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誠地看著你
-
2 # 小明觀歷史
許海山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線裝書局版)一書認為,中國古代王朝的更替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口與土地的矛盾”。——人口的增加使土地更加緊張,全國的糧食產量養活不了全華人民。結果農民就起義了。
王莽改制內容:
實行“王田”、“私屬”制
實行五均六管
改革貨幣
改革政治制度
改革度量衡
修改少數民族稱號
劉秀在社會經濟上的改革
.解放奴婢
清查人口、清點土地
限制地主武裝的土地,發兵鎮壓抗稅。
王莽改制本來是為了解決西漢中期以來日益嚴重的社會危機。他徹底廢除了土地私有制,收土地為國有,恢復孟子所說的“井田制”,但是這種大鍋飯的國有制度,在當時是行不通的,極大地侵害了封建地主的利益,引起他們的不滿。他沒有在根本上解決糧食不夠全華人民吃的問題。
而劉秀呢,在經歷了多次的農民起義後,國家人口大幅度減少,人口和土地的關係沒有王莽當政時緊張。同時在社會經濟改革上,他雖然沒有從根本解決人口增長導致土地糧食不足的矛盾(在當時根本也就解決不了,直到宋朝才從國外引進先進且更加高產的糧食作物),但是他“清查人口、清點土地,限制地主武裝的土地,發兵鎮壓抗稅。”這幾點就已經對當時的矛盾的解決就有很大的幫助了。
王莽的政策內容其實對國家和百姓有利,但卻損害了士族階層的既得利益,因此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援,他們不敢反抗王莽,但是卻是王莽政策的執行者,因此在執行時將自己的損失轉嫁到百姓身上,甚至變本加厲的剝削中飽私囊,導致百姓苦不堪言,揭竿而起。光武中興是在大亂之後人心思定,士族利益集團也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舔舐傷口,各方利益達成妥協,齊心協力實現的中興局面。(我這是從社會背景方面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