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句辣評震碎腦殼
-
2 # 無聊兵6819800
我猜你一定是看到物理“分子動理論”才有此疑惑的。分子動理論是從18世紀阿伏伽德羅時代一路發展而來的。理論是建立在“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的”這一假設上的。當然就算到了現在,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等粒子構成”分子動理論依然是成立的,對於我們認識自然依然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們還是會繼續學習分子動理論。應該說,從過去的“分子”到現在的“分子、原子、離子等”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個進步,後者是前者的補充和完善,並不是對立的。以後你可能還要學到相對論,你也應該把相對論看成經典理論的補充和完善,而不應該有“愛因斯坦推翻了牛頓”之類的想法。
-
3 # 嗚嗚嗚嗚55555
物理書應該是這樣說的:保持物質基本性質的微粒是分子。化學書應該是這樣說的:物質是由分子、原子和離子等微粒組成。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就比如說有機物是由分子組成,分子又由原子組成,而金屬則是由金屬原子組成,還有比如說鹽水則是由水分子和氯離子和鈉離子組成,不同物種不同的組成微粒。
-
4 # MINEMC
這兩句話都是對的。
因為有部分分子是由單一一個原子組成的,所以分子和原子兩個概念區不區分就能得到兩種結果。
做個比喻:
一個年級有九個教室,一個學校有三個年級。
我們可以說:
這個學校學校有九個教室、三個年級
也可以說
這個學校有三個年級
所以判斷一句話的意義,就要看主語和賓語是什麼樣的概念
這讓我聯想到多年前的一個問題
世界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
也是根據“雞蛋”的意義來劃分的
如果“雞蛋”是指母雞下的蛋,答案是先有雞
如果“雞蛋”是指能孵出雞這一物種的蛋,答案就是先有蛋了
-
5 # 松鼠老孫
不知道原文具體上下文的表述是怎麼樣的,如果這是在講述我們周圍的物質的基本組成的話,這兩個表述雖然算不上特別嚴謹,應該說還沒有科學錯誤。有的朋友如@九維空間 兄弟指出,應該講述基本粒子,但是我們未必一定在每個時刻都要強調基本粒子的概念。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著名的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在他的一套三卷本《費曼物理講義》的開頭講過的一個問題(在國內有中文版,也有影印的英文版,費曼其他的科普著作在國內也有引進)。他說,假如由於某種大災難,所有的科學知識都丟失了,我們只能把一句話傳給下一代,那麼應該怎麼樣來說這個最重要的資訊呢?費曼認為這句話應該說“所有的物體都是由原子構成的” ,費曼認為這句話裡,其實包含了有關我們這個世界的大量的資訊。
就像題主列舉的物理和化學書上的那兩句話,其實這是我們人類在幾千年裡一直在探索的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周圍的一切究竟是由什麼構成的?我們周圍的物質是否無限可分,有多少成分來構成?古代的哲學家們科學家們對這個問題提出了無數的猜想。我們所說的原子分子理論,它的現代起源是19世紀初道爾頓理論,也就是說,距離古希臘時代的元素或者原子的哲學猜想已經有至少2500年的歷史間隔了。(你去對應的則是中國古代提出的元氣太極陰陽五行等猜想。)也就是說,光為了尋找一個大致正確的方向,人類就花費了數千年的時間。
嗯,我們現在區分了物理和化學這兩個學科,實際上在物質組成這個問題上,史記包括物理,也包括化學的。所謂的化學性質,指的是用傳統的化學研究手段,不能區分和分割的種類或者顆粒,是元素和分子。而在物理性質上,在核物理出現以前不能打碎的顆粒是原子。這是Element元素和Atom原子的本意。
對於元素週期表的研究和原子性質的探索,既是20世紀以前經典科學的成就總結,也是20世紀以來當代科學的起點,尤其是對物理學家來說,原子的概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會買才會強調“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個概念的重要性。而具體表述為原子還是分子,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要看我們研究的方法和物件。
回覆列表
化學是圍繞化學鍵概念建立起的研究物質之間的反應變化,可以看成物理的一個分支。或者說物理涵蓋的範圍更廣。題主給的說法從語境上看後一句正確,前一句關於物理的論述是完全錯誤的,所有看到的,想到的客觀世界都是物理研究的物件,所以物理上研究的微觀粒子要比原子要小的多,。如果我們把研究物件上升到原子關係和分子層面,肯定要研究分子結構,而分子結構又是物質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基礎,因為研究化學變化,分子結構,原子關係等又可以組成一門龐大的學科體系,所以便有了化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