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公散人
-
2 # 鳴鹿鹿愛吃炸雞腿
中國古代,早期的 飯食都是以五穀為主的,相信大家也聽過五穀,但是可能不知道五穀具體是指什麼,五穀分為黍 稻 麥 菽 稷 。我在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下。
黍
黍是最早搬上餐桌的,可能大家對這個字比較陌生,通俗一點說明,其實就是黃米。成熟的黍跟狗尾巴草類似,這貌不驚人的小東西拯救了華夏先民的肚子。它被馴服後有抗旱耐貧,抗病力強,成長週期短等優點。但是同時也有難以消化,產量不大,加工困難等缺點。不過這也是華夏先民馴服土地的第一步。
稷
稷別名粢米,起源於北方,史前就有栽培,到了殷商開始成為了主食。稷為五穀之長,因此帝王奉稷為穀神。也正因此,中國古代才將國家成為社稷。社指土地,稷就是糧食。稷也從穀物變成了華夏的精神圖騰。而且稷在眾多醫術中葉有益氣安中,補虛和胃等功效。
麥
麥大家都比較熟悉,就是大麥小麥之類的統稱。麥子屬於外來物種,最早栽培與中亞地區,已有上萬年曆史,後來在公元前4.5000年左右傳入中國。雖然麥子在傳入後也成為了主食之一,但是其實大多古人覺得麥飯口感差勁難吃,不願意食用。甚至還傳出了,麥子是有毒的誤解,而至於麥毒的方式則是多吃胡蘿蔔....好吧,其實你們可以吃麥飯的時候可以加點胡蘿蔔一起煮看看
稻
稻子大家也比較熟悉,特別南方朋友,基本世世代代都是吃稻米飯的,而現在世界上也有超過一般人是食用稻米的,這也是五穀裡面唯一一個還作為主食存在的。早在公元前一萬年前,南方先民已經開始嘗試人工種植稻米,到了商朝開始成為主食。不過稻米的營養價值比較單一,到了現代,如果想要控制體重的朋友,就不要過多的攝入米飯了。
菽
菽這個字大家也比較陌生,不過其實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東西--豆類。史書記載:菽者稼最強。豆類的培育也有幾千年歷史了。民間自古就有“每天吃都散錢,何須服藥連年”的諺語。當然雖然豆類好處多多,但是物極必反,吃太多會有促進動脈硬化,痛風,增加腎負擔等弊端。
-
3 # 麼麼兔小小隻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神農氏炎帝的領土範圍之內,主食八谷。
有興趣可以看古代農書。
下面是書名錄。
-
4 # 嘟嘟6569
說到食物,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五穀。五穀,主要的解釋有兩種:一種指稻、黍、麥、稷、菽。另一種說法指麻、黍、稷、麥、菽。
稷:是小米即穀子。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是最重要的糧食。
黍:就是現代北方所說的黍子,又叫黃米。在古代,被認為是比較好吃的糧食。
麥:有小麥和大麥。公元前2000年前傳入中國。
菽:就是豆類的總稱。豆類製品也是中國老百姓喜歡的食物之一。
麻:就是大麻子,古代也作為食物,不過不是主要的糧食作物。
稻:中國是世界上水稻栽培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已種植水稻。別稱糯、粳。
回覆列表
南米北小麥
在中國南方,水源充足的地區一主要以大米小米為主要食物,而在中國的北方主要以小麥為主,所以以什麼為主要食物和地理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地域種的農作物首先要可以成長,不然都是空談。
如果物流發達的話,食物就會大融合,南吃北菜,北食南物的情況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