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小灰瓊灰瓊

    現在怎麼了,兒媳有什麼錯,整天成了別人的談資,請問兒媳該怎麼活著。

    兒媳該不該孝順公婆,我就有話說,一方面兒媳嫁到這個家,想請問婆家把兒媳當成家裡人嗎?為什麼即沒有繼承權也沒有話語權呢?婆家一方面要求兒媳孝順父母,用傳統美德約束父母,一方面又好多人認為結了婚的小姑子都有資格回孃家指手畫腳,媳婦沒權利說話。這是什麼事。

    我想問問都怎麼了,我從結婚都開始在婆家奮鬥,不管買車買房都是自己掙錢,我覺著是應該的。我從來認為婆家就是自己的家,從開始的貧窮到現在的富足,裡面有我的付出。結果老房拆遷,分房給小姑子不告訴我,都裝修好了要搬過來才說。我想請問有這麼藏著掖著的嗎?我自己買的起房,我就是說我把這個家當家,為什麼一到有利益了就成了外人了,只付出不求回報真的有幾個人能做到。

    我想問問有幾個婆婆公公真的把兒媳當自己的孩子疼呢?如果父母能做到媳婦肯定也會孝順父母,就沒有矛盾沒話說了。先有因後有果。

    請不要為難兒媳了,當別人家的媳婦不容易。

  • 2 # 擔保人說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在這裡我不想再說那些“孝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重老人是人類社會的論理道德所要求的”等等大道理,單就現在的社會習俗來說,孝順公婆也是作為兒媳應該做到的。

    一、兩個人相愛的最好結局當然是結婚,可是,你知道你的公公婆婆為了給你們創造一個優越的婚後生活耗費了多少心血?從你們談婚論嫁開始,作為父母就要為你們購置、裝修婚房,而且是不遺餘力,儘可能為你們搭建最舒適、最溫馨、最漂亮的愛巢,還要購置傢俱,力求讓你們的新婚生活無後顧之憂。隨後就是訂婚、結婚等程式性的儀式,這一切都是勞心費力的。作為公公婆婆,為你們做這一切,都是心甘情願的,他們本也不指望你們為其付出要報答什麼。可是,你們作為晚輩,起碼的孝順還是要做到的吧!

    三、一個賢淑的女人在孃家接受的教育一定是要求來到婆家後,要孝順公婆、禮待家人。而不會像不淑女人撒潑所言“她沒有生我養我,沒有餵我一口飯,給我穿一件衣服,我拿她當不了親媽,她更不可能把我當女兒,我只孝順我的親媽”。我想說的是,你嫁給了你的丈夫,是要在一起生活的,而且未來的日子還很長,如果你以這種態度對待其家人,相信你的生活一定不會幸福,而且會危機四伏。因為人作為高階動物,其感情是相互對應的,你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其家人,人家就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你。如此,你會把整個家庭搞得矛盾重重。除非你的丈夫為了維護你不惜和全家人鬧翻,否則你的婚姻很難走下去。而這種例外情況下的丈夫現實中是很少的。

    所以說,聰慧的女人在嫁入夫家後,會找準自己的定位,很快融入新家庭中。公婆期待的孝順,無非就是說話嘴甜一點,做事周全一點,交流乖巧一點。如此,你很快就會成為新家庭中最被寵愛的人。

  • 3 # 104902691

    就這個問題,說一下個人觀點,當然不喜勿噴,先申明一下:我相信因果報應,不是不報只是時間沒到。

    三年看婆,三年看媳。

    彼此都沒有義務,但我相信因果報應,你種下什麼因,就會收到什麼樣的果。

    當公婆在媳婦需要伸出援助之手時,公婆毫不猶豫的伸手相助,媳婦自然也會在公婆需要的時候,孝敬公婆;反之,當媳婦處於困難或需要幫忙時,公婆以各種理由推脫不於幫忙,公婆就不要在自己生病或年老之時,指責媳婦不孝敬公婆,或者對媳婦進行道德綁架,因為你真心不配,沒有這種資格。

    當然,還有更關鍵的一個因素值得提一下,就是處於公婆與媳婦中間的那個男人,更要把道德放在至高點,不應該偏向於任何一方。

    因為你是他們之間所有經歷的見證者,是最應該具有良心良知的人,不要偏向於任何一方。

    若你的父母在你媳婦需要幫忙照顧孩子或需要其伸手幫助的時候毫不猶豫進行了幫忙,但你的媳婦在你父母需要幫助照顧的時間卻沒有孝敬公婆,那她就是沒良心,這個你可以對媳婦毫不猶豫指責,沒有任何不妥。

    反之,若你的父母在你媳婦需要幫忙照顧孩子或需要其伸手幫助的時候,你父母各種理由各種藉口進行推脫,當他們年老或生病之時,你媳婦不照顧那便是理所當然,大家都沒有義務,不是嗎?若你指責你媳婦,那你就真是狼心狗肺,豬狗不如!他們所有的過往,你是看到最真切的一個人,你在心疼你父母的同時,何曾心痛過你的媳婦?所以你更沒有權力指責媳婦。

    當然,你可以儘量多的幫忙你的父母,也可以幫忙你的媳婦照顧好你的家庭,但當二者出現不可原諒的時候,希望你能公平公正!

    還是最初那句話:彼此都沒有義務,但因果報應,種什麼原就會收什麼果!

  • 4 # 南京熱Swag

    這個問題我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面來說:

    一、首先來正面回答,應不應該,我覺得這和讓座是一個道理,讓是情份,不讓是本份。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完全我自願,我願意讓就讓,我不願意讓就不讓,怎麼著都合情合理。

    二、那麼問題來了,婆婆生病了,兒媳婦不伺候,那麼誰伺候呢?我也是醉了,這居然也是一個問題,當然是子女伺候了,有兒子的兒子伺候,沒兒子的閨女伺候,這還用問?有兒媳婦什麼事?兒媳婦伺候的是兒媳婦的親爹親媽好嗎。

    三、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夫妻雙方的父母都生病了,那麼需要怎麼伺候呢?這也不用爭論了吧,當然是各自伺候各自的親生父母了。

    四、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夫妻雙方有小孩,那麼雙方的父母又生病了,那麼這樣需要怎麼做呢?

    1,雙方父母住了同一所醫院,那麼夫妻雙方就一個伺候孩子,一個伺候雙方的老人。

    2,如果雙方的父母異地住院,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北京,那麼夫妻雙方應該各自伺候各自的,孩子如果能帶就帶著,如果不能帶著就交給第三方,有親戚給親戚就最好,事後拿點錢表達誠意。沒親戚就腳骨託兒所之類的。

    五、那麼問題又來了,如果夫妻雙方沒有錢,而且還離不開工作單位,還有孩子,雙方的父母又都生病了,那這種情況又該怎麼辦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我們逐條分析。

    1,首先你要分析清楚問題的重要層次,那麼這裡面就有幾項對比,工作,父母,孩子,金錢這四項,第一考慮的肯定是父母了,這個最重要,你是無論如何都要伺候父母的,然後應該就是金錢了,有了錢你才沒有後顧之憂,再其次就是孩子和工作了,如果你有了錢這兩項應該不重要。

    2,既然分清楚了主次,那麼具體應該怎麼操作呢?首先在於事情的現實與溝通,打個比方,父母病的輕重,這是一點,如果病的輕,那應該沒什麼問題,如果病的重,那就要溝通,是傾家蕩產了治,還是保守著或者不治,這個最好與當事人商量,比如老爹病重,就與老爹單獨商量,老爹如果說傾家蕩產了治,那我作為兒子絕無二話,就傾家蕩產了治,如果老爹不省人事,那就與老媽商量,怎麼商量與老爹一樣,這裡面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單獨商量,就是你自己與老爹老媽商量,千萬別把別人摻和進來。

    3,金錢,就算你傾家蕩產了治,但也要留底,就算不給老婆自己留下一頓飯錢,也要給孩子留下哪怕一點點足夠的生活費,因為夫妻可以共同吃苦捱餓受罪睡大街救濟站,也要給孩子上學,這是不容許商量的,最起碼要留夠孩子上學以及吃飯的錢。

    小結:工作沒了可以再找,錢沒了可以再賺,負債了可以慢慢償還,水滴籌也可以一點一滴在做,但是父母沒了,就真的沒了,墳前的再多淚水,也抵不過生前的一頓米飯,盡孝,要在生前,切勿死後。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父母生病離世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除去父母早亡的)我也是按照我這些邏輯在做的,如果這些對你有幫助,就踏踏實實去做吧,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要在意別人的話語,因為那些都是沒什麼用的,只有自己做了,才是最真心實意的。

  • 5 # 二月安生

    兒媳婦當然應該孝順公婆了。

    結婚後,我們就有了兩個家,一個是自己和父母的家,一個是和老公父母也就是自己的公公婆婆組成了新的家庭。

    當然,很多人會說,現在婆媳關係難處,確實生活中我們見多了婆媳矛盾,也有很多真的很作很不明事理的婆婆,但是也有不少對媳婦打心眼裡疼的婆婆。

    如果遇到那種不明事理的公婆,我們作為兒媳婦兒,還是應該孝順他們,只是不要跟他們正面接觸,該怎樣孝順老人還是怎樣做,總之不要起衝突就好。

    她就很清楚如何維護自己的婚姻,婚前就跟老公商量好在鎮上買房,和公婆分開住,但週末有時間就一定回去看望公婆,時不時給他們買些吃禮物。

    倘若我們運氣好遇到了那種明事理的好婆婆,那麼我們更應該好好孝順公婆了。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嘛,你把婆家人照顧好了,自己也會留在個好口碑,心態好就運氣好,運氣好就事事順心,人生不就能更上一層樓了嗎!

    其實不管遇到哪種公婆,他們畢竟是老公的父母,把老公養大實屬不易,我們也沒必要去跟公婆爭個什麼,畢竟我們是要和自己的老公共度一生的,那麼善待他的父母,只會使他更加尊重我們,使夫妻關係更進一步。

  • 6 # 曾昱6

    兒媳應不應該孝敬公婆?問這個問題本就是社會造成的大錯。不是應不應該而是作為後輩必須孝敬前輩。我真不明白為什麼現在經常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優良傳統作風來討論。討論等於是討價還價,等於讓某些“唯我”的人在孝道面前找理由。優良的傳統就應該大力發揚,經常拿好的東西來評頭論足?我不認為是正能量。

  • 7 # abc88174774

    兒媳婦應不應該孝順公婆,我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1、答案是兒媳婦肯定是要孝順公婆,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女婿應不應該孝順岳父岳母,你就應該知道答案了,

    2、那個人都有雙城父母,作為女婿會孝順岳父岳母,你作為媳婦就應該孝順公婆,你的公婆給你養育了很好的老公,你也應該為了老公好的孝順公婆的。挺簡單的問題。

  • 8 # 艾力克

    兒媳該不該孝敬公婆?

    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分兩種情況回答。

    兒媳嫁到公婆家,實際上雙方便成了名副其實的一家人。身為一家人,本來就應該同甘共苦,共同承擔家庭的困難。一方有了困難,另一方應該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互相體貼,互相呵護。

    我的姐姐便是這樣的人。

    她嫁到婆婆家時,公公還健在。

    姐姐養育了三個孩子,其間的生活困難,可想而知。

    那個時候,姐姐家很窮。三個孩子都很年幼,年齡相仿。她的婆婆和公公,總是無微不至的照顧著我的姐姐,替她照看孩子,幫她下地收穫莊稼,甚至幫她做飯、洗衣。

    後來,公公病倒了,癱瘓在床。姐姐便辭了職,全心全意的照顧自己的公公。鄰居說:“你的兒媳,真孝順啊!”

    公公去世後,姐姐像女兒一樣,總是變著花樣,給婆婆做可口的飯菜,給婆婆買她最喜歡穿的衣服。她的婆婆見人就說:“我家娶了媳婦,嗨,就像多了一個貼身女兒一樣親!”

    但是,筆者不得不說的是,公公婆婆希望兒媳孝敬自己,就要像對待女兒一樣,好好呵護自己的媳婦。

    假如公公婆婆處處刁難自己的媳婦,甚至動員兒子打罵兒媳,或者乾脆親自動手打罵兒媳,那麼,就不要再指望兒媳能夠孝順自己。

    俗話說,將心比己。你希望別人善待你,你就必須善待他人。

    兒媳雖然嫁到了公公婆婆家,可也決不是來做僕人的,更不是來挨打受罵的。每一個兒媳,在兒媳自己的親父母那裡,都是受到無比呵護的掌上明珠。倘若到了公公婆婆家裡,不停的遭到公公婆婆的故意刁難或責罵、毆打,那麼,這樣的公公婆婆,就不要再指望兒媳能夠孝順自己。

    其實,無論兒媳還是公婆,彼此都是對方的一面鏡子。自己對待對方非常冷酷,卻希望對方像春天一樣對待自己,是很不現實的。

    所以,筆者認為,兒媳和公公婆婆之間,要互相體貼,互相尊重。任何情況下,都儘可能不要打罵對方。一旦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隔閡,那麼很難再指望兒媳孝順公公婆婆。

    希望天下所有的公公和婆婆,都能像兒媳的親生父母那樣,好好呵護、疼愛自己的兒媳;也希望天下所有得到公婆呵護的兒媳,都能夠孝順自己的公公和婆婆。

  • 9 # 一元復始四通八達

    孝順,是中華文明的傳承,是儒學理家的產物。所謂百善孝為先,孝是扶助贍養老人的意思,而順是順從聽話的意思。古有“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之說,於是孝順就是既要盡心盡力贍養老人,又要規矩聽話服從老人。這裡的老人泛指輩份比你大的宗族親屬或姻親前輩,包括父母長輩。自然公公婆婆,岳父岳母也在其列。隨著時代的發展,封建理教的一部分糟粕被遺棄或者廢除,新思想新生活替代了原來的生活觀念和規矩。但是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還是需要一定的傳統來。那麼“孝順”是否還適應當今形勢,還是值得推敲的。其中“孝”,目前贍養老人已列入法律保護的範圍;至於“順”,隨著個性化時代的深入,許多孩子對自己父母都未必俯首帖耳、言聽計從,又何況人家的父母。所以現代意義上的“孝順”應該是,盡心盡責贍養父母;尊重理解溫順父母。

    有了“孝順”的定義,咱們再來看實踐孝順。許多跟貼者都振振有詞地表示,在法律層面沒有規定女婿對岳父母,兒媳對公婆之間的贍養權利與義務。但是大家是否考慮過,社會約束不僅僅依靠法律,還有道德輿論,在社會生活中道德輿論的影響力遠大於法律,凡是法律顧及不到的,都是道德輿論規範的範疇。而孝順更多的是道德輿論的規範,法律只起到輔助的懲戒作用。

    跟貼的朋友中,有一句話很實在:如果你問兒媳婦是否需要孝順公公婆婆,那麼回家問問自己的大嫂和弟媳是否該孝順自己的父母。這就是換位思考的問題。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惜的是,跟貼的朋友自己沒有換位思考,忘了現在的小夫妻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根本沒有大嫂和弟媳。父母一般也都是自己管。由於女權問題,所以現在會出現兒媳為何要孝順公公婆婆的問題,而很少看到“女婿為何要孝順岳父母”的問題。男女一結婚,大部分家庭是男聽女主,所以女婿拍岳父母馬屁成了天經地義之舉。而兒媳與公婆就成了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其實,婚姻把一男一女聯絡在一起,男歡女愛的同時,也得尊重關心對方的父母。你所謂的愛人,是那對陌生的,甚至討厭的老夫妻養大的,沒有他們就沒有你們現在幸福的生活。當然當父母的也得自重,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痴不聾不當家翁。一代管一代,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現代意義上的孝順,應該是子女對父母的孝,父母對子女的順,家和萬事興,所以兒媳婦孝順公公婆婆,女婿孝順岳父岳母都是天經地義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水準,是不容踐踏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但這裡的“孝順”不是封建理教的等級服從,而是新風良俗的平等互愛!

  • 10 # 愛瘋說事

    我認為兒媳婦應該孝順公婆。

    忠孝傳世家, 忤逆留罵名。

    妻賢夫禍少, 家和萬事興。

    賢媳三輩福, 惡婦輩輩禍。

    為老要自尊, 兒孫代代學!

    若要兒媳孝,公婆要做到。

    疼媳比女親,媳婦感恩多!

    先說說我家的情況。我五歲時,父親得了白血病,不幸去世。我有個哥哥當時十五歲。我哥在22歲時,結婚成家,當時我家較為貧困,還有我兩個姐姐和我三個上學。從哪時我嫂子就承擔起家庭的重任,白天下地做農活,晚上紡棉織布,從沒任何怨言。對我母親十分孝順,重活累活搶著幹,從不讓母親幹,有點好吃的就給老母親和我吃。到現在四十三年了,孝心一直沒變,從沒和我母親紅過臉,吵過嘴,老母親九十三了,嫂子也六十三了,婆媳兩個每天有說不完的話,啦不完的呱。嫂子有三個兒子,也娶了三房媳婦,三個兒媳也爭相孝順,婆媳關係十分融洽,妯娌之間也和睦相處,和親姊妹一樣,不分彼此。

    正因為我有個孝順的嫂子,善良的母親,我們家十分興望,母親四代同堂,兒孫事業有成。

    《二十四孝》有個“姜氏孝親,湧泉躍鯉,一門三孝,安安送米"的典故,說的就是龐氏三春,孝順婆婆的故事,感天動地,流傳至今!至今仍有姜孝祠,供人瞻仰。

    我認為兒媳孝順公婆是應該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是你即然嫁了人家兒子,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得過日子,每個人都想過幸福的好日子,對吧。家庭和睦,應該是幸福的重要內容之一吧。兒媳孝順公婆,公婆高興,丈夫也高興,心情好,幹事業就順利,就能獲得更多的升遷發財機會。你對公婆好,將心比心,丈夫自然會對岳父岳母好,這樣,媳婦也就也高興。這樣大家就會高高興興,和和睦睦,鄰里羨慕,幸福指數就會暴漲!

    三是兒媳孝順公婆的好處太多了。能落個好名聲,十里八鄉贊你,敬你。能得到丈夫的心愛和感激。你孝順他的父母,他會從心底感謝你,會加倍地愛你,也就不會拈花惹草,婚外情,小三,小四的。能夠換來兒女的敬重。

    四是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一個孝順的媳婦,是家和的關鍵因素。妻賢夫禍少,一個賢惠孝順的媳婦,能給丈夫帶來莫的福氣。再看現在的貪官,無一不是有個不賢的媳婦!

    兒媳婦孝順父母有這麼多的好處,無一壞處,為什麼不去盡孝呢?百善孝為先,是做一個好人的頭一條“溫良恭儉讓"是我們中華婦女的美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潘金蓮,閻惜嬌等女人,為什麼沒一個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