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里二姐夫
-
2 # 大愛無疆283961496
農村這樣的人很普遍,你問的也好,我說幾句,這些七八十歲的農民爸媽特別在冷天,和陰雨天滿頭花白的銀髮,一個是冷的可憐,一個是熱的可憐,在他們的叫喊中滿眼流者汗水,翻過來想想自己的父母,要是自己的父母你怎麼說?
-
3 # 張brother95118541
舊社會的華人,90%都是農民,他們全部都是辛辛苦苦勞動,到老也是同樣勞動過來的!就在五六七十年代,我的外公也是農村裡的,一直幹到九十多歲,沒有人強迫他幹,他說幹起活兒是混時間,說實在話,那時見到農村老人到街上賣菜的大多數都是老人,沒有幾個不辛勤勞動的。現在國家強大了,好了,希望國家能夠多一些關心農村老人生活,讓他們也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勝利成果,給他們必要的關心和經濟補助。
-
4 # 曦陽Zzz
國家正在完善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目前享受的養老金待遇,可能離生活保障還有一定的距離。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身體強健閒不住,就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勞作,在自己供求有餘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出售來增加收益,為養老積累一些資金。
-
5 # 隨玉而安2020
農村人,七八十歲仍舊勞動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我的鄰居就是這樣,我以為這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融入骨髓的信仰。
七八十歲這樣的老人,大部分出生在解放前,趕上了60年代初三年的飢餓年代,活下來都是撿到了,你說他能夠不幹麼?
我以為老人仍在努力掙錢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勞動換錢是覺得能幹點活貼補家用
現代的社會進步,農村的脫貧攻堅工作接近尾聲,現在農村很少有貧困的,但是農村人都致富還是達不到的,所以老年人幹活的,忙碌的身影很多。因為生活,一些老人還要去勞動掙錢貼補家用。還有真的是家庭原因,不得不去掙錢,得吃飯得生存啊。
幹字精神:毛豐美
二、勞動是一種生活慣性
生活的習慣很難改變,農村的老人們習慣早睡早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喜歡春天種下種子,秋天收穫果實。農村的七八十歲的老人,其實是很長壽了,可能長壽的秘訣就是不停勞作吧。
努力向上的人
三、勞動是一種信仰
農民他們記事起就是不停的勞作,這一輩子不說經歷了多少心酸和困苦,都已經是過眼雲煙。勞動是一種深入骨髓的信仰。
四、勞動是融入社會證明自己的方式
誰都不願老去,甚至不承認就這樣老去了,都想歸來仍舊是少年,然後生活別來無恙。所以勞動掙錢,即使去收破爛,也是證明這個世界老人的存在感。
努力向上的人
總之,看著七八十歲還在勞作掙錢的老人,我的心情是不平靜的。
誰願意在這蹣跚之老年,負重前行!
誰願意在垂垂老矣的暮年,放不下生活的擔子。
誰願意在即將或者以後就離開的歲月,留下遺憾。
所以別輕易看不起肩頭扛著擔子的人,雖然他已壯士暮年。
-
6 # 荒野獨行
農村有一些七八十歲的仍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我覺得挺好,說明他們身體健康,我認為老人能自食其力,不用孩子們伺候是最大的福氣。
我老爸八十四了,每天忙忙碌碌的,入戶修理家用電器,有時小活就免費,他說有點兒事幹心裡特舒服,不在乎掙錢多少。
我的一個朋友是城裡人,在我們園區上班,他說每次看到路邊有老太太頭上戴著頭巾,賣一些家裡種的小青菜,他就多買點兒,說看她們挺辛苦的,有時就和她們聊會兒天,他說:“我一聊天才知道,原來她們家裡都有幾套房子,村裡還給退休金,都比我有錢,只是在家閒不住,我真是小看她們了。”
我認為老人能幹點兒力所能及的事情,很羨慕他們,希望自己老了能有這種能力,儘量不給孩子添麻煩!
-
7 # wu9259
我是三農工作者,根據我的所見所聞,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這是一種社會現象,很正常,而不是子女對老人不孝,和不贍養老人問題,因此,大家不要大驚小怪,而應該給予支援和理解。我的理由有一下三點:
一、住的離街近。街上擺地攤賣菜的老人,多半是離街近或住在街周圍的農民,平時種地種菜去街上賣,一是方便有這個條件,二是來回時間不多,早起早歸,賣完就回,不會耽誤家中的其他事情,子女也安全放心。
二、經常種菜的菜農。這些老人種了一輩子的菜,懂得各種蔬菜的種植技術,施的是農家肥,很少打農藥,因此他們賣的菜,既新鮮又環保,吃了讓人放心,而且價格不貴。
三、已經成為一種生活習慣。這些老人,已經把賣菜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雖然掙錢不多,但自享快樂,偶爾也可以彌補家庭,既減輕子女的負擔,又有從中鍛鍊了身體,所以子女都是比較支援的。
但同時也存在一種不好的現象,因為這些老人年紀大,多在菜市場周圍買菜,會造成交通擁擠,因此市場管理人員會經常驅逐他們,有的甚至沒收他們的菜。每當遇見這種情況,我總會過去替老人說好話,儘量爭取寬大處理,為他們尋個方便。
總結:全社會都應該形成一種共識,來多關心這些老人,支援他們的行為,他們是淳樸善良的農民,是他們為我們這些消費者多了種選擇買菜的機會,因此,在我們買菜的時候,儘量去買他們的菜,同時當老人遇到難處時,我們要站出來支援他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最後,真心祝願全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生活愉快!
-
8 # 正能量者華斌
農村有一些七八十歲老人仍然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要順其自然,不可非議。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土地的依戀。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現在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他們長期生活在農村,對土地有特殊的感情,雖然老了,但他們閒不住,只要身體還行,捨不得讓土地拋荒,仍然種田種菜,自給自足,吃不完了,他們就把多餘的農產品拿到街上就換錢。這類老人不是缺錢而去種田種菜,而是對土地的依戀,捨不得讓土地拋荒。
2、兒女不孝,為維持生計而種田種菜。
現在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結婚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沒有實行計劃生育,他們生育兒女較多。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有喝,兒女多了,互相推諉,誰都不願意贍養父母,迫使七八十歲年邁的父母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這類老人兒女不孝,不作為,又沒退休金,每人每月只有一百元左右的養老金,他們為維持生計而去種田種菜。
3、兒女身體不好,沒能力贍養老人。
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結婚早,他們的兒女都已經五六十歲了,若身體有疾病,掙不到錢,沒能力贍養父母老人,孫子孫女又不承擔贍養的義務,迫使年邁的老人從事體力勞動去種田種菜,把農產品拿到街上去換錢。
4、五保老人,不願去敬老院生活,為補貼家用去種田種菜。
農村有些無兒無女的五保老人,在農村老家生活習慣了,不願意去鄉鎮敬老院去生活。五保補貼費不夠維持生計,他們為了更好地生活,在身體還行的前提下,他們還在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
-
9 # 桂花酒叫化雞
主要是勤勞。
我接觸並認識一些這樣的農村老人,其實不做也不愁吃不愁著,兒女收入很好,自身也有不少的田租收入房租收入,平時根本不缺錢,但是卻寧願費力氣費功夫種點青菜毛豆艾白拿出來沿街叫賣。其實,一大堆青菜,一大袋毛豆,才賣個幾十元錢,但是他們很樂意這樣做。
看到他們,我不由想到,待這批勤儉的老人們老去以後,大約再也見不到如此街景,再也難買到這樣新鮮的蔬菜了?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們,遠離了田間地頭的勞作,好吃懶做,哪怕沒錢花,情願遊手好閒,絕不願去種點蔬菜換點錢的。
-
10 # 使用者67633497114
農村有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仍種田種菜去街上換錢,你怎麼看?
處於城市集鎮郊區的七八十歲老人,他們是農村戶口,人老了沒有退休金生活,他們離市區鄉鎮菜市場近,利用土地種菜去街上換錢,是為了減輕子女負擔,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活和零用錢的問題。
生活在城市,我每天上菜市場買房,鄉下的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早已來到市場集市門口,在不影響交通的情況下,把自家廠的蔬菜雞蛋和一些農產品擺在市場上出售,我喜歡買農村七八十歲老人的菜,這些七八十歲老人的蔬菜蟲眼多,就是很少用藥防治蟲害的純綠色蔬菜,有些人在市場上選購看著光鮮無蟲眼的疏菜,說農村老人的蔬菜不衛生這就是外行了,也是對農村老人的不尊敬。
我認為:"農村一些七八十老人離城鎮菜市場近,在家種菜上街出售是生活所必,這些老人都是心地善良的人,他們有兒有女,兒女又有兒女,深知兒女負擔重,自己在有生之年,搞不了生產種不了莊稼,在家種點季節性的蔬菜,補貼家用。
-
11 # 天知君心
農村老人不是不會享福,不知道享福,而是生活所迫,為了生存,必須下地種糧種菜。不論多大歲數,只要能活動,還活著一定幹到實在動不了的那一天。
算了,這方面的話題,越說越讓人心酸。
好了,我們人微言輕之輩,除同情嘆息外,無能力替農村老人這一龐大弱勢群體分憂解難。真心希望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幸福安康!
回覆列表
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種地,打工,不稀奇。
在當地,不少上了年齡的老人除了種地外,還時不時的打零工,補貼家用。在農村有個特點,靠種地,沒有發家的,種大柵菜的,在農村來說,還可以稱為暴發戶。養殖業堅持下來的不多,收入不錯,雖說發財了,只是一個家庭而已。這些都不能為農民提供"打工"的機會。只有那些服裝廠,手巾廠,毛巾廠,成了農村打工的地方。
一斤糧食,換不來一瓶礦泉水的價格,照實讓農民頭痛,年輕人,可以出外打工,現在招工的很精,以身份證為準,超過六十歲,一概不用。
這些上了年歲的老人,在農村,種地,打工一肩挑。我曾接觸過不少的老年人,在毛巾廠,有興見到了七,八個老人,每天的時間很自由,都是計件工,乾的多,掙的多。這些上年歲的老人,在一起又說又笑,很開心。問起每月能掙多少錢?最少的一般在六,七百元,高的就是一千多點。都是手頭活兒,一句話,種地是爭分奪秒,打零工是加班加點。
有些城市的人不明白,即然種地,為何還要打零工?在農村,老農民的養老金只有一百多元。不得病,一切都好。一得病,大廈倒塌。別說沒錢,就是有錢,也無法填平的欠款!不幹活兒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