按照3人家庭,兩個大人的保費金額在75%,小孩子的25%足夠。若經濟一般,也不要認為25%太少了,父母只有這麼大能力,給予孩子基本保障,孩子以後也會長大、也會工作,他們也會操心自己的保險。父母並不能伴隨一生……

    三、保險如何買?

    通俗的說,就是社保之外,其它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壽險如何投保。

    例如重疾險有終身和定期之分,並且保險公司為了我們多掏錢還會推出“返還、分紅、理財”等功能。保費預算多,買多功能並不是問題。但是保費預算少,那就要摒棄各種看起來美好的“噱頭”了。

    所以,根據經濟情況,重疾險可以選擇終身型,也可以選擇定期型用最少的保費,將保額做高。

    醫療險則需要注意報銷範圍,報銷規則,以及報銷免賠情況。

    意外險就需要注意允許投保的職業和自己實際職業是否有差距,以及意外醫療險是否能報銷醫保外用藥……

    壽險叫做家庭責任保險,管的是死後之事……一般買定期型即可,孩子不用買壽險,甚至不用買帶有壽險責任的重疾險。

    最後

    保險方案肯定是量身定製,和家庭整體考慮。

    繳費之前,就應該把各種保險的權益、理賠什麼、如何理賠、什麼情況不賠等要弄明白。

    投保時,一定要如實告知過往、現在的身體狀況,以及體檢異常項等,這關乎以後理賠是否順利。

    保險不是買白菜,肯定要我們自己也需要學習一些保險知識才可以!

    買保險不上當,找我們吧!

  • 5 # 理工女聊保險

    從你的問題中可以知道,40歲現在的責任比較重。什麼責任呢?上有老下有小,怕如果自己有個萬一,家裡怎麼辦。那這個萬一有什麼呢?主要有這麼幾種:意外、生病、身故。那相對應的,我們需要買的保險也就是這幾種。

    首先,意外險,小的來說磕磕碰碰、貓咬狗咬,大的來說傷殘身故。其實小的磕磕碰碰還真的沒啥問題,畢竟開銷很低,最怕傷殘和身故。意外險,也分為2種,有儲蓄型意外險,交5年/10年,保20年/30年等,期滿返還保費,但相對來說保費比較貴,不推薦。推薦消費型的意外險,交一年保一年,如果這一年不出險,保費就消費掉了。一般來說,同樣保障,財產險公司的意外險保費比較便宜,一般10萬保額,包括意外醫療1萬等,一年保費在一百多塊,如果意外醫療包括社保外的保費稍微貴一點。

    其次,醫療險。有的包括門急診醫療,有的只包括住院醫療。目前市面上的主要是有免賠額的住院險,就是在社保報銷後,再自費1萬,1萬以上100%報銷,包括社保外醫療,額度可以達到100/200/300/600萬等,很多保險公司都有,眾安、平安、人保等等,產品有些差別,保費也有些差別,但差別不太大。具體怎麼選擇產品,要看你們目前擁有的保障,如果只有社保,可以考慮包括門急診和住院的醫療險或只買住院險,選擇免賠額為0或者免賠額為1萬,但包括社保內1萬的;如果公司有醫療險團險,那可以選擇免賠額為1萬但不包括社保內1萬的住院險。

    這裡解釋一下這個免賠額,假設住院費用5萬,社保報銷2萬,還有3萬沒有報銷。

    免賠額1萬,如果包括社保內1萬,則保險公司報銷的費用是5-2=3萬;如果免賠額1萬不包括在社保內的1萬,則報銷的費用是5-2-1=2萬。這裡要在產品介紹中仔細看清楚。

    40歲的住院醫療險保費一般在幾百塊。

    再次是重疾險。很多人會問,既然有醫療險了,還需要重疾險嗎?當然需要,首先,醫療險是消費險,交一年保一年,最長的保障續保是保證6年,一般產品沒有保證續保,意思就是隻要保險公司停售,那此產品就不能續保了。如果醫療險的理賠超出預期,保險公司只能停售,如果這家理賠不好,其他家應該也差不多,所以會遇到大面積的醫療險停售。所以這個時候再買醫療險很難。如果等到醫療險停售再買重疾險,首先是保費貴了,其次是身體是否還允許買重疾產品。年紀越大,身體越差,保費也越貴。比如我們的父母,我們都很希望可以給我們的父母買保險,但沒有幾個身體沒有我們所謂的小毛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等。

    另外,重疾險不是醫療險,而是收入損失險,是如果萬一生病,收入一定會收到影響,比如現在網上熱傳的各大公司解約生病員工的事情。公司都是為了追求利潤,如果一個員工生病在家幾年,不僅他本人的工資需要公司承擔,而且公司還要再招人替代。即使你之前的績效再好,公司能等你多久?而且我們國家的勞動法規定,對於生病的員工,根據在公司服務的年限,有最長2年的醫療期。醫療期後公司可以和員工解約。

    如果生大病,不僅身體上的煎熬,而且還要擔心失去工作的壓力,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還沒有完全恢復就去公司上班,那恢復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重疾險是收入損失險,一般建議重疾險的額度是年收入的3-5倍。

    重疾險的種類非常多,年輕的可以選擇消費型的為主,儲蓄型的為輔。40歲年紀的話,建議儲蓄型的為主,消費型的為輔。因為40歲身體還可能健康,等年紀再大可能就要買不到保險了。

    最後是壽險。如果萬一哪天不在了,年幼的孩子怎麼辦?年邁的父母怎麼辦?壽險就是在身故的時候給家人留下的錢,替我們照顧我們的家人。

    目前市面上有幾種型別的壽險,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和增額終身壽險。

    我建議在目前年齡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一起搭配。壽險的額度由負債額度確定,比如未償還的房貸、車貸等貸款,比如需要撫養孩子的費用和照顧老人的費用等。

  • 6 # 孫大聖歷險記

    作為同齡人,我也來說說夫妻怎麼來買保險。

    成家之後,責任確實比較重,尤其是有了孩子,上有老下有小,支出越來越多。

    但是由於對您的具體情況不是很瞭解,因此能夠給出的建議只能是讓您自行判斷的一個依據:

    1. 梳理目前家庭的財務狀況。

    這是分析自己家庭風險的第一步,用於判斷可能的風險點。

    透過家庭的每年的收入支出情況,資產負債情況,可以看下:

    1)財物安全比例:也就是現金類資產/保障型保險對應的保額÷家庭必要生活年支出。當工作收入中斷時,現金類資產可以生活緊急預備金。而保障性保險對應的保額,是用以維護家庭生活保障資金。這是保證在突發情況下,家庭的生活可以繼續進行。

    2)負債比率:也就是總負債÷總資產,來考量該家庭有足夠的資產償還到期債務,利息支出也不會造成家庭負擔,是良好的家庭財務結構。

    2. 梳理目前已經有的保險,檢視保額情況。

    社保肯定是需要有的,作為最最基礎的一個保障,還是必須的。如果還沒有,趕緊補。

    重疾險,是解決三個方面問題,治療、康復、收入損失,其實最主要是解決康復和收入損失,因為醫療險可以解決一部分醫療費的問題。一般來說,得了大病,治療期2年,康復療養3年,這叫5年生存期,5年之後基本康復了,那這5年以內,一般人來說是沒有工作 ,收入中斷,因此保額的計算是以年收入為計算依據,3~5倍年收入,建議最低也要50萬起。

    如果現階段有房貸,按照一般情況,夫妻雙方都有收入,如果有一個人發生了極端風險,身故了,那有可能還了房貸,生活就會很困難,這時候就要考慮壽險了。主要解決的是家庭遭遇重大變故後的經濟補償。例如:房貸、車貸、子女教育費用、父母贍養費用等責任性支出。

    如果以上的保障都已經有了,且額度已經夠了,如果孩子還小,可以考慮教育金,或者那麼可以考慮自己的養老補充,開始補充年金險、終身壽險等。

    個人養老年金從本質上說就是把一部分現在不用的錢,以確定、安全的方式存放,在需要的時候釋放,把人從金錢中解放出來去享受生活。相對股票、債券等投資方式來說,劣勢是收益不高,優勢是穩定、安全,適合精力不濟也玩不起心跳的老年生活。

    而子女教育年金,是以父母作為投保人,在子女幼小時,為其投保,等子女滿18歲開始,從保險公司領取教育金作為讀大學的費用,直至大學畢業。相較其他理財方式,通常有子女身故/傷殘保障、投保人身故或喪失勞動能力豁免保費等優勢。

    3. 購買/補充保險的順序

    如果本身沒有購買過任何商業保險,或者需要補充商業保險,那麼建議的原則是:

    1)先做基礎保障後做儲蓄理財。保險購買的順序很重要,如果順序買反了,有可能是錢花了沒有解決問題,如果買錯,有可能十幾年幾十年之後才發現沒有解決問題。所以,一定要先做基礎保障的基礎保障,就是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和壽險。後做儲蓄理財還要做教育金養老金和財富傳承,基礎保障和儲蓄理財都很重要,沒有說哪個更重要都很重要,只不過有個先後順序而已,那就是先做保障後做儲蓄。

    2)先保大風險後保小風險。因為需要上保險的這種風險一定是大風險,需要轉嫁出去的,大風險一旦發生可能整個家庭來源中斷,收入來源中斷,陷入困境。大風險比如重大疾病,全殘,老齡化,也就是養老,這都屬於大風險。而小風險,比如頭疼腦熱,發燒感冒一年花不了多少錢,所以選擇風險自留就可以了,沒必要買商業保險。

    3)先保家庭第一經濟支柱後保第二經濟支柱,夫妻雙方有一個掙錢多,誰掙錢多,那肯定要先保,如果同時保的時候呢,那麼收入高這個人一定保額要更高,這是要跟他/她的收入相匹配。

    4)很重要的一條,很多人都會忽視,就是買保險時候先看條款,後看公司。很多人在購買保險的過程中,只看公司,不看條款,最後發現很多問題,比如說條款裡面有沒有高發疾病,有沒有各種坑都沒有看,那賠的時候是按條款來賠的,所以一定要先看條款,後看公司,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助到您!

  • 7 # 泰富科技美容儀器

    40歲了,相較於年輕人可能會稍微貴點,但是也不晚,可以考慮先買意外及意外醫療,來保障突發的情況,之後可以考慮重疾+醫療險,對重大病症及出現的醫療費用,做一些保障,避免因大病給家庭帶了過大的打擊和損失,之後可以考慮壽險,萬一有情況發生後,可以留一筆錢給臺太孩子,讓他們不至於生活的太辛苦,之後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配置養老年金,要買那種合同中約定回報利率的(也就是常叫做預定利率的),目前市場上3~4.025(4.025的可能不多了),畢竟複利計算,時間長了回報也不錯,和高風險投資回報率的肯定沒辦法比,但是勝在肯定可以拿到,不會損失本金

  • 8 # 毛毛保盒

    一、我們首先來分析你會面臨哪些主要風險

    1、首先來分析一下40歲的人的普遍情況

    很多40歲的人的家庭結構都是“4-2-1”, 所謂“421”家庭模式,是指一對獨生子女結婚生子後,家庭構成變為4個父母長輩,自己和配偶2個以及1個孩子。這就導致你們除了生存外,不得不面臨家庭養老問題。你們承擔的責任比前幾代人更加重大。

    2、我們在四十這個年齡應該考慮那些保險呢?

    最基礎的肯定是疾病和意外的保障,然後是子女的教育、夫妻雙方的養老、父母的贍養以及家庭財富的保值和傳承。

    二、各類風險對應使用哪類保險產品

    每一類保險產品對應轉移不同的風險。

    1、疾病和意外的保障——選擇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定期壽險、百萬醫療、高階醫療等;

    2、子女的教育、夫妻雙方的養老、父母的贍養以及家庭財富的保值和傳承——選擇年金險、終身壽險、養老險、帶保險金信託的年金險等

    三、需要注意的幾點

    1、先規劃,再選擇

    3、委託專業保險經紀人,保護你的知情權、選擇權、索賠權。

    四十也是人生最美的階段,經歷了很多,更懂得珍惜,人生百年,未來的路還很長,祝福你和你的全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越來越覺得會計是個高風險崗位,有這種感覺的人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