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地圈
-
2 # 驛城異客憶鄉人
小年的意義主要是祭祀灶王爺,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所以祭祀灶王爺只能男子去祭拜。在南朝時,部分地區祭灶的時間是臘月初八,和臘八節重合。到了宋朝祭灶與小年結合起來,定在了臘月二十四這天,這個日子在漢人中廣為流傳,所以民間很多地方到現在還是臘月二十四日過小年。小年和祭祀灶王爺合併之後,也就沒了女人不能祭祀灶王爺的說法,這也是一種進步。
後來改朝換代,到了清朝,小年的日子又有了改變。清朝中後期的皇帝為了節省開支,把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的祭神,和二十四的祭祀灶王爺合併在了同一天,把祭祀灶王爺提前一天,也就有了官方的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的傳統。
我們都知道清朝時期的皇宮是在北方,所以官方規定的小年在北方比較容易被人接受,而南方很多地方的小年,還是按照宋朝時期的傳統,是臘月二十四這天,這就是小年南和小年北的區別。
民間還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意思是官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民間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而水上人家就是臘月二十五過小年。
另外,在中國部分地區,比如南京,因為百姓懷念朱允炆,所以元宵就成了小年,不過現在這種習俗也已經改變,大多數人還是把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當成小年。
據說,在古代的時候,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而北方,在南宋之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而南方相對來說,離政治中心就遠些,所以就晚了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