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刀11116
-
2 # 劉尚卿
過去過年講究很多,三十晚上,在農村家家都在院子裡鋪上芝麻秸名曰,踩歲(碎)。水缸一定要挑滿水,各屋都要點燈。要守歲,許多話不讓問,不讓說,如大小,夠不夠,多少等都不能說,餃子不能掉地上,撈餃子如撈不淨都是不吉利的。早上開門點灶都是男主人的事。家裡有幾口人,飯桌上擺幾個碗筷,在外的人也要擺上。然後放炮,拜年,先給老人拜,再給大哥,大姐拜,家裡排行最小的拜的最多。接著吃餃子,串門拜年。以前是子時吃餃子。現在隨便了。
-
3 # 小禾青青2
春節拜年的習俗,我們這裡一直延存著,只不過越來越簡單,甚至只是形勢。
大年初一,吃了早飯後,下輩給長輩拜年,長輩要準備香菸,茶水,以及花生糕糖果之類的吃食,下輩人來了,說幾句新年客套話,便落坐在桌子左右下三方,長門等坐在桌子上方聊天,十幾分鍾或二十分鐘左右便離開,再去別的家庭拜見長輩。這就是現在習俗。
-
4 # 天珠彩陶唐卡
拜年是過年的傳統習俗之一,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起源於漢代。
古時飛貼,親友太多難以一一遍訪,就使人帶名貼去拜年,各家門前放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承放飛帖;明代則以投謁代替拜年,這些是現今賀年卡的起源。
拜年按次序,首拜天地神帙、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長、最後全家按次序互拜。對尊長要行大禮、對孩童要給賞賜、平輩間拱手致語。拜親朋的次序是: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隨後是拜友人鄰里等,直至十六。
在古代從正月初一至初五,只能男子外出拜年,多數家庭均不接待婦女,謂之忌門。婦女則須等到正月初六以後才能出門。由於各種原因沒來得及拜年而日後補行的,謂之拜晚年。
拜年情形一般是,拜年:晚輩向長輩叩歲。賀年:平輩間相互道賀。團拜: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
登門拜年是最傳統,誠意最高的方式。現在大家擇日在酒店聚餐的比較多了。
拜年要選擇合適的時間,不要唐突。有預約,一般選擇上午,但不要太早。拜年伴手禮品得當。拜年期間要穿著得體,注意禮儀。傳統的拜年手勢男女有別,男子作揖姿勢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拜年作揖、抱拳、拱手等舉止落落大方。讓我們從現代拜年方式的困惑或麻木中,努力實現新春祝福的文化迴歸。
拜年是過年傳統習俗,包含著十分豐厚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孝心文化的演繹;是傳統知恩圖報的道德文化的衍伸;是華夏文明中禮儀文化的延續;是對自己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和祈禱。拜年從側面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簡單而又不乏真情的情感溝通。
-
5 # 白這個顏色
拜年的習俗歷史悠久,不拜則已,拜就拜個坐地日行八萬裡,拜出氣勢。
(一) 一拜天地
拜年首先祭拜天地,拜拜拜,許願向天磕,面對蒼穹,心中想出離奇古怪的各路大神,心驚膽戰之後,在萬分敬仰的神情裡,祈求諸神慈悲為懷。這一拜,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天不颳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
(二) 二拜爹孃
拜父母時,需要三個響頭,叫三陽開泰,跪地1分15秒,然後面對養育之恩心懷內疚,告訴媽媽,媳婦在河邊,媽要岸上走。再告訴爸爸,爹,你坐穩了,坑是兒乾的,孩子這廂有禮了。
(三) 三拜 族中長輩
不管是表叔二大爺,見面一定神情誠懇,花言巧語,演繹出親情,真情,道是無晴卻有晴。讓他們受此一拜,心花怒放,飄飄欲仙。見族中長輩,只需磕一個頭,要磕在離長輩1.3米處。否則,站在長輩面前說拜年,是虛情假意,要讓長輩措手不及,突然磕頭,這才是真正的拜長輩。
(四) 四拜岳父岳母,
這個一般要見機行事,不用磕頭,講究的是口蜜腹劍,口是心非,重點是要逼真,畢恭畢敬,爹是爹來娘是娘,然後握住岳母的手說【曾經有一份真誠的關懷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如果上天能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岳母說,下輩子我願做你的兒子】。
(五) 夫妻對拜
過年了,兩口子拜年,是溝通情感的最好機會,一般是男左女右,男上女下,含情默默,明送秋波。拿出撩妹的能耐,海枯石爛,比翼雙飛,天涯何處無芳草,老婆你辛苦啦,親愛的你慢慢飛……。顛三倒四胡言亂語之後,老婆陶醉在意想不到之中。有百分之四十三的夫妻,拜出了新感情。
拜年的方式也根據不同地區有所改變,後來又派生出拜二奶拜小三。過年嘛!要拜的就必須拜,拜出地老天荒。
回覆列表
一是早上等家裡人放開門鞭;二是起來先吃開口果子再說話;三是吃完糯米粉湯圓後出門,先去給有先人去世的鄰里家,給牌位磕頭。這是江蘇鹽城一個小縣城某鄉村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