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一念
-
2 # 希樸羊
在發展心理學對個體年齡階段的劃分中,3—6的孩子屬於幼兒期。根據發展心理學中對這個階段孩子的研究,這個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好奇心強而又缺乏生活經驗,常常會做一些危險的動作、幹一些危險的事情,自我保護意識薄弱,極易發生意外傷害。家長要增強幼兒的安全保護意識,可以透過以下途徑:
第一,家長要以身作則地教育兒童遵守交通規則。有些家長在教育兒童遵守交通規則的過程中,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規則,但是自己卻不遵守。根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兒童學習的一種非常重要的途徑是觀察學習,當兒童被要求去遵守交通規則時,如果要求者家長沒有遵守而兒童被要求遵守時,兒童遵守交通規則的機率較低。此項結論已經被班杜拉的社會心理學親社會行為的實驗所證實。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幼兒提供榜樣。在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中,對於個人行為的強化存在外部強化、自我強化和替代性強化。自我強化是自己對自己的目標行為進行肯定或者獎賞,以鞏固和增加目標行為的發生機率。外部強化是他人對自己的目標行為進行肯定或獎賞,以增加目標行為的發生機率。替代性強化是當個體看到他人發生了目標行為後他人受到肯定或者獎賞,這種他人受到肯定或獎賞的觀察也將增加該目擊個體的目標行為的發生機率。家長的榜樣行為受到讚賞收到良好的積極的效果——個人安全的保障,對於兒童的遵守交通規則行為而言就是一個替代性強化,即也會強化兒童遵守交通規則的行為。所以,家長的以身作則非常重要。
第二,根據應用心理學中生命教育方面的內容,家長要教會兒童注意防範對生命存在潛在威脅的其他方面。一是教育孩子單獨在家時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以防發生意外。二是教育孩子不要隨便把小東西如小石頭、花生、瓜籽、小紙團等放入口腔、鼻、耳,以免發生意外。三是告誡孩子不要把鉛筆、筷子、冰棒、玻璃瓶或尖銳的東西拿在手裡或者含在嘴裡到處跑,這樣容易被扎傷。四是教育孩子不可隨便從高處跳下,懂得登高的危險。五是在戶外旅行散步時,教育孩子不得隨便採摘花果,抓捕昆蟲,更不應放入口內,預防中毒等意外事故發生。
希望對您有幫助!
回覆列表
首先,得先明確孩子是多大,年齡不一樣,認知不一樣,教育方法也不一樣。看你的問題,孩子年齡應該不大,應該在十歲以下,對於太小的孩子,可以不用兼顧既能分辨好壞又能自我保護,對他們來說太難了,就算教了,可能也就忘了,只教他們最基本的自我保護,比如我家孩子上幼兒園,我告訴他,穿內衣的地方,爸爸媽媽可以摸,自己可以摸,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可以摸,是任何人,連老師都不行,連最熟悉的叔叔阿姨都不行,小朋友也不行,又比如,孩子獨自在家的時候,有人敲門,告訴他,只有爸爸媽媽敲門才能開,其餘一律不給開。對於小朋友就得用一刀切的方法,年齡和發育限制,決定了寶寶大腦處理不了那麼多相似又對立的資訊,等孩子慢慢長大,再慢慢灌輸辯證的教育,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