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賊克斯和康德馬特

    個人覺得就是各種近似和理想化描述。

    對數學家而言,嚴格的論證和推演是必須的,任何一步都要有理有據,不能胡來。總之,就是能算出來,算準確的,才是真。

    但是物理學往往不是如此。物理學研究特別喜歡做近似化。例如我們最早接觸的理想化概念之一就是質點——把物體理想化成一個有一定質量,但卻無體積的點。因此,描述它的運動,只要給出它在不同時刻下的座標就可以。後者是數學,但是從物理到數學的步驟確是令人難以接受的,哪裡有這樣的一個點啊?

    物理在處理很多物體之間相互作用時候,也是喜歡做近似。原則上,即使是在牛頓力學框架,面臨三體問題,也是無法從數學意義上給出嚴格的解析解的。如果方程是非線性的,還極有可能出現敏感依賴初始條件的結果,就是未來一片混沌,無法預測。那麼物理學在這個時候,就乾脆忽略掉一些所謂次要因素,只抽出理想化的相互作用。比如理想氣體,就是完全不考慮氣體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把它們當做彈性碰撞的小球來處理。這種思想甚至引入到了固體物理裡面,面對大量的電子運動,如果忽略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把它們當做電子氣體,就可以只針對單個電子的運動來描述集體行為。這種砍掉絕大部分實際而只抓主線的行為,在數學家看來估計無法接受。

    物理在處理某些複雜問題的時候,喜歡用微擾來解決。設想一個極小的相互作用引入到體系當中,由此引發的一系列變化,對應著某些具體的物理現象。微擾的方法在相互作用比較弱的情況下是成立的,但是一旦相互作用比較強,當做理想氣體就不行了,需要當做液體甚至固體行為來描述。此時物理一般就一籌莫展,頂多能夠模擬幾十個或上百個體(質點)之間的相互作用,然後假想著推廣到無窮多個的整體。同樣,在數學看來,從一百到無窮大,是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 2 # 孤猴78345271

    原創思想,數學可以近似地模擬一個區域性的自然現象,謂之管中窺豹,可要揭示終極的宇宙法則,那是完全不可能滴!120年來的愛因斯坦們的前沿科學研究,無人能夠取得成功,就是明證,而且數學在所謂的萬物之理上,永遠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用談終極的宇宙法則了,那可是與人類發明的數學毫不沾邊。但願數學家們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不要再白費靜,徒勞無功。

  • 3 # 龍一歐

    這樣說就清楚了,所有看不習慣物理方法的數學家,都是沒有科學思維的數學家,都不是科學家。要論數學成就,牛頓差嗎?牛頓也是數學鼻祖級人物,也是物理級鼻祖級人物,牛頓會因為數學高超而看不慣物理嗎?牛頓能看慣物理,是因為他對物理和數學都有深度理解,知道數學存在的問題在那理,物理存在的問題在那理。舉個例子,數學中有平面,物理同樣有平面,對數學和物理沒有深度瞭解的人,就會認為兩個平面是一樣的,實際上真的是一樣的嗎?數學平面是絕對平面,平面任何位置都與地心吸引力保持垂直,地球是圓的,在地球上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平面,物理上說的平面是水平面,本身就不是絕對平面,兩個平面不是一回事,這些事情還有很多,這決定了在研究時必須有差別,如果數學家看不慣這些差別,只能說明這些數學家不知道為什麼數學和物理在研究時會有這些差別,所以這些數學家都不是科學家。

  • 4 # 彭彤彬

    數學理論太深奧,但解決的問題又太少,好多學科內的問題就解決不了,更不要說學科外的,更不要說自然界的。

    一個三體問題就解決不了,宇宙中多少體,物體中多少原子?都是無數的。

    所有數學知識能拿來描繪一個人體所有部分組成整體的所有活動嗎?不能。

    能不能建立一個眼睛實體活動的模型,讓人隨時能感知它的執行,知曉它的各方面執行情況,是否正常執行?不正常時提前預個警?不能。

    只去作抽象抽象,抽象本質就是省略,將好多次要的東西忽略不計,可不知不覺中就變得不再是實物,研究得到的結論也離現實甚遠,使人感到學不學無用,當然無所謂了。

    這樣看來,數學很粗淺,是一個很不得力的工具。

    數學的出路在哪?是人工智慧,大資料摸擬嗎?不知道。

    另說說發展方向,老百姓都感到不是那麼回事的。

    其實,數學的研究已經走偏。無窮,無窮空間呀,質數研究呀……,好多東西顯示出離人類生活越來越遠。

    其實,物理的研究一樣走偏。什麼銀河系,河外星系,黑洞,平行宇宙……,與現在人類現實生活密切嗎?

    科學的研究還是要現實點好,還是要圍繞人的生存,生活,生產,工作,吃喝玩樂享受,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等去做。

    比如植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工廠能造糧食蔬菜或營養品就好了。那人一下子就從溫飽這個困境中解放出來了,那人的生存就舒服多了,不會再去為吃喝掙扎花精力花時間。

    比如說研究人類短缺的資源工廠造,免得互相爭奪起戰爭。

    比如說,控制天氣,讓天氣無雨災無旱災溫度益人。改變沙漠生態,變成人們想要的環境。

    比如說,造個什麼都有,能隨著人飛行的房子。

    比如說,改變基因或人的結構,讓人無病無痛。

    現實中這樣的人的期望太多,估計科學技術永遠不能滿足人的願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忘了比特幣的密碼是不是這個賬號裡存的比特幣就永遠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