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山三國

    《三國演義》是一部在百姓中流傳甚廣的一部文學作品,因此它裡面的東西一定是合乎百姓價值觀或者主流價值觀的。

    縱觀《三國演義》,有一條主線,那就是正統性。曹操前期以奉漢形象出現,所以他能當一段時間主角,但是之後就被正統性更強的劉備幹下去了,成為了大反派。劉備死後,諸葛亮維護劉備父子政權,北伐復興漢室,因此很好地將主線繼續下去,曹魏那面作為反面就推出了司馬懿繼續當boss。而司馬代魏,其實是在講一種因果報應——你曹家稱帝不正被人取代這是報應不果。

    還有一條副線,那就是仁義真善美。這些東西埋藏在主角們的形象裡,如劉備的仁,關羽的忠,張飛的真性情,諸葛亮的智,等等。百姓喜歡這些美好品質,羨慕崇拜,劉關張的兄弟情深更是感動了無數人,可謂將《水滸傳》裡的一點內涵也囊入進去了。

    再結合元末明初,其實漢人的正統性反映在漢人要復國建立政權,至於是誰家,其實並沒什麼大問題。而,真正意義上與劉備的奮鬥史最像的反而是朱元璋。白手起家,江湖道義,麾下文臣武將如雲似雨,常遇春、徐達、劉伯溫皆是堪比張飛、關羽、諸葛亮之人。如此看,真若有所關聯,反而是有拍朱元璋一夥人的馬屁之嫌。

    不過,我們再仔細看看這部文學作品,而不是把他當說書本聽的話,你又會發現,劉備大仁似偽,諸葛亮多智近妖,張飛雖然性情但是冷酷,關羽雖然忠勇但是傲慢。沒有一個是完人,各有弱點和讓人討厭的地方。

    個人認為。與其揣測演義是否有政治意圖,不如從中研究當時百姓的主流價值觀來得更切實際與有意義得多。

  • 2 # 北門猿

    曹劉正統之爭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晉朝時候。陳壽《三國志》當然是以魏國為正統,因為他修書的時候,天下已經是司馬家的了,而晉朝直接繼承的是魏國法統。如果說魏國不是正統,那豈不是說晉朝也不是正統嗎?

    不過到了東晉時候,習鑿齒寫《漢晉春秋》,就認為劉備才是正統。從此之後,曹劉正統兩種說法就一直互相爭鬥,但民間的傾向則是朝著尊劉貶曹的一條路滑下去不回頭了。北宋時,蘇軾記載過:“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顰蹙,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就是說,老百姓聽到說書人講三國故事,聽到劉備輸了就不高興,聽到曹操輸了就喜悅。可見尊劉貶曹的風氣,到那時候已經很濃厚了。

    《三國演義》是在民間已有的故事傳說基礎上寫成的。民間的傾向既然已經如此濃厚堅定,那羅貫中延續下來也是自然而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夜市餐飲創業專案哪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