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醫者為民87
-
2 # 獨安125415723
每一個朝代都必須有拿得出手的對後人有所交代的東西,如果說清朝是《四庫全書》,那麼朱棣編篡《永樂大典》也許也就有了解釋的依據。
或者說,相對滿人主政,滿族或多或少需要一本教科書,既是滿人學習漢文化的教科書,也是逐漸滲透滿族合理性的教科書。而順治,康熙,雍正朝時,天下未定,政權尚且受到挑戰,財力消耗在了軍事較多,到了乾隆時期,國家基本上安定,而且幾十年的積澱之後,民族衝突逐漸淡化,也是最有利於文化軟實力發展的時期。
歷史是沒有太多值得創新的地方,就像我們現代,在前五十年,我們要考慮國防,後五十年,才是文化與藝術。這既是巧合,也是必然
紀曉嵐他夲人是清朝的重臣,又是一文化巨匠。他很明白修《四庫全書》的用意,既要上承給當朝的皇上交待,又要給清朝這一歷史階段有個入實的交待。當時寫巜四庫全書》時也有四分之一的漢人在修書,當然,紀曉嵐他夲人做了不少的難處,甚至有生命危險,可他是一個大學者。他最懂得修書的實用價值,所認他一切都顧不及自己什麼的什麼,只要一心把書修好為宗旨。